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射状配电网的线性化潮流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辐射状配电网的线性化潮流计算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
技术介绍
与输电网相比,配电网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基本以辐射状网络运行,不存在环形回路。2.线路三相参数不对称,节点三相负荷不平衡,部分支路以单相或双相状态运行。3.支路电阻和电抗大小相近,不满足PQ解耦条件。因此需要考虑以上特点,建立符合配电网运行特点的潮流模型。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了适用于配电网的潮流算法,比如基于三相扩展节点导纳矩阵的高斯迭代法,牛顿拉夫逊法和利用配电网辐射状运行特点的前代回代法。虽然前代回代法求解配电网潮流的计算效率相当高,但是它仍然需要迭代求解,而在最优潮流等问题中,潮流方程往往作为非凸的等式约束条件出现在问题中。为了简化问题的求解,需要将精确的潮流方程转化为近似的简化潮流方程。目前已有文献基于配电网的辐射状运行特性提出了单相的支路潮流方程,并略去网损项作为线性方程求解,该方法的缺点是忽略网损导致潮流计算结果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辐射状配电网的线性化潮流计算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辐射状配电网的线性化潮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假设待进行潮流计算的辐射状配电网有N+1个节点,其中,根节点编号为0,从根节点出发,依次将每条支路的末端节点按从1到N进行编号,则该配电网支路的数目为N;2)从编号为1至N的节点中任意选取一个节点记为k,该节点与其上游节点i构成的支路记为ik,计算节点k和支路ik的三相支路潮流方程;具体步骤如下:2‑1)计算支路ik上的电压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状配电网的线性化潮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假设待进行潮流计算的辐射状配电网有N+1个节点,其中,根节点编号为0,从根节点出发,依次将每条支路的末端节点按从1到N进行编号,则该配电网支路的数目为N;2)从编号为1至N的节点中任意选取一个节点记为k,该节点与其上游节点i构成的支路记为ik,计算节点k和支路ik的三相支路潮流方程;具体步骤如下:2-1)计算支路ik上的电压降:其中,表示点除,v,I和s都是三维的列向量形式,分别代表三相的电压、电流和功率,下标i代表支路ik的首端节点编号,下标k代表支路ik的末端节点编号,*代表复数的共轭;vk和vi分别表示节点k和节点i的电压,Iik表示支路ik的电流,sik表示支路ik的功率;zik是支路ik的三相阻抗矩阵,为3×3的对称复矩阵:其中,zik的对角线元素表示a、b、c三相的自阻抗,非对角线元素表示相间互阻抗;将式(1)等号两边取共轭并与式(1)点乘,得到:2-2)考虑节点功率平衡,得到:其中,等式左侧为节点k的流入功率,等式右侧为节点k的流出功率的总和,是节点k的负荷;将式(1)代入式(4),得到:式(1)和(5)组成了节点k和支路ik的三相支路潮流方程;3)对步骤2)得到的三相支路潮流方程进行线性化近似;具体步骤如下:3-1)选定一个参考状态,其中代表节点i参考状态的电压,和分别代表支路ik参考状态的有功功率和参考状态的无功功率;3-2)用节点i参考状态的电压近似对式(1)进行近似:对式(6)等号右边前两项,定义得到:其中,pik,qik分别代表支路ik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是计算得到的辅助变量;对式(6)等式右边第三项,定义diag表示将向量转化为对角矩阵,都是计算得到的辅助变量,得到:式(8)右侧是关于pik和qik的二次函数,在处进行一阶Taylor泰勒展开,转化为线性函数:进一步写成以下形式:其中,Rik,Xik是3×3的矩阵,是3×1的向量,取值如下式所示: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传,高长征,张伯明,常学飞,杨越,刘座铭,高松,王佳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