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耕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78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渔业养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耕水机。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驱动装置、传动装置、浮力圈、PLC控制器、打药装置、增氧叶轮、耕水叶轮、红外线距离传感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蓄电池和太阳能板,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增氧叶轮和耕水叶轮同时旋转;PLC控制器与电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以及打药装置相连,PLC控制器控制增氧叶轮和耕水叶轮的运转,控制打药装置定时打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耕水叶轮与增氧叶轮的同时工作,最大程度的搅动和置换上下水城,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并且为鱼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设有打药装置,能定时的向养殖区域打药消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耕水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渔业养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耕水机。
技术介绍
耕水机是用物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量——风能、太阳能及被激活的水底生物能,使水体净化、水生态重建的机械装置。它巧妙利用流体的特性,以极低能耗的输入驱动水产生大范围的运动和循环,表层水以“耕水机”为中心缓缓向四周流动和扩散,底层水源不断地提升进行补充,自然而然形成涌升流,在涌升流的作用下,表层水和底层水形成置换和更新,周而复始。整个水域呈现流动、稳定、平衡的态势,使“流水不腐”的概念得以体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耕水机普遍应用在水产养殖,使水产养殖的产量、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现有的耕水机功能单一,现有的耕水机只是提供耕水工作,不能满足鱼类生存所需要的氧气;同时养殖者为了增加效益,养殖密度通常很大,由于不能定时的向养殖区域打药消毒,经常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耕水机。通过耕水叶轮与增氧叶轮的同时工作,最大程度的搅动和置换上下水层,达到增氧的目的,同时设有打药装置,能定时的向养殖区域打药消毒。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功能耕水机,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驱动装置、传动装置、浮力圈、PLC控制器、打药装置、增氧叶轮、耕水叶轮、红外线距离传感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蓄电池和太阳能板,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增氧叶轮和耕水叶轮同时旋转;PLC控制器与电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以及打药装置相连,PLC控制器控制增氧叶轮和耕水叶轮的运转,控制打药装置定时打药。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轮轴、大锥齿轮、小锥齿轮、主动直齿轮、从动直齿轮、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增氧叶轮轴;大锥齿轮与主动直齿轮安装在齿轮轴上,小锥齿轮、轴承、轴承座和增氧叶轮安装在增氧叶轮轴上,从动链轮和耕水叶轮安装在链轮轴上;大锥齿轮与小锥齿轮啮合,主动直齿轮与从动直齿轮啮合,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旋转;电机通过联轴器与齿轮轴相连。所述耕水叶轮为螺旋形。所述增氧叶轮表面均布通孔。所述PLC控制器控制电机的启停,进而控制增氧叶轮和耕水叶轮运转;红外线距离传感器识别移动前方是否有障碍,如有障碍将数据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指挥耕水机避开障碍。所述打药装置包括蓄药箱和给药电磁阀,蓄药箱内装有药液,药液通过药管滴入养殖区域的水里,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给药电磁阀进而实现定时打药。所述壳体上部设有太阳能板底座和防护罩,太阳能板安装在太阳能板底座上;电机、蓄电池、传动装置安装在壳体内部,增氧叶轮均布于壳体外侧,浮力圈与耕水叶轮安装在壳体底部。与现有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增氧叶轮和耕水叶轮同时工作,能同时耕水增氧,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2)本专利技术将增氧叶轮从传统的耕板式改进为叶轮式,同时均布有利于氧气增加的通孔,提高了增氧效率;(3)耕水叶轮与电机间为链传动,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正常运转,张紧力需求不大,工作效率高,且可靠性强,能够实现准确的传动比;(4)设有打药装置,并且通过PLC控制器实现定时打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增氧叶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传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太阳能板2-防护罩3-太阳能板底座4-蓄药箱5-增氧叶轮6-耕水叶轮7-壳体8-浮力圈9-齿轮轴10-大锥齿轮11-小锥齿轮12-增氧叶轮轴13-轴承座14-轴承15-螺栓16-齿轮轴承17-主动直齿轮18-从动直齿轮19-齿轮支撑装座20-主动链轮21-链轮支撑座22-链条23-电机24-联轴器25-链轮轴26-从动链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耕水机,包括壳体7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驱动装置、传动装置、浮力圈8、PLC控制器、打药装置、增氧叶轮5、耕水叶轮6、红外线距离传感器。