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抗辐射MOSFET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363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抗辐射MOSFET结构,在常规功率MOSFET结构的衬底与漂移区之间加入一具有p型岛结构的缓冲层;缓冲层的浓度介于漂移区掺杂浓度和衬底掺杂浓度之间,P型岛浓度与尺寸严格控制,保证器件导通态时处于单极模式情况下;同时在器件处于阻断态时,P型岛对缓冲层‑衬底高低结附近电场有调节作用,改善器件受单粒子辐照时,寄生BJT诱生的反馈效应,进而提高单粒子烧毁阈值。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空间用功率MOSFET提供了一种改善抗单粒子烧毁能力的新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抗辐射MOSFET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具体说是一种基于硅材料的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抗辐射MOSFET结构,在受高能带电粒子辐照时具有一定抗烧毁能力,适用于具有单粒子辐照的空间工作环境。
技术介绍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作为电力电子技术中重要的开关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力电子设备,进行诸如整流、逆变、升压、降压、变频等电能转化与处理。同时,凭借器件的优异性能和相对成熟的技术优势,功率MOSFET也被认为是太空电子系统应用领域最令人满意的器件之一,在各类航空航天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但是空间环境存在大量宇宙射线和高能带电粒子,太空应用的功率MOSFET器件存在一定几率与高能粒子发生碰撞。若碰撞瞬态,功率MOSFET处于阻断态,则可能诱发单粒子烧毁效应,导致功率MOSFET器件失效,进而影响整个航天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对于航天应用,功率MOSFET器件抵抗单粒子烧毁能力非常重要。有关功率MOSFET单粒子烧毁机理,普遍共识如下:入射到功率MOSFET内部的单粒子,将部分或者全部能量传递给晶格原子,从而在其经过的径迹产生大量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瞬态电流。该瞬态电流诱发寄生BJT导通,而BJT一旦导通,发射极将注入电子,从而形成再产生反馈机制。当在产生反馈电流达到一定程度,会诱发寄生BJT二次击穿,造成永久性烧毁。从单粒子烧毁内在机理出发,器件研发与制造者,提出各种降低寄生BJT增益的方法,提高功率MOSFET发生单粒子烧毁的阈值。1985年,T.F.Wrobel等人借助电流诱发雪崩(CIA)概念解释了外延层发生烧毁的物理机理,指出大电流下强电场从PN结向N-N++高低结移动,是导致低压雪崩的原因。2006年,SandraLiu等人仿真研究了缓冲层结构对二次击穿电压的影响,提出采用双外延结构提高功率MOSFET抗单粒子烧毁能力。双外延结构,通过在耐压层和衬底层之间,加入一浓度介于两者之间的缓冲层,提高功率MOSFET大电流下二次击穿电场。为了保证良好结果,缓冲层的浓度不能比耐压层浓度高出太多,同时缓冲层浓度要保证一定厚度,这无疑会增大功率MOSFET的导通电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功率MOSFET结构,可调节高低结附近电场强度,从而提高功率MOSFET发生电离子烧毁的阈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抗辐射MOSFET结构,在普通MOSFET的衬底与漂移区之间加一带P型岛的缓冲层,由管芯第一表面向上的多层结构依次为:金属漏电极层;与漏电极层邻接的重掺杂N++型衬底层,其掺杂浓度在1019-1020cm-3,掺杂杂质为扩散系数较低的砷或锑;与衬底层临近的掺杂浓度较低的N+型缓冲层,其浓度在3×1015cm-3到5×1016cm-3之间,厚度在10-20微米之间厚度;缓冲层内具有P型岛,P型岛位于源接触孔正下方或沟道正下方,横向尺寸为3-5微米,距离衬底表面的距离为3-7微米,峰值浓度5×1016cm-3到5×1017cm-3之间;与缓冲层邻接的是掺杂浓度更低的N型漂移区,漂移区的浓度和厚度由耐压层决定;第二表面(上表面)附近区域是由P型阱区、P+体区、N+源区、栅氧化层、重掺杂多晶栅极、隔离氧化层和金属源电极层组成的表面MOS结构。本专利技术与其它功率MOSFET结构的核心区别是N+缓冲层带有P型岛,其作用是当器件处于阻断态时,P型岛会部分耗尽,为空间提供电荷,从而改变高低结附近的电场分布,进而干扰寄生BJT导通后,电流再生反馈过程,以达到提高器件抗单粒子烧毁阈值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平面栅n沟MOSFET的原胞结构;图2: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沟槽栅n沟MOSFET的原胞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抗辐射MOSFET结构,由位于硅片第一表面上的金属漏电极层、重掺杂N++型衬底层、与衬底层临近的掺杂浓度较低的N+型缓冲层、与缓冲层邻接的掺杂浓度更低的N型漂移区、以及由P型阱区、P+体区、N+源区、栅氧化层、重掺杂多晶栅极、隔离氧化层和金属源电极层表面MOS结构组成,其中,N型耐压层与N++衬底之间的N+缓冲层带有P型岛;缓冲层浓度在3×1015cm-3到5×1016cm-3之间,缓冲层厚度在10-20微米之间;P型岛与元胞对应,为多边形或条形,P型岛位于源接触孔正下方或沟道正下方,横向尺寸为3-5微米,距离衬底表面的距离为3-7微米,峰值浓度5×1016cm-3到5×1017cm-3之间。