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防喷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644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防喷液装置,包括连接管组件、阀门、积液腔、连通管,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位于积液腔的外侧,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位于积液腔内,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开口设置,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封闭设置;连接管组件上设有回流孔、排液孔,回流孔、排液孔均位于积液腔内,排液孔位于回流孔远离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的一侧,排液孔的孔径大于回流孔的孔径;阀门安装在连接管组件上;连通管与积液腔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防喷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防喷液装置。
技术介绍
自从第一支锂离子电池被索尼公司制造出以来,锂离子电池成功地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等数码产品。近十年来,锂离子电池在乘用车、商用车、公交大巴电动汽车领域发展迅猛。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锂离子电池的长续航能力,对锂离子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使得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在制造过程中对于电池壳体内部体积的利用率越来越大。随着材料压实密度的提升,极片的设计孔隙率降低,电解液变得难以浸润极片;卷芯体积占比的提升,电解液的活动空间减少;综合因素导致电解液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喷液现象频繁发生。现有的化成设备缺乏对于锂离子电池喷液现象的管控处理。在化成过程中,电池壳体内的缓存空间不足的情况下,造成充电过程中电解液溢出。这不仅浪费电解液,增加制造成本,喷液的重量也无法准确估算,导致电池的重量一致性变差。喷出的酸性电解液会对电池壳体进行腐蚀、对设备造成腐蚀、对环境造成污染,给生产带来一系列困扰,故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防喷液装置,效果好。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防喷液装置,包括连接管组件、阀门、积液腔、连通管,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位于积液腔的外侧,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位于积液腔内,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开口设置,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封闭设置;连接管组件上设有回流孔、排液孔,回流孔、排液孔均位于积液腔内,排液孔位于回流孔远离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的一侧,排液孔的孔径大于回流孔的孔径;阀门安装在连接管组件上;连通管与积液腔连通。优选的,回流孔的孔径为0.2-2mm。优选的,回流孔位于连接管组件与积液腔的连接处。优选的,回流孔的数量为2-4个,回流孔绕连接管组件的周向分布。优选的,排液孔的孔径为0.5-5mm。优选的,排液孔与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为2-20mm。优选的,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为弧形。优选的,阀门为球形阀。优选的,还包括密封嘴,密封嘴安装在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优选的,连接管组件包括回流管、防爆管,回流管与防爆管连接,回流管的一端位于积液腔的外侧,回流管的另一端位于积液腔内;防爆管位于积液腔内;所述回流孔位于回流管上;所述排液孔位于防爆管上。本专利技术中,解决了化成过程中,电解液喷液造成的电解液浪费、电池重量一致性差、电池壳体腐蚀、设备腐蚀、环境污染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锂离子电池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参照图1、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防喷液装置,包括连接管组件、阀门、积液腔、连通管,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位于积液腔的外侧,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位于积液腔内,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开口设置,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封闭设置;连接管组件上设有回流孔、排液孔,回流孔、排液孔均位于积液腔内,排液孔位于回流孔远离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的一侧,排液孔的孔径大于回流孔的孔径;阀门安装在连接管组件上;连通管与积液腔连通。在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回流孔的孔径为0.2-2mm。积液腔内的电解液经过回流孔回流。在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回流孔位于连接管组件与积液腔的连接处。便于电解液回流。在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回流孔的数量为2-4个,回流孔绕连接管组件的周向分布。便于电解液回流。在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排液孔的孔径为0.5-5mm。防止电解液爆沸喷出,并将喷出的电解液引流至积液腔中。可以设置2-4个排液孔,呈环形分布,便于电解液向四周分散流动。在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排液孔与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为2-20mm。在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为弧形。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可以为半球形,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电解液对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的冲击。在进一步实施方式中,阀门为球形阀。控制电解液的喷液量与速率,并且在维护清理时候可将球形阀关闭,防止残余电解液泄漏。在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密封嘴,密封嘴安装在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密封嘴为耐腐蚀、抗氧化材质,包括聚四氟乙烯、硅胶、橡胶。在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连接管组件包括回流管、防爆管,回流管与防爆管连接,回流管的一端位于积液腔的外侧,回流管的另一端位于积液腔内;防爆管位于积液腔内;所述回流孔位于回流管上;所述排液孔位于防爆管上。通过回流管、防爆管的设计便于加工、生产、安装,使用方便。积液腔形状可以为球形、椭球形、长方体、正方体,方便将防爆管喷出的电解液引流至回流管。第一步,锂离子电池A安装到化成柜,密封嘴自动下压到电池的注液口,形成密封连接。连通管连接至负压设备,在负压下电解液更易喷出。外部负压设备对连通管实施抽气动作,在积液腔内部气压达到一定时,球形阀缓慢开启,此时电池与本装置的内部均形成负压;。第二步,化成柜对电池进行充放电,随着电池内部副反应的开始产气以及极片空隙处残留的气体开始向电池注液口移动,电解液沿着回流管的管壁流向防爆管,防爆管中的电解液通过排液孔流入积液腔中。第三步,随着电池内部残余气体的释放,积液腔中的电解液开始通过回流管上的回流孔重新流入电池壳体中。根据大气连通器原理,由于排液孔的孔径较大,回流管、防爆管内的液体经过排液孔排到积液腔内,再从回流孔回流到回流管中。第四步,随着化成的结束,连通管恢复至常压,球形阀自动关闭。这个过程中无电解液外溢,积液腔中的残液量<0.1mL。上述步骤中,积液腔内部气压为-10~-90Kpa;电池与本装置的内部气压为-10~-90Kpa;本专利技术条件下的锂离子电池界面无黑斑、析锂,SEI形成完整,界面状态良好;电池电解液损失量占比<0.2%,电池重量一致性得到改善;电池壳体无残余电解液、设备表面无残余电解液、环境中无电解液气味;节约了生产物料、人力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防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组件、阀门、积液腔、连通管,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位于积液腔的外侧,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位于积液腔内,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开口设置,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封闭设置;连接管组件上设有回流孔、排液孔,回流孔、排液孔均位于积液腔内,排液孔位于回流孔远离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的一侧,排液孔的孔径大于回流孔的孔径;阀门安装在连接管组件上;连通管与积液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防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组件、阀门、积液腔、连通管,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位于积液腔的外侧,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位于积液腔内,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开口设置,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封闭设置;连接管组件上设有回流孔、排液孔,回流孔、排液孔均位于积液腔内,排液孔位于回流孔远离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的一侧,排液孔的孔径大于回流孔的孔径;阀门安装在连接管组件上;连通管与积液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化成防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流孔的孔径为0.2-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化成防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流孔位于连接管组件与积液腔的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化成防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流孔的数量为2-4个,回流孔绕连接管组件的周向分布。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根飞田坤陈炜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