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柏飞专利>正文

振动压实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93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振动压实轮,包括轮圈(1)、轮辐(2)、轮圈枢轴(3)、激振器(4)及其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说的激振器(4)有多个,它们均布安装在轮圈(1)的内壁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振动压实轮
技术介绍
振动压实轮是压路机的关键部件。现有的振动压实轮包括轮圈、轮辐、轮圈枢轴、激振器及其驱动装置,其激振器大多安装在轮圈轴心上。如中国专利CN2360441Y公开了一种垂直震动轮,其轮圈的中心位置安装了两个水平放置的偏心震动轴;中国专利CN2428513Y公开了一种振动轮,其振动轴位于轮圈的轴心。现有的这类压实轮振动轮工作时要承受很大的交变力,因此,上述现有的这类压实轮的枢轴和轴承就要承受很大静载荷及交变动载荷,其轴承易发热,从而限制了压实能力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现有的压实轮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承载力大、压实能力较高的振动压实轮。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提供的振动压实轮包括轮圈、轮辐、轮圈枢轴、激振器及其驱动机构,本技术的改进之处是所说的激振器有多个,它们均布安装在轮圈的内壁上。当各激振器振动时,根据质心守恒原理,各激振器将产生同步振动,从而使压实轮振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改变了振动源安装位置和传力路线,激振力不经枢轴而直接作用于轮圈上,因此可安装更多更大的激振源,输出更大的激振力时也不会对承力结构提出更高要求;由于采用了多激振源,故可以以最简单的关闭一个或数个激振源的方式来调整激振力输出值。上述的轮辐可以是固定在轮圈内壁上的加强环,所说的轮圈枢轴可由一个重心低于轮圈轴心的加载块和加载块的弹性支撑轮组成,该弹性支撑轮置于前述轮圈加强环上。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压实能力而不使机架承载过多的载荷;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使压实轮在压实机械中的设置更灵活,范围更广泛,还能使压实机的整体结构紧凑,重心低,为多用型压实机创造了有利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激振电机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例的压实轮分为左右两部分,每部分的结构相同,均由轮圈1、轮辐2和轮圈枢轴3组成,激振器4均匀分布在轮圈的内壁上。图2、图3给出了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其中轮辐是由固定在轮圈1内壁上的加强环21替代,而轮圈枢轴由一个重心低于轮圈轴心的加载块31和加载块的弹性支撑轮32替代,弹性支撑轮32置于前述轮圈加强环21上,即加强环21的环面也是支撑轮32的轮道。加载块31为圆柱形,弹性支撑轮32包在加载块31的外面。激振器4均匀分布在轮圈内,其数量根据轮圈大小可以是4个、6个等偶数个。图4、图5给出了本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其中弹性支撑轮34有两组,它们位于加载块33的下方。加载块33为圆缺柱状,其上端面装有两个电机5,通过链或带传动驱动支撑轮34转动,进而可带动轮圈同步或差速转动,所以这种压实轮具有自行走功能。本压实轮的其余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本实例中的激振器4及其驱动机构是激振电机,各激振电机通过滑环装置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图6给出了本技术的第四个实施例,其基本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只是在加载块35上设有动力装置6,该动力装置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说的弹性支撑轮连接。动力装置6由内燃机和发电机组成,作为电机5的电源。本实例的激振器及其驱动机构同样采用激振电机,各激振电机通过滑环装置与发电机组电源连接。如前所述,该压实轮具有自行走功能,加之质量可以很大,而重心又较低,所以可在压实轮的上方设置一个操纵室7,该操纵室7支撑在加载块35的两端,从而构成一个独轮压路机。图7给出了本技术的第五个实施例,它也设有加载块及其支撑轮,其激振器采用结构简单的偏重轴式激振器。它的动力装置是内燃机,通过带传动机构带动偏重轴式激振器和加载块的支撑轮转动,所以特别适合于人力控制的压实装置。本技术的激振器可采用现有的激振电机,但最好采用本申请人设计的激振电机,如图8所示,它包括转子41、定子42、端盖43、安装底脚44和偏重块45,转子轴承46安装在端盖43上。在所说转子的轴伸47上固装一个轴颈套48,偏重块45及转子的轴承均装在该轴颈套48上。所说的安装底脚与端盖固连为一体,端盖上设有轴向导风道49,偏重块外周设有轴流式风扇叶片50。前述的轴向道风道49、轴流式风扇叶片50和偏重块护壳构成轴流式风机。这种激振电机,在同样电参数时,可提供较普通振动电机大十几倍的激振力输出,而且体积较小。权利要求1.一种振动压实轮,包括轮圈(1)、轮辐(2)、轮圈枢轴(3)、激振器(4)及其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说的激振器(4)有多个,它们均布安装在轮圈(1)的内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实轮,其特征是所说的轮辐是固定在轮圈内壁上的加强环(21),所说的轮圈枢轴由一个重心低于轮圈轴心的加载块(31、33、35)和加载块的弹性支撑轮(32、34)组成,所说的弹性支撑轮(32)置于前述轮圈加强环(21)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实轮,其特征是所说的加载块(31)为圆柱形,弹性支撑轮(32)包在加载块(31)的外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实轮,其特征是弹性支撑轮(34)有两组,它们位于加载块(33)的下方。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压实轮,其特征是在加载块(35)上设有动力装置(6),该动力装置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说的弹性支撑轮连接。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压实轮,其特征是所说的激振器(4)及其驱动机构是激振电机,各激振电机通过滑环装置与外部电源电连接。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实轮,其特征是动力装置(6)是发电机组,所说的激振器(4)及其驱动机构是激振电机,各激振电机通过滑环装置与发电机组电源连接。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实轮,其特征是所说的激振电机包括转子(41)、定子(42)、端盖(43)、安装底脚(44)和偏重块(45),转子轴承(46)安装在端盖(43)上,在所说转子的轴伸(47)上固装一个轴颈套(48),偏重块(45)及转子的轴承均装在该轴颈套(48)上,所说的安装底脚与端盖固连为一体,端盖上设有轴向导风道(49),偏重块外周设有轴流式风扇叶片(50),前述的轴向道风道(49)、轴流式风扇叶片(50)和偏重块护壳构成轴流式风机。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实轮,,其特征是所说的激振电机包括转子(41)、定子(42)、端盖(43)、安装底脚(44)和偏重块(45),转子轴承(46)安装在端盖(43)上,在所说转子的轴伸(47)上固装一个轴颈套(48),偏重块(45)及转子的轴承均装在该轴颈套(48)上,所说的安装底脚与端盖固连为一体,端盖上设有轴向导风道(49),偏重块外周设有轴流式风扇叶片(50),前述的轴向道风道(49)、轴流式风扇叶片(50)和偏重块护壳构成轴流式风机。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建筑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振动压实轮。它包括轮圈、轮辐、轮圈枢轴、激振器及其驱动机构,其中所说的激振器有多个,它们均布安装在轮圈的内壁上。本技术改变了振动源安装位置和传力路线,激振力不经枢轴而直接作用于轮圈上,因此可安装更多更大的激振源,输出更大的激振力时也不会对承力结构提出更高要求。由于采用了多激振源,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飞柏昊苍
申请(专利权)人:柏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