本专利技术与其它功率MOSFET结构的核心区别是N+缓冲层带有P型岛,其作用是当器件处于阻断态时,P型岛会部分耗尽,为空间提供电荷,从而改变高低结附近的电场分布,进而干扰寄生BJT导通后,电流再生反馈过程,以达到提高器件抗单粒子烧毁阈值的目的。P型岛的尺寸、位置和峰值掺杂浓度需与缓冲层浓度匹配并严格控制,以保证器件工作在单极模式的同时,改善器件发生二次击穿的电压和阈值电流。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一种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平面栅MOSFET,元胞结构为条形,器件剖面结构参见附图1。在其结构中,除了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的具有P型岛缓冲层外,其它都与普通平面栅MOSFET结构相同:N++衬底(6)厚度100微米,掺砷,浓度为2×1019cm-3;缓冲层(5)的厚度为15微米,掺杂浓度5×1016cm-3;漂移区(3)的厚度为15微米,掺杂浓度1×1015cm-3;P型阱区(2)由扩散生成,结深2.5微米;P+体区(1)结深1.2微米,N+源区(7)结深0.5微米;阱区和源区扩散差决定的沟道长度约1.8微米。元胞在硅片上的重复周期为12微米。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的结构和结构参数为:P型岛(4)位于沟道正下方,宽度(15)为2微米,高度1微米,距离衬底原始表面(16)的距离(13)为5微米,两个P型岛中心距离6微米。经试验证明,本实施例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MOSFET,源漏阻断电压为220V。在-10V栅偏条件下,370MeVAu照射,单粒子烧毁阈值190V。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一种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沟槽栅MOSFET,元胞结构为方形,器件剖面结构参见附图2。在其结构中,除了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的具有P型岛缓冲层外,其它都与普通平面栅MOSFET结构相同:N++衬底(6)厚度100微米,掺砷,浓度为2×1019cm-3;缓冲层(5)的厚度为15微米,掺杂浓度5×1016cm-3;漂移区(3)的厚度为15微米,掺杂浓度1×1015cm-3;P型阱区(2)由扩散生成,结深2.5微米;P+体区(1)结深1.2微米,N+源区7结深0.5微米;阱区和源区扩散差决定的沟道长度约1.8微米。元胞在硅片上的重复周期为12微米。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的结构和结构参数为:P型岛(4)位于阱区正下方,宽度15为4微米,高度1.5微米,距离衬底原始表面(16)的距离(13)为7微米,两个P型岛中心距离6微米。经试验证明,本实施例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MOSFET,源漏阻断电压为210V。在0栅偏、200V漏偏条件下,370MeVAu照射,无单粒子烧毁现象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抗辐照nMOSFET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位于硅片第一表面上的金属漏电极层、重掺杂N++型衬底层、与衬底层临近的掺杂浓度较低的N+型缓冲层、与缓冲层邻接的掺杂浓度更低的N型漂移区、以及由P型阱区、P+体区、N+源区、栅氧化层、重掺杂多晶栅极、隔离氧化层和金属源电极层表面MOS结构组成,其中,N型耐压层与N++衬底之间的N+缓冲层带有P型岛;缓冲层浓度在3×1015cm‑3到5×1016cm‑3之间,缓冲层厚度在10‑20微米之间;P型岛与元胞对应,为多边形或条形,P型岛位于源接触孔正下方或沟道正下方,横向尺寸为3‑5微米,距离衬底表面的距离为3‑7微米,峰值浓度5×1016cm‑3到5×1017cm‑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P型岛缓冲层结构的抗辐照nMOSFET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位于硅片第一表面上的金属漏电极层、重掺杂N++型衬底层、与衬底层临近的掺杂浓度较低的N+型缓冲层、与缓冲层邻接的掺杂浓度更低的N型漂移区、以及由P型阱区、P+体区、N+源区、栅氧化层、重掺杂多晶栅极、隔离氧化层和金属源电极层表面MOS结构组成,其中,N型耐压层与N++衬底之间的N+缓冲层带有P型岛;缓冲层浓度在3×1015cm-3到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冬青唐伯晗贾云鹏吴郁张靖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