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双腔工艺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52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9:56
一种卧式双腔工艺炉,包括整体框架、工艺反应腔和预加热腔,整体框架外侧铺贴有封板,内部左侧安装有工艺反应腔,工艺反应腔的外侧连接有真空泵,整体框架内部右侧安装有预加热腔,预加热腔和工艺反应腔的腔内底部分别平行设置有一对进出导轨,进出导轨内侧安装有限位块,预加热腔和工艺反应腔的前后出口焊接有水冷真空密封法兰,前出口分别连接自动升降门,后出口铰接有平开门。一体双腔设计,一方面大大缩短预热时间,另一方面可实现工件快速转移,提升工作效率;单独预热减少加热元件单次启用时间,降低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此外,工艺反应腔和预加热腔内设计有进出导轨,方便工件平稳进出,外侧采用整体框架,使用安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双腔工艺炉
本技术属于单晶硅片真空镀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双腔工艺炉。
技术介绍
单晶硅片真空镀膜技术是一种结合真空技术与热处理技术的新型工艺技术,与普通的热处理方式相比,可实现无污染、效率高、提高工件的发电效率无脱碳、无渗碳等作用,让工件表面光亮洁净,而单纯使用真空工艺炉,预热时间长、加热不均匀、电子元器件长时间工作,易损坏,维护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节约空间、工艺反应腔和预加热腔一体的卧式双腔工艺炉。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卧式双腔工艺炉,包括整体框架、工艺反应腔和预加热腔,所述整体框架外侧油门,便于检修框架内的各个零部件,内部左侧安装有所述工艺反应腔,所述工艺反应腔的外侧连接有真空泵,所述整体框架内部右侧安装有所述预加热腔,所述预加热腔和所述工艺反应腔的腔内底部分别平行设置有一对进出导轨,预热腔和工艺反应腔的左右位置会根据现场调换,所述进出导轨内侧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预加热腔和所述工艺反应腔内壁设置有加热元件和感温元件,外侧包裹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外侧封有不锈钢板,所述预加热腔和所述工艺反应腔的前出口分别连接自动升降门,后出口分别铰接有平开门,前后出口与所述自动升降门和所述平开门之前分别对接有水冷真空密封法兰,所述水冷真空密封法兰外侧连接有水冷水管。所述整体框架内还安装有PLC温度控制器,所述PLC温度控制器与所述加热元件和感温元件电性连接。所述工艺反应腔和预加热腔底部设置有可调节地脚。所述预加热腔、工艺反应腔的内腔和水冷真空密封法兰采用316L不锈钢。所述不锈钢板采用304不锈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一体双腔设计,工艺反应腔和预加热腔并排安装,一方面,单独预热可使工件温度快速提高,大大缩短预热时间,另一方面,腔体距离近,可实现工件快速转移,提升工作效率;单独预热减少加热元件单次启用时间,降低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此外,工艺反应腔和预加热腔内设计有进出导轨,方便工件平稳进出,外侧采用整体框架,使用安全、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图。附图中:1.整体框架;2.工艺反应腔;3.预加热腔;4.真空泵;5.进出导轨;6.限位块;7.保温层;8.不锈钢板;9.水冷真空密封法兰;10.水冷水管;11.自动升降门;12.平开门;13.PLC温度控制器;14.调节地脚。具体实施方式如说明书附图中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卧式双腔工艺炉,包括整体框架1、工艺反应腔2和预加热腔3,整体框架1外侧铺贴有封板,内部左侧安装有工艺反应腔2,工艺反应腔2的外侧连接有真空泵4,整体框架1内部右侧安装有预加热腔3,预加热腔3和工艺反应腔2的腔内底部分别平行设置有一对进出导轨5,进出导轨5内侧安装有限位块6,预加热腔3和工艺反应腔2内壁设置有加热元件和感温元件,外侧包裹有保温层7,保温层7外侧封有不锈钢板8,预加热腔3和工艺反应腔2的前出口分别连接自动升降门11,后出口分别铰接有平开门12,平开门12可采用手动及电动的形式,自动升降门11和平开门12在关闭之后还有夹紧装置保护。前后出口与自动升降门11和平开门12之前分别对接有水冷真空密封法兰9,水冷真空密封法兰9外侧连接有水冷水管10,平开门12主要用于设备安装和检修,工件均由两个自动升降门11处进出。整体框架1内还安装有PLC温度控制器13,PLC温度控制器13与加热元件和感温元件电性连接。工艺反应腔2和预加热腔3底部设置有可调节地脚14,方便调节高度和平稳度。预加热腔3、工艺反应腔2的内腔和水冷真空密封法兰9采用316L不锈钢。不锈钢板8采用304不锈钢,易清洁,不易锈蚀。工件常温状态下从预加热腔3前门进入,通过PLC温度控制器13,将工件加热到预设温度后,预加热后的工件从预加热腔3前门取出并送入从工艺反应腔2前门进入,关闭工艺反应腔2前门后,真空泵4工作将工艺反应腔2抽成真空,将再通过PLC温度控制器13保持一定温度继续加热,直至达到相应工艺要求,进出导轨5可用于加工带有导轨的小车,或用该小车辅助其他工件进出。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双腔工艺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框架(1)、工艺反应腔(2)和预加热腔(3),所述整体框架(1)外侧铺贴有封板,内部左侧安装有所述工艺反应腔(2),所述工艺反应腔(2)的外侧连接有真空泵(4),所述整体框架(1)内部右侧安装有所述预加热腔(3),所述预加热腔(3)和所述工艺反应腔(2)的腔内底部分别平行设置有一对进出导轨(5),所述进出导轨(5)内侧安装有限位块(6),所述预加热腔(3)和所述工艺反应腔(2)内壁设置有加热元件和感温元件,外侧包裹有保温层(7),所述保温层(7)外侧封有不锈钢板(8),所述预加热腔(3)和所述工艺反应腔(2)的前出口分别连接自动升降门(11),后出口分别铰接有平开门(12),前后出口与所述自动升降门(11)和所述平开门(12)之前分别对接有水冷真空密封法兰(9),所述水冷真空密封法兰(9)外侧连接有水冷水管(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双腔工艺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框架(1)、工艺反应腔(2)和预加热腔(3),所述整体框架(1)外侧铺贴有封板,内部左侧安装有所述工艺反应腔(2),所述工艺反应腔(2)的外侧连接有真空泵(4),所述整体框架(1)内部右侧安装有所述预加热腔(3),所述预加热腔(3)和所述工艺反应腔(2)的腔内底部分别平行设置有一对进出导轨(5),所述进出导轨(5)内侧安装有限位块(6),所述预加热腔(3)和所述工艺反应腔(2)内壁设置有加热元件和感温元件,外侧包裹有保温层(7),所述保温层(7)外侧封有不锈钢板(8),所述预加热腔(3)和所述工艺反应腔(2)的前出口分别连接自动升降门(11),后出口分别铰接有平开门(12),前后出口与所述自动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传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辉烽常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