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6856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属于电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包括框架、设置于框架的绳索连接件,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侧壁、连接两侧壁的固定梁,侧壁上设有滑槽,滑槽横截面图为十字形;两端设有限位支架的滑动对重块,限位支架分别容置于滑槽,滑动对重块下端设置第一缓冲件;磁性缓冲件,包括带有固定部、弹性部,固定部具有能够容纳弹性部的凹面;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滑槽设置为横截面图为十字形的,保证在滑动对重快下滑时不偏离轨道,多个第一缓冲件的涉及能够将因突然失重引起的冲击力分解,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该发明专利技术减震性能好,在发生电梯事故时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电梯都会用到对重装置。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但是一般液压电梯不设置对重装置。现在使用的电梯中,对重装置是曳引电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平衡轿厢的重量和部分电梯负载重量,减少电机功率的损耗。普通电梯的对重装置包括两根上边梁、两根立梁、两根下边梁、对重铁压板和对重铁。两根立梁相互平行。两根上边梁平行固定连接在两根立梁的顶端。两根下边梁平行固定连接在两根立梁的下端。对重铁嵌至在两根立梁之间。对重铁压板可移动连接在两根立梁之间,并且对重铁压板位于对重铁的上端。电梯对重装置的安全性是影响人身安全的大事,电梯安全事故频出,经常会出现电梯失重掉落的现象,现有技术中电梯对重装置主要集中在节能和提高工作效率上,对重装置的减震性能差,一旦发生事故降低人员伤害的能力差。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重装置减震性能差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绳索连接件,所述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侧壁、连接两侧壁的固定梁,所述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横截面为十字形;两端设有限位支架的滑动对重块,所述限位支架分别容置于所述滑槽,使得所述滑动对重块能够在所述滑槽中上下滑动,所述滑动对重块下端设置第一缓冲件;磁性缓冲件,包括具有磁吸件的固定部、具有磁吸件的弹性部,所述固定部具有能够容纳所述弹性部的凹面;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滑动对重块运动状态的加速度传感器。作为优选的,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壁固接的固定对重块,用于使所述框架结构稳定。作为优选的,所述弹性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对重块的底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弹性部正对固定于顶面。作为优选的,所述弹性部包括弹簧、弹性球体,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对重块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弹性球体固接。作为优选的,所述磁性缓冲件的个数为2-4个。作为优选的,所述滑动对重块与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个数相同不少于2个。作为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的报警器。作为优选的,所述滑动对重块为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柱体。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支撑所述柱体的斜面的弹性柱、环绕设置于所述弹性柱的复位弹簧。本专利技术将滑槽设置为横截面图为十字形的,保证在滑动对重快下滑时不偏离轨道,多个第一缓冲件的设置能够将因突然失重引起的冲击力分解,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并且设置的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及时检测出对重块的降落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及时发出警报。该专利技术减震性能好,在发生电梯事故时安全性能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的滑槽的横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的滑动对重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框架;11-侧壁;111-滑槽;12-固定梁;2-绳索连接件;3-滑动对重块;31-限位支架;4-固定对重块;5-第一缓冲件;51-弹性柱;52-复位弹簧;6-磁性缓冲件;61-固定部;62-弹性部;621-弹簧;622-弹性球体;7-加速度传感器;8-报警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包括框架1、设置于所述框架1的绳索连接件2,所述框架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侧壁11、连接两侧壁11的固定梁12,所述侧壁11上设有滑槽111,所述滑槽111横截面为十字形;两端设有限位支架31的滑动对重块3,所述限位支架31分别容置于所述滑槽111,使得所述滑动对重块3能够在所述滑槽111中上下滑动,所述滑动对重块3下端设置第一缓冲件5;磁性缓冲件6,包括带有磁吸件的固定部61、具有磁吸件的弹性部62,所述固定部61具有能够容纳所述弹性部62的凹面;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滑动对重块3运动状态的加速度传感器7,这里的运动状态指的是失重、超重或正常降落。