驱动装置由电机23、蓄电池、太阳能板1组成。如图2所示,增氧叶轮5由6个圆周均布的叶片组成,每个叶片的表面均布直径为1mm~10mm的通孔。有利于氧气的增加,从而提高增氧效率,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轮轴9、大锥齿轮10、小锥齿轮11、主动直齿轮17、从动直齿轮18、主动链轮20、从动链轮26、增氧叶轮轴12、齿轮轴承16、链轮支撑座21。电机23通过联轴器24与齿轮轴9连接,大锥齿轮10与主动直齿轮17安装在齿轮轴9上,小锥齿轮11、轴承14、轴承座13和增氧叶轮5安装在增氧叶轮轴12上,轴承座13通过螺栓15固定在壳体7上,从动链轮26和耕水叶轮6安装在耕水叶轮轴27上。10大锥齿轮与小锥齿11轮啮合,主动直齿轮17与从动直齿轮18啮合,主动链轮20通过链条带动26从动链轮旋转。本专利技术由电机24提供动力,经齿轮轴9传动,齿轮轴9带动大锥齿轮10和主动直齿轮17同步转动。大锥齿轮10带动与之啮合的小锥齿轮11旋转,小锥齿轮11带动增氧叶轮轴12旋转,增氧叶轮5固定在增氧叶轮轴12的另一端,增氧叶轮5随着增氧叶轮轴12转动。增氧叶轮轴12上装有两个轴承座13,轴承座13中装有滚动轴承14,可以有效的降低增氧叶轮轴12转动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主动直齿轮17通过齿轮啮合带动从动直齿轮18转动,从动直齿轮18通过轴带动主动链轮20旋转,主动链轮20通过链条22带动从动链轮26旋转,从动链轮26带动链轮轴25旋转,耕水叶轮6固定在链轮轴25上,从而带动耕水叶轮工作。同时大锥齿轮10又通过啮合使小锥齿轮11转动,小锥齿轮11又带动增氧叶轮轴12转动,增氧叶轮5上布满微孔使其能更好的增加水中的氧气,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耕水叶轮6和增氧叶轮5同时工作,能够为鱼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减少鱼类由于供氧不足导致的死亡。如图1所示,耕水叶轮6为螺旋形,耕水叶轮6由3个均布的叶片组成。如图1所示,PLC控制器控制电机23的启停,进而控制增氧叶轮5和耕水叶轮6运转;红外线距离传感器识别移动前方是否有障碍,如有障碍将数据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指挥耕水机避开障碍。打药装置包括蓄药箱4和给药电磁阀,蓄药箱4固定在壳体7上部。蓄药箱4内装有药液,药液通过药管滴入养殖区域的水里,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给药电磁阀进而实现定时定量的向养殖区域打药消毒,避免养殖过程中不能及时打药消毒导致鱼类死亡的问题。壳体7上部设有太阳能板底座3和防护罩2,太阳能板安装在太阳能板底座3上。电机23、蓄电池、传动装置安装在壳体7内部,增氧叶轮5均布于壳体7外侧,浮力圈8与耕水叶轮6安装在壳体7底部。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通过PLC控制器启动自动工作开关,电机23带动耕水叶轮6与增氧叶轮5同时工作,同时耕水与增氧,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启动遥控开关,使蓄药箱4开始工作,蓄药箱4内装有药液,药液通过药管滴入养殖区域,定时向养殖区域打药消毒。本专利技术通过机齿轮带动增氧轮5工作,再经链条带动耕水叶轮6工作,耕水叶轮6可以更大程度的搅动和置换上下水层;同时齿轮又带动增氧叶轮轴转动,增氧叶轮5上布满微孔使其能更好的增加水中的氧气,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耕水叶轮5和增氧叶轮6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耕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驱动装置、传动装置、浮力圈、PLC控制器、打药装置、增氧叶轮、耕水叶轮、红外线距离传感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蓄电池和太阳能板,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增氧叶轮和耕水叶轮同时旋转;PLC控制器与电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以及打药装置相连,PLC控制器控制增氧叶轮和耕水叶轮的运转,控制打药装置定时打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耕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驱动装置、传动装置、浮力圈、PLC控制器、打药装置、增氧叶轮、耕水叶轮、红外线距离传感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蓄电池和太阳能板,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增氧叶轮和耕水叶轮同时旋转;PLC控制器与电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以及打药装置相连,PLC控制器控制增氧叶轮和耕水叶轮的运转,控制打药装置定时打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耕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轮轴、大锥齿轮、小锥齿轮、主动直齿轮、从动直齿轮、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增氧叶轮轴;大锥齿轮与主动直齿轮安装在齿轮轴上,小锥齿轮、轴承、轴承座和增氧叶轮安装在增氧叶轮轴上,从动链轮和耕水叶轮安装在链轮轴上;大锥齿轮与小锥齿轮啮合,主动直齿轮与从动直齿轮啮合,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旋转;电机通过联轴器与齿轮轴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刘本通邢百军于晓光谢慧君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