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笼式焙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875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笼式焙茶机,包括底座(1)、焙茶笼(2),所述焙茶笼(2)设于底座(1)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焙茶笼(2)采用蒸笼式结构,所述焙茶笼(2)内设有焙茶板(3),所述焙茶板(3)上设有细孔,所述焙茶笼(2)上端设有竹编顶盖(4),底座(1)内部设有发热体(5),所述发热体(5)上端设有散热板(6),所述底座(1)外部设有温控器(7),底座(1)侧壁设有功率调节器(8),所述发热体(5)下端设有散热风扇(9),所述底座内还设有控时装置(1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提高茶叶烘焙效果并可节约能源的适合家用,可远程智能操控,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笼式焙茶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笼式焙茶机。
技术介绍
焙茶,即温火烘茶,是茶叶除湿的重要方法,并会影响茶叶的质量。茶叶经过热力烘焙后,可以使茶叶外形逐渐紧结,水分也慢慢消散而干燥;让茶在保存中较慢氧化,使其易于保存;利用焙火的火候可以改善茶叶的香气、滋味,去除菁臭味及减轻涩味,使茶汤芳香甘润。在现有的焙茶技术中,电焙笼通常用来烘焙少量茶叶,因其体积小、操作容易,不占空间,适用范围较广。但是,现有的电焙笼也有一些缺点:现有的焙茶笼外壁结构松散,不利于热量的聚集和充分利用,而且,当需要烘焙较大量的茶叶时,采用多层结构焙茶时热量传导效果较差,浪费电的同时并不能很好地实现高质量焙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可提高茶叶烘焙效果并可节约能源的适合家用的蒸笼式焙茶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笼式焙茶机,包括底座、焙茶笼,所述焙茶笼设于底座上端,所述焙茶笼采用蒸笼式结构,所述焙茶笼内设有焙茶板,所述焙茶板上设有细孔,所述焙茶笼上端设有竹编顶盖,底座内部设有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上端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采用黑晶面板,可耐受800℃左右的高温,抗冲击力强。所述底座外部设有温控器,在焙茶过程中,温控器可以很好地使焙茶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此保证焙茶的效果。温控器采用外置结构,可以避免受到发热体热力的干扰,提高使用寿命。底座侧壁设有功率调节器,所述发热体下端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底座内还设有控时装置。优选地,所述焙茶笼为一层或多层。可根据实际焙茶量的多少来选择所放置蒸茶笼的数量。优选地,所述焙茶板由竹制成。材料天然,避免了金属制品传热快易伤茶叶的缺陷,同时保持茶叶的品质。优选地,所述发热体为圆周状均匀分布的炉丝盘,所述炉丝盘为尖角波浪形。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使发热面积增加,有利于热量的传送,增加热能。优选地,所述温控器中的测温器设于焙茶笼内焙茶板中央,所述测温器采用K型热敏电偶。所述测温器采用K型热敏电偶,采用此设计使得测温更准确。优选地,所述底座侧壁上设有显示屏和调节按钮,所述调节按钮分别与功率调节器和控时装置相连接。通过调节按钮可对焙茶的时间、加热功率进行设定。所述旋钮可调节时间范围为1-3小时,功率为100-1300w,在实际操作中,茶叶正常功率在100-500之间,煲水功率为500-1300之间。优选地,所述底座1内设有智能操作系统,所述智能操作系统包括Z-Wave无线通信模块,所述Z-Wave无线通信模块一端连接有电源,另一端连接到加热控制模块和时间控制模块,所述加热控制模块连接到功率调节器,所述时间控制模块连接到控时装置,所述Z-Wave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局域网连接到Z-Wave网关。优选地,所述Z-Wave网关包括Z-Wave网络模块和Wi-Fi网络模块。优选地,所述Z-Wave无线通信模块所采用的工作频率是868.42Hz。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焙茶笼体积小巧,不占空间,便于携带,很适合家用焙茶。2.采用竹制蒸笼式结构,材料天然,避免了金属制品传热快易伤茶叶的缺陷,同时保持茶叶天然的香气;采用蒸笼式结构使得焙茶笼边缘密封性好,热量不易散失,起到节能的作用。3.采用炉丝盘发热,炉丝盘呈尖角波浪形分布,可以增加受热面积,节约能源且能提高烘焙效果;同时,采用炉丝盘加热效果好,在底座上放水壶可以用来煲水,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利用率。4.