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95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其结构包括辅助冷却机、中拉机、凸块、阀门、支撑杆、进水管、排水管、支撑脚架、底座、散热窗、固定支架、主电机、抽屉、把手、控制箱、显示屏、上翻盖、翻盖把手,底座底部与支撑脚架顶部相焊接,底座顶部与中拉机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中拉机右端与控制箱左端相贴合,控制箱前端与显示屏通过固定框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结构上设有辅助冷却机,辅助冷却机在对中拉机进行相应的降温处理,使内部温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防止电缆内部铜线过热变形,保证电缆的质量,同时将内部的灰尘及时处理,防止灰尘附着在电缆的铜线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物理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属于中拉机领域。
技术介绍
中拉机是在工业应用中使用很广泛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塑料,竹木制品,电线电缆等行业,也是现代金属制品生产预加工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金属制品生产预加工设备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其中中拉机也在广泛使用中。但现有中拉机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热量,若无法及时降温排热,容易对电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升温易使电缆内部的铜丝变形,从而影响到后面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以解决现有中拉机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热量,若无法及时降温排热,容易对电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升温易使电缆内部的铜丝变形,从而影响到后面的使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其结构包括辅助冷却机、中拉机、凸块、阀门、支撑杆、进水管、排水管、支撑脚架、底座、散热窗、固定支架、主电机、抽屉、把手、控制箱、显示屏、上翻盖、翻盖把手,所述底座底部与支撑脚架顶部相焊接,所述底座顶部与中拉机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中拉机右端与控制箱左端相贴合,所述控制箱前端与显示屏通过固定框固定连接,所述把手后端与抽屉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抽屉后端与控制箱内部为活动连接,所述散热窗外壁与底座前端为卡槽连接,所述上翻盖后端与中拉机顶部后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翻盖把手底部与上翻盖顶部相焊接,所述上翻盖底部与中拉机顶部相贴合,所述凸块右端与中拉机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进水管右端与中拉机左端相贯通,所述阀门底部与进水管内部为机械连接,所述进水管底部与支撑杆顶部相贴合,所述排水管右端与中拉机底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主电机后端与底座右端为机械连接,所述主电机底部与固定支架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冷却机后端与中拉机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冷却机由冷却装置、传动装置、动力装置、翘板架装置、除尘装置、外框架组成,所述冷却装置左端与外框架左端相贯通,所述传动装置后端与外框架内部后端为活动连接,所述动力装置顶部与外框架内部顶端相贴合,所述翘板架装置后端与外框架内部后端为机械连接,所述除尘装置右端与外框架右端相贯通。最佳的,所述冷却装置由抽气管、鼓风槽、风机、压缩箱、水箱、冷凝箱、风扇齿轮、轴承连座、防尘滤网、纤维棉层、风扇叶、加热杆、加热网、加热机组成,所述抽气管右端与鼓风槽左端相焊接,所述鼓风槽内部与风机后端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鼓风槽底部与压缩箱顶部通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压缩箱底部与冷凝箱顶部相贯通,所述冷凝箱左端与水箱右端通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冷凝箱右端与加热网底部相连接,所述加热网右端与加热机左端通过加热杆固定连接,所述纤维棉层底部与防尘滤网顶部相贴合,所述风扇叶顶部与风扇齿轮底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风扇叶中端与轴承连座中端相贯通,所述风扇齿轮后端与传动装置相连接。最佳的,所述传动装置由传动齿盘、传动直齿轮、轴承固定座、传动齿轮、滑轮杆组成,所述传动齿盘右端前侧与传动直齿轮后端为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直齿轮右端与滑轮杆左端相焊接,所述滑轮杆中端与轴承固定座相贯通,所述滑轮杆右端与传动齿轮内环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传动齿盘底部前端与冷却装置相连接。最佳的,所述冷却装置上端与传动装置左端相连接,所述冷却装置设有风扇齿轮,所述风扇齿轮后端与传动装置为机械连接,所述传动装置设有传动齿盘,所述风扇齿轮后端与传动齿盘底部前端相啮合。