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6909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生物炭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包括:发酵、干燥、一次炭化、二次炭化、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方法简单,使得到的生物炭疏松多孔,结构均匀,得率为86.9%,明显降低了生物炭的生产成本;将生物原料粉碎后加入EM菌进行发酵,能够分解生物原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成分,减少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和合成气,发酵后将发酵料进行冷冻干燥,初步减少水分后喷洒亚硒酸钠溶液,继续进行冷冻干燥,增加生物原料的疏松多孔结构,利于热量传递,缩短炭化时间,节约能源,同时亚硒酸钠熔融后覆盖于生物原料表面,能够减少合成气的产生,提高生物炭得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生物炭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炭是生物有机材料(生物质)在缺氧或绝氧环境中,经高温热裂解后生成的固态产物,既可作为高品质能源、土壤改良剂,也可作为还原剂、肥料缓释载体及二氧化碳封存剂等,已广泛应用于固碳减排、水源净化、重金属吸附和土壤改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土壤功能退化等全球关切的热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但是目前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中快速高温分解能够得到20%的生物炭、20%的合成气和60%的生物油,而慢速高温分解可以产生50%的木炭和少量的油,但是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生物炭含量都较少,现有专利文件CN104371748A公开的一种高得率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但是得率最高只能达到58wt%,并不能显著提高生物炭的得率,并且需要的成本较高,使生物炭的规模制备较为困难,因此需要一种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一种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发酵:将生物原料粉碎,调节含水量为60~70%,加入EM菌,搅拌均匀,于30~32℃发酵2~3天,能够分解生物原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成分,减少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和合成气,得发酵料;(2)干燥:将发酵料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12~16%,均匀喷洒质量百分浓度为0.11~0.15%的亚硒酸钠溶液,喷洒量是生物原料重量的20~25%,继续冷冻干燥至无水分,增加生物原料的疏松多孔结构,利于热量传递,缩短炭化时间,节约能源,同时亚硒酸钠熔融后覆盖于生物原料表面,能够减少合成气的产生,提高生物炭得率,得干燥料;(3)一次炭化:将干燥料置于炭化炉中,通入氮气,以1~2℃/分钟的速度进行加热,使炭化炉底部的温度升高至320~360℃,保温50~70分钟,自然降温至130~180℃,使生物原料表面进行缓慢炭化,并使生物原料内部的水分缓慢挥发,避免生物原料内部残留的水分快速升温而产生大量焦油,得一次炭化料;(4)二次炭化:将一次炭化料以4~5℃/分钟的速度加热至520~570℃,保温20~30分钟,使生物原料的中心温度迅速提高,固化内部的网状结构,使生物炭的孔隙细密均匀,提高生物炭的应用效果,以2~3℃/分钟的速度降温至240~290℃,保温1~2小时,自然降温,使生物炭充分吸收炭化炉内产生的少量焦油和合成气,高温缓慢转化为固体结构,提高生物炭的得率,得二次炭化料;(5)包装:收集炭化炉内的残渣,进行粉碎或造粒,包装,得生物炭。所述步骤(1)的生物原料,为玉米秸秆、棉花秸秆、小麦秸秆、大豆秸秆、蔗渣、落叶、木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组合。所述步骤(1)的EM菌,加入量为生物原料重量的0.8~1.2%。所述步骤(3)的通入氮气,使氧含量为0~0.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方法简单,使得到的生物炭疏松多孔,结构均匀,得率为86.9%,明显降低了生物炭的生产成本;将生物原料粉碎后加入EM菌进行发酵,能够分解生物原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成分,减少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和合成气;发酵后将发酵料进行冷冻干燥,初步减少水分后喷洒亚硒酸钠溶液,继续进行冷冻干燥,增加生物原料的疏松多孔结构,利于热量传递,缩短炭化时间,节约能源,同时亚硒酸钠熔融后覆盖于生物原料表面,能够减少合成气的产生,提高生物炭得率;干燥后将原料进行第一次炭化,缓慢升高温度后进行自然降温,使生物原料表面进行缓慢炭化,并使生物原料内部的水分缓慢挥发,避免生物原料内部残留的水分快速升温而产生大量焦油;一次炭化后快速升高温度,并进行短时保温,使生物原料的中心温度迅速提高,固化内部的网状结构,