可远程智能操控,使用方便,采用Z-Wave无线通信协议的方式,信号抗干扰能力强覆盖范围广,采用的工作频率是868.42Hz的,这个频段对于目前中国家电市场的话,基本算是空白,所以资源丰富,基本不会受到干扰,很适合在家庭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蒸笼式焙茶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热体炉丝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Z-Wave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这里所述实施例的方案,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和变化,所述的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视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实质由权利要求来限定。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蒸笼式焙茶机,包括底座1、焙茶笼2,所述焙茶笼2设于底座1上端,所述焙茶笼2采用蒸笼式结构,所述焙茶笼2内设有焙茶板3,所述焙茶板3上设有细孔,所述焙茶笼2上端设有竹编顶盖4,底座1内部设有发热体5,所述发热体5上端设有散热板6,所述散热板采用黑晶面板。所述底座1外部设有温控器7,底座1侧壁设有功率调节器8,所述发热体5下端设有散热风扇9,所述底座内还设有控时装置10。所述焙茶笼2为一层或多层。所述焙茶板3由竹制成。材料天然,避免了金属制品传热快易伤茶叶的缺陷,同时保持茶叶的品质。所述发热体5为圆周状均匀分布的炉丝盘20,所述炉丝盘20为尖角波浪形。所述温控器7中的测温器11设于焙茶笼内焙茶板3中央,所述测温器11采用K型热敏电偶。所述底座1侧壁上设有显示屏12和调节按钮13,所述调节按钮13分别与功率调节器8和控时装置10相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1内设有智能操作系统,所述智能操作系统包括Z-Wave无线通信模块14,所述Z-Wave无线通信模块14一端连接有电源15,另一端连接到加热控制模块16和时间控制模块17,所述加热控制模块16连接到功率调节器8,所述时间控制模块17连接到控时装置10,所述Z-Wave无线通信模块14通过局域网连接到Z-Wave网关。所述Z-Wave网关包括Z-Wave网络模块18和Wi-Fi网络模块19。所述Z-Wave无线通信模块14所采用的工作频率是868.42Hz。所述Z-Wave无线通信模块14连接到遥控器或者手机终端。本专利技术可以兼容Z-Wave系统的同时实现无线控制和本地控制。除了实现本地控制调解按钮之外,由于包含了Z-Wave无线通信模块,因此可以实现无线控制。在智能控制过程中,Z-Wave网关获得用户的控制信息后,转发给局域网,Z-Wave无线通信模块从局域网获得用户控制信息发送给加热控制模块和时间控制模块,加热控制模块和时间控制模块发送指令到功率调节器和控时装置,功率调节器和控时装置接收指令后进行加热功率的调节和时间的调整,完成用户的控制指令。上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说明,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笼式焙茶机,包括底座(1)、焙茶笼(2),所述焙茶笼(2)设于底座(1)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焙茶笼(2)采用蒸笼式结构,所述焙茶笼(2)内设有焙茶板(3),所述焙茶板(3)上设有细孔,所述焙茶笼(2)上端设有竹编顶盖(4),底座(1)内部设有发热体(5),所述发热体(5)上端设有散热板(6),所述底座(1)外部设有温控器(7),底座(1)侧壁设有功率调节器(8),所述发热体(5)下端设有散热风扇(9),所述底座内还设有控时装置(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笼式焙茶机,包括底座(1)、焙茶笼(2),所述焙茶笼(2)设于底座(1)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焙茶笼(2)采用蒸笼式结构,所述焙茶笼(2)内设有焙茶板(3),所述焙茶板(3)上设有细孔,所述焙茶笼(2)上端设有竹编顶盖(4),底座(1)内部设有发热体(5),所述发热体(5)上端设有散热板(6),所述底座(1)外部设有温控器(7),底座(1)侧壁设有功率调节器(8),所述发热体(5)下端设有散热风扇(9),所述底座内还设有控时装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式焙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焙茶笼(2)为一层或多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式焙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焙茶板(3)由竹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式焙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5)为圆周状均匀分布的炉丝盘(20),所述炉丝盘为尖角波浪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式焙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7)中的测温器(11)设于焙茶笼内焙茶板(3)中央,所述测温器(11)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龙
申请(专利权)人:潮州市潮安区凤凰老客茶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