最佳的,所述动力装置由连杆直齿轮、旋块齿轮、左旋块、旋杆、右旋块、连杆伞齿轮、动力齿盘、电机齿轮、电机组成,所述连杆直齿轮右端底部与旋块齿轮顶部相啮合,所述旋块齿轮右端与左旋块左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左旋块右端与右旋块左端通过旋杆相连接,所述旋杆左端与左旋块右端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右旋块右端与连杆伞齿轮中端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连杆伞齿轮右端与动力齿盘左端前侧相啮合,所述动力齿盘右端前侧与电机齿轮后端为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齿轮右端与电机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最佳的,所述翘板架装置由固定架、防撞架、滑轨、凸块滑轮、弹簧杆、固定块、定位座、翘杆、翘杆动力轮、承重杆组成,所述固定架中端与承重杆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翘杆动力轮内环与凸块滑轮内环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固定块后端与外框架内部后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左端与翘杆上端右侧通过弹簧杆相连接,所述定位座右端与翘杆中端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防撞架左端与承重杆右端为活动连接,所述翘杆右端与除尘装置相连接。最佳的,所述除尘装置由出气球、出气阀门、出气管、弹簧、压力管、吸气阀门、吸气球、吸气管、气管固定架、活塞组成,所述出气球左端与出气阀门内部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出气阀门左端与吸气阀门顶部通过压力管固定连接,所述压力管左端内壁与活塞外壁相贴合,所述出气阀门右端与出气管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吸气阀门底部与吸气管顶部相焊接,所述吸气管中端与气管固定架中端相贯通,所述吸气球底部与吸气阀门内部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活塞左端与翘板架装置相连接。最佳的,所述翘板架装置右端与除尘装置左端相连接,所述翘板架装置设有翘杆,所述翘杆底部右端与除尘装置为机械连接,所述除尘装置设有活塞,所述翘杆底部右端与活塞左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最佳的,所述右旋块中端与滑轮杆中端通过皮带相连接。最佳的,所述翘杆动力轮左端与传动齿轮右端相啮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结构上设有辅助冷却机,将装置放置在合适位置,使支撑脚架与固定支架紧贴地面,手握把手往外拉动抽屉,可以放置工具,手握翻盖把手打开上翻盖,检查内部零件是否损坏,若无异常,转动阀门锁紧进水管,通过显示屏启动主电机,使中拉机开始运行,此时启动电机与加热机,电机齿轮通过动力齿盘使连杆伞齿轮转动,右旋块通过旋杆使左旋块连同旋块齿轮转动,进而使连杆直齿轮带动风机转动,此时抽气管将外部的空气吸入,经由压缩箱压缩后进入冷凝箱再往右进入纤维棉层,此时右旋块带动滑轮杆连同传动直齿轮转动,进而使传动齿盘带动风扇齿轮连同风扇叶转动,将冷气由防尘滤网吹出,使中拉机内部保持适宜的温度,提高工作质量,冷凝气进入加热网时,刚好加热机通过加热杆使加热网升温,再返回到鼓风槽,循环使用,同时传动齿轮通过翘杆动力轮使凸块滑轮转动,此时凸块滑轮使翘杆克服弹簧杆,以定位座为基点左右翘动,防撞架防止翘杆超出极限位置,此时活塞左右滑动,活塞左滑时,吸气管抽气,将内部的灰尘及时抽出,此时吸气球克服弹簧上滑,吸气阀门打开,出气阀门闭合,灰尘进入压力管;活塞右滑时,吸气阀门闭合,出气球克服弹簧右滑,出气阀门打开,灰尘由出气管排出,辅助冷却机在对中拉机进行相应的降温处理,使内部温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防止电缆内部铜线过热变形,保证电缆的质量,同时将内部的灰尘及时处理,防止灰尘附着在电缆的铜线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物理损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辅助冷却机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翘板架装置的动作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除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其结构包括辅助冷却机(1)、中拉机(2)、凸块(3)、阀门(4)、支撑杆(5)、进水管(6)、排水管(7)、支撑脚架(8)、底座(9)、散热窗(10)、固定支架(11)、主电机(12)、抽屉(13)、把手(14)、控制箱(15)、显示屏(16)、上翻盖(17)、翻盖把手(18),所述底座(9)底部与支撑脚架(8)顶部相焊接,所述底座(9)顶部与中拉机(2)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中拉机(2)右端与控制箱(15)左端相贴合,所述控制箱(15)前端与显示屏(16)通过固定框固定连接,所述把手(14)后端与抽屉(13)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抽屉(13)后端与控制箱(15)内部为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窗(10)外壁与底座(9)前端为卡槽连接,所述上翻盖(17)后端与中拉机(2)顶部后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翻盖把手(18)底部与上翻盖(17)顶部相焊接,所述上翻盖(17)底部与中拉机(2)顶部相贴合,所述凸块(3)右端与中拉机(2)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进水管(6)右端与中拉机(2)左端相贯通,所述阀门(4)底部与进水管(6)内部为机械连接,所述进水管(6)底部与支撑杆(5)顶部相贴合,所述排水管(7)右端与中拉机(2)底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主电机(12)后端