使生物炭的孔隙细密均匀,提高生物炭的应用效果;之后再进行缓慢降温,使生物炭充分吸收炭化炉内产生的少量焦油和合成气,高温缓慢转化为固体结构,提高生物炭的得率,减少生物炭制备过程中的后续环保设施,降低生物炭的生产成本,可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发酵:将生物原料玉米秸秆粉碎,调节含水量为60%,加入EM菌,加入量为生物原料重量的0.8%,搅拌均匀,于30℃发酵2天,能够分解生物原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成分,减少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和合成气,得发酵料;(2)干燥:将发酵料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12~16%,均匀喷洒质量百分浓度为0.11%的亚硒酸钠溶液,喷洒量是生物原料重量的20%,继续冷冻干燥至无水分,增加生物原料的疏松多孔结构,利于热量传递,缩短炭化时间,节约能源,同时亚硒酸钠熔融后覆盖于生物原料表面,能够减少合成气的产生,提高生物炭得率,得干燥料;(3)一次炭化:将干燥料置于炭化炉中,通入氮气,使氧含量为0%,以1℃/分钟的速度进行加热,使炭化炉底部的温度升高至320℃,保温50分钟,自然降温至130℃,使生物原料表面进行缓慢炭化,并使生物原料内部的水分缓慢挥发,避免生物原料内部残留的水分快速升温而产生大量焦油,得一次炭化料;(4)二次炭化:将一次炭化料以4℃/分钟的速度加热至520℃,保温20分钟,使生物原料的中心温度迅速提高,固化内部的网状结构,使生物炭的孔隙细密均匀,提高生物炭的应用效果,以2℃/分钟的速度降温至240℃,保温1小时,自然降温,使生物炭充分吸收炭化炉内产生的少量焦油和合成气,高温缓慢转化为固体结构,提高生物炭的得率,得二次炭化料;(5)包装:收集炭化炉内的残渣,进行粉碎或造粒,包装,得生物炭。实施例2一种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发酵:将生物原料棉花秸秆粉碎,调节含水量为65%,加入EM菌,加入量为生物原料重量的1.0%,搅拌均匀,于31℃发酵3天,能够分解生物原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成分,减少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和合成气,得发酵料;(2)干燥:将发酵料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12~16%,均匀喷洒质量百分浓度为0.13%的亚硒酸钠溶液,喷洒量是生物原料重量的23%,继续冷冻干燥至无水分,增加生物原料的疏松多孔结构,利于热量传递,缩短炭化时间,节约能源,同时亚硒酸钠熔融后覆盖于生物原料表面,能够减少合成气的产生,提高生物炭得率,得干燥料;(3)一次炭化:将干燥料置于炭化炉中,通入氮气,使氧含量为0.3%,以1.5℃/分钟的速度进行加热,使炭化炉底部的温度升高至340℃,保温60分钟,自然降温至150℃,使生物原料表面进行缓慢炭化,并使生物原料内部的水分缓慢挥发,避免生物原料内部残留的水分快速升温而产生大量焦油,得一次炭化料;(4)二次炭化:将一次炭化料以4.5℃/分钟的速度加热至540℃,保温25分钟,使生物原料的中心温度迅速提高,固化内部的网状结构,使生物炭的孔隙细密均匀,提高生物炭的应用效果,以2.5℃/分钟的速度降温至260℃,保温1.5小时,自然降温,使生物炭充分吸收炭化炉内产生的少量焦油和合成气,高温缓慢转化为固体结构,提高生物炭的得率,得二次炭化料;(5)包装:收集炭化炉内的残渣,进行粉碎或造粒,包装,得生物炭。实施例3一种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发酵:将生物原料粉碎,调节含水量为60~70%,加入EM菌,搅拌均匀,于30~32℃发酵2~3天,得发酵料;(2)干燥:将发酵料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12~16%,均匀喷洒质量百分浓度为0.11~0.15%的亚硒酸钠溶液,喷洒量是生物原料重量的20~25%,继续冷冻干燥至无水分,得干燥料;(3)一次炭化:将干燥料置于炭化炉中,通入氮气,以1~2℃/分钟的速度进行加热,使炭化炉底部的温度升高至320~360℃,保温50~70分钟,自然降温至130~180℃,得一次炭化料;(4)二次炭化:将一次炭化料以4~5℃/分钟的速度加热至520~570℃,保温20~30分钟,以2~3℃/分钟的速度降温至240~290℃,保温1~2小时,自然降温,得二次炭化料;(5)包装:收集炭化炉内的残渣,进行粉碎或造粒,包装,得生物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生物炭得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发酵:将生物原料粉碎,调节含水量为60~70%,加入EM菌,搅拌均匀,于30~32℃发酵2~3天,得发酵料;(2)干燥:将发酵料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12~16%,均匀喷洒质量百分浓度为0.11~0.15%的亚硒酸钠溶液,喷洒量是生物原料重量的20~25%,继续冷冻干燥至无水分,得干燥料;(3)一次炭化:将干燥料置于炭化炉中,通入氮气,以1~2℃/分钟的速度进行加热,使炭化炉底部的温度升高至320~360℃,保温50~70分钟,自然降温至130~180℃,得一次炭化料;(4)二次炭化:将一次炭化料以4~5℃/分钟的速度加热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中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