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式伞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7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节式伞具,由可做多节式伸缩之中棒;轴设于该中棒顶部并形成有数个导正槽壁之上巢,于该上巢中央并形成有一可螺接一转换牙之装设孔,以供内牙式伞尾与外牙式伞尾之装设;可滑动自如地轴设于该中棒上之下巢;数个端接至该上巢与下巢上之伞骨,其中伞骨的中间骨为U型截面,具有一体冲裁成型之夹片,以夹扣一哑铃状弹簧圈,以供一内端固接至该内支骨上之弹件的外端接设至该哑铃状弹簧圈,以利收伞时伞骨之回归;以及接设至该伞骨上之伞布。该伞具不仅伞骨收合时更为顺畅,弹簧圈之夹设更为便捷牢固外,更可以单一之上巢适用内牙式伞尾与外牙式伞尾之装设。(*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节式伞具,尤指一种中棒可伸收且伞骨可做多节式收折之多节式伞具。按公用之多节式伞具之上巢上均设有一上巢牙以供伞尾之装设,然如附图说明图16及17所示,伞尾一般分为外牙式伞尾(美规)与内牙式伞尾(日规),使外牙式伞尾与内牙式伞尾与上巢牙之装设方式相异,故供外牙式伞尾装设用之上巢牙无法供内牙式伞尾装设用,反之,供内牙式伞尾装设用之上巢牙则无法供外牙式伞尾之设置用,因而使厂家往往须分别开模制造上巢,不仅使制造成本提高,而且增加物料库存及管理上之不便。同时,公用之多节式伞具之伞骨,如图15所示,为使收伞时伞骨回归之顺利,通常於内支骨与中间骨连接有一回归弹条,使该回归弹条之一端回接至该内支骨之近外端处,而另一端则接设至一夹设於该中间骨内之弹簧圈上;该弹簧圈夹设於该中间骨内之方式,於大致成U型截面之中间骨上之适当位置上置入该弹簧圈,再对该弹簧圈两端侧之中间骨壁夹缩使之变形而形成扣持部,将该弹簧圈扣持於该两相对之扣持部间。此种扣持方式,精确度要求高,以避免因扣持部未适当地将该弹簧圈扣持住,而导致使用时弹簧圈会脱离该中间U形骨而不利影响伞具之收合,故成本亦会相对提高;并且,此种扣持方式会因伞骨开收次数之增多,导致扣持部与弹簧圈间之扣持紧密度变差,而增加弹簧圈会脱离该中间骨之扣持的可能性。此外,公用之多节式伞具之上巢由圆形改为扁平角形时,由于上巢形状为扁平角形,从而会影响至伞骨收合之顺畅。本技术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牙式伞尾与内牙式伞尾均可装设之多节式伞具。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於使伞骨得顺利回归之弹簧圈之装设更为便捷牢固之多节式伞具。本技术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巢为扁平角形之形状时,伞骨之收合仍能较顺畅之多节式伞具。本技术所提供之多节式伞具包括一可做多节式伸缩之中棒;一轴设於该中棒上并形成有数个导正槽壁之上巢,於该上巢中央并形成有一可螺接转换牙之装设孔,以供内牙式伞尾与外牙式伞尾之装设;可滑动自如地轴设於该中棒上之下巢;数个端接至该上巢与下巢上之伞骨,各该伞具系由顶骨、内支骨、中间骨、中间连系骨及尾骨所构成,其中,该中间骨为U型截面,具有一体冲裁成型之夹片,以夹扣住一哑铃状弹簧圈,以供一内端固接至该内支骨上之弹件的外端接设至该哑铃状弹簧圈上,以利收伞时伞骨之回归;以及接设至该伞骨上之伞布。该上巢之装设孔之孔壁上形成有内螺纹,以供外牙式伞尾螺设其中,同时,该装设孔底部复凹设有一具有内螺纹之内螺接孔,以供一具有外螺纹之转换牙螺设其中,以进而螺接内牙式伞尾;简单说,上巢须装设外牙式伞尾时,即不须该转换牙之螺设,而须装设内牙式伞尾时,则仅加装一转换牙即可供内牙式伞尾之装设,故而,上巢毋须分别模制出供内牙式伞尾与外牙式伞尾,以单一制品即可提供不同种类之伞尾的接设。该伞骨包括一内端枢接至该上巢之顶骨;一内端枢接至该下巢之内支骨,使该内支骨之外端枢接於该顶骨之约中段部位上;一内端与该顶骨外端枢接之中间骨;一内端枢设至该内支骨之约外段部位上之中间连系骨,使该中间连系骨之外端枢接於该中间骨之内端上;一内端枢接至该中间骨外端之尾骨;以及一内端接设至该内支骨近外端处而外端接设至一夹设於该中间骨上之弹簧圈的弹件,以利收伞时伞骨之回归。此外,该下巢亦可设有数个导正槽壁,以导引伞骨於收合时得顺利进入下巢上所设之伞骨嵌槽中。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及功效。