与底座(9)右端为机械连接,所述主电机(12)底部与固定支架(11)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冷却机(1)后端与中拉机(2)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冷却机(1)由冷却装置(101)、传动装置(102)、动力装置(103)、翘板架装置(104)、除尘装置(105)、外框架(106)组成,所述冷却装置(101)左端与外框架(106)左端相贯通,所述传动装置(102)后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后端为活动连接,所述动力装置(103)顶部与外框架(106)内部顶端相贴合,所述翘板架装置(104)后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后端为机械连接,所述除尘装置(105)右端与外框架(106)右端相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其结构包括辅助冷却机(1)、中拉机(2)、凸块(3)、阀门(4)、支撑杆(5)、进水管(6)、排水管(7)、支撑脚架(8)、底座(9)、散热窗(10)、固定支架(11)、主电机(12)、抽屉(13)、把手(14)、控制箱(15)、显示屏(16)、上翻盖(17)、翻盖把手(18),所述底座(9)底部与支撑脚架(8)顶部相焊接,所述底座(9)顶部与中拉机(2)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中拉机(2)右端与控制箱(15)左端相贴合,所述控制箱(15)前端与显示屏(16)通过固定框固定连接,所述把手(14)后端与抽屉(13)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抽屉(13)后端与控制箱(15)内部为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窗(10)外壁与底座(9)前端为卡槽连接,所述上翻盖(17)后端与中拉机(2)顶部后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翻盖把手(18)底部与上翻盖(17)顶部相焊接,所述上翻盖(17)底部与中拉机(2)顶部相贴合,所述凸块(3)右端与中拉机(2)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进水管(6)右端与中拉机(2)左端相贯通,所述阀门(4)底部与进水管(6)内部为机械连接,所述进水管(6)底部与支撑杆(5)顶部相贴合,所述排水管(7)右端与中拉机(2)底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主电机(12)后端与底座(9)右端为机械连接,所述主电机(12)底部与固定支架(11)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冷却机(1)后端与中拉机(2)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冷却机(1)由冷却装置(101)、传动装置(102)、动力装置(103)、翘板架装置(104)、除尘装置(105)、外框架(106)组成,所述冷却装置(101)左端与外框架(106)左端相贯通,所述传动装置(102)后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后端为活动连接,所述动力装置(103)顶部与外框架(106)内部顶端相贴合,所述翘板架装置(104)后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后端为机械连接,所述除尘装置(105)右端与外框架(106)右端相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01)由抽气管(1011)、鼓风槽(1012)、风机(1013)、压缩箱(1014)、水箱(1015)、冷凝箱(1016)、风扇齿轮(1017)、轴承连座(1018)、防尘滤网(1019)、纤维棉层(10110)、风扇叶(10111)、加热杆(10112)、加热网(10113)、加热机(10114)组成,所述抽气管(1011)右端与鼓风槽(1012)左端相焊接,所述鼓风槽(1012)内部与风机(1013)后端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鼓风槽(1012)底部与压缩箱(1014)顶部通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压缩箱(1014)底部与冷凝箱(1016)顶部相贯通,所述冷凝箱(1016)左端与水箱(1015)右端通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冷凝箱(1016)右端与加热网(10113)底部相连接,所述加热网(10113)右端与加热机(10114)左端通过加热杆(10112)固定连接,所述纤维棉层(10110)底部与防尘滤网(1019)顶部相贴合,所述风扇叶(10111)顶部与风扇齿轮(1017)底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风扇叶(10111)中端与轴承连座(1018)中端相贯通,所述风扇齿轮(1017)后端与传动装置(10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电缆生产用中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02)由传动齿盘(1021)、传动直齿轮(1022)、轴承固定座(1023)、传动齿轮(1024)、滑轮杆(1025)组成,所述传动齿盘(1021)右端前侧与传动直齿轮(1022)后端为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直齿轮(1022)右端与滑轮杆(1025)左端相焊接,所述滑轮杆(1025)中端与轴承固定座(1023)相贯通,所述滑轮杆(1025)右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青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翠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