滑槽111横截面图为十字形,滑槽111是竖直向下的竖直滑槽,可以分为主滑槽和侧滑槽。主滑槽与滑动对重块3较粗的两端配合作用;侧滑槽用于容纳限位支架31,限位支架31可以为长方体结构,侧滑槽的容积稍微较大与限位支架31的体积。一般一个滑动对重块3对应第一缓冲件5,在对重装置失重急速下滑,在落地时磁性缓冲件6、第一缓冲件5起到缓冲的作用。其中,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壁11固接的固定对重块4,用于使所述框架1结构稳定。固定对重块4设置在框架1的底部,其一,可以与两侧壁11、固定梁12构成闭合的结构,其二,所述弹性部62可以固定于所述固定对重块4的底部,所述固定部61与所述弹性部62正对,固定于顶面。所述弹性部62包括弹簧621、弹性球体622,所述弹簧62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对重块4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弹性球体622固接。可以弹性球体622使用磁铁、固定部61的凹面位置的材料使用铁制品。所述磁性缓冲件6的个数为2-4,如可以为3个、4个。所述滑动对重块3与所述第一缓冲件5的个数相同不少于2个,可以为3个、4个、5个等。还包括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7的输出端电连的报警器8。及时发出报警,缩短营救时间。所述滑动对重块3为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柱体。如图1所示,这样的结构可以将第一缓冲件5设置在滑动对重块3缺角的位置,一端与滑动对重块3固接。这样能够及时将冲击力分开,同时这样的结构节省空间。所述第一缓冲件5包括支撑所述柱体的斜面的弹性柱51、环绕设置于所述弹性柱51的复位弹簧52。因为滑动对重块3是多个,在发生非正常掉落时,不同的对重块之间会发生相互冲击碰撞,当对重装置急速上升或者下降时,第一缓冲件5都能够及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对重块之间相互冲击带来的器械摩擦,人员伤害。在对重装置突然掉落,加速度传感器7及时检测到加速度的变化,并发出信号,报警器8及时发出报警声。在即将着地时磁性缓冲件6的弹性部62的弹性球体622进入固定部61的凹面,弹簧621收缩起到缓冲的作用;若滑动对重块3之间存在速度差发生冲撞,第一缓冲件5被压缩,及时缓冲。本专利技术将滑槽111设置为横截面图为十字形的,保证在滑动对重快下滑时不偏离轨道,多个第一缓冲件5的涉及能够将因突然失重引起的冲击力分解,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并且设置的加速度传感器7能够及时检测出对重块的降落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及时发出警报。该专利技术减震性能好,在发生电梯事故时安全性能高。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绳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侧壁、连接两侧壁的固定梁,所述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横截面为十字形;两端设有限位支架的滑动对重块,所述限位支架分别容置于所述滑槽,使得所述滑动对重块能够在所述滑槽中上下滑动,所述滑动对重块抵接有第一缓冲件;磁性缓冲件,包括具有磁吸件的固定部、具有磁吸件的弹性部,所述固定部的磁吸件与弹性部的磁吸件能够相互吸引,所述固定部具有能够容纳所述弹性部的凹面;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滑动对重块运动状态的加速度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绳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侧壁、连接两侧壁的固定梁,所述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横截面为十字形;两端设有限位支架的滑动对重块,所述限位支架分别容置于所述滑槽,使得所述滑动对重块能够在所述滑槽中上下滑动,所述滑动对重块抵接有第一缓冲件;磁性缓冲件,包括具有磁吸件的固定部、具有磁吸件的弹性部,所述固定部的磁吸件与弹性部的磁吸件能够相互吸引,所述固定部具有能够容纳所述弹性部的凹面;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滑动对重块运动状态的加速度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壁固接的固定对重块,用于使所述框架结构稳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荣根王建伟饶树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德玛吉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