其中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多节式伞具之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多节式伞具之A部位之放大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多节式伞具之上巢之放大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多节式伞具上巢部位於伞骨未完全收合之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伞骨完全撑开时之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多节式伞具之上巢部位於伞骨收合时之部分示意图;图7为图6上巢部位转动90°後时之部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多节式伞具下巢部位於伞骨未完全收合时之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伞骨完全撑开时之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多节式伞具之下巢部位於伞骨收合时之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下巢部位转动90°後之部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多节式伞具显示弹件设置於伞骨上之上部位的部分立体图;图1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之多节式伞具之正视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之多节式伞具之正视示意图;图15为公知多节式伞具显示弹件夹设於伞骨上之部位的部分立体图;图16为公用外牙式伞尾之正视图;以及图17为公用内牙式伞尾装设於上巢上之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多节式伞具包括一可做多节式伸缩之中棒1,一轴设於该中棒1上之上巢2,一可滑动自如地轴设至该中棒1上之下巢3,数个端接至该上巢2与下巢3之伞骨4,以及接设於该伞骨4上之伞布5。如图3至7所示,该上巢2具有用以供该上巢2套设於该中棒1顶端之基部21;形成於该基部21上供伞骨4端设之头部22;於该头部22侧边上开设之数个伞骨嵌槽23;环设於该头部22侧边上之固定槽24,以供串接各伞骨4以将伞骨4枢设於该上巢2之固定件25之嵌置;开设於该头部22顶面中央且孔壁具内螺纹之装设孔26,该装设孔26之底部复凹设有一孔壁具内螺纹之内螺接孔261,以供一螺换牙27螺设其中(如图1所示);以及数个纵向延伸形成於该基部21上之导正槽壁28。参照图4及5,当伞骨4於未完全收合或张开时,位於近上巢2之四个角端a,b,c,d之伞骨4并未靠接至该角端a,b,c,d,然而在伞骨4完全张开时,如图5所示,该四个角端a,b,c,d会为伞骨4所靠接,亦即位於近角端a,b,c,d之伞骨4在张开时,其伸展之方向与伞骨嵌槽23之辐射方向会形成一夹角,故若未设有导正槽壁28,在收合该伞骨4时,该位於近角端a,b,c,d之伞骨4会呈外张状,而使伞骨4无法顺利收拢靠合,但因有导正槽壁28之设置,因而在收合该伞骨4时,伞骨4会为该导正槽壁28所导正,而使伞骨4得收拢靠合至如图6及7所示状态。如图8至11所示,为下巢3与伞骨4接设之关系,该下巢3之结构大致同於上巢2,但未设有装设孔,且亦具有导正槽壁38,由於其作用与设置关系均同於前述之上巢2与伞骨4间之作用与设置关系,故在此不另赘述。再参照图1,该伞骨包括一内端枢接至该上巢2之顶骨41;一内端枢接至该下巢3之内支骨42,使该内支骨42之外端枢连至该顶骨41之约中段部位上;一内端与该顶骨41外端枢接之中间骨43;一内端枢设於该内支骨42之约外段部位上之中间连系骨44,使该中间连系骨44之外端枢接於该中间骨43之内端上;一内端枢接至该中间骨43外端之尾骨45;以及一内端接设至该内支骨42近外端处而外端接设至一夹设於该中间骨43上之哑铃状弹簧圈46的弹件47,以利收伞时伞骨4之回归。参照图2,该中间骨43大致上系成截面为U形之形状,使中间骨43内形成一槽沟431,以供该弹簧圈46之置放其中,该中间骨43上并一体成形有一夹片432,以在该弹簧圈46置入槽沟431内後,压折该夹片432以夹扣住该弹簧圈46,由於该弹簧圈46呈哑铃状,且夹片432系夹扣於该弹簧圈46之中间部位,该弹簧圈46即为该夹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节式伞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可做多节式伸缩之中棒;一轴设於该中棒上并形成有多数导正槽壁之上巢,於该上巢中央并形成有一可螺接转换牙之装设孔,以供内牙式伞尾及外牙式伞尾之装设;一可滑动自如地轴设於该中棒上之下巢;数个端 接至该上巢与下巢上之伞骨,各该伞骨系由顶骨、内支骨、中间骨、中间连系骨及尾骨所构成,其中,该中间骨为呈U型截面,具有至少一由一体冲裁成型之夹片,以夹扣住一弹簧圈,以供一内端端接至该内支骨上之弹件的外端接设至该弹簧圈上,以利收伞时该伞骨之回归;以及接设至该伞骨上之伞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光张荣仁
申请(专利权)人:福太洋伞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