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432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其结构包括机尾、机体、监控头、扇叶、电源控制箱、主支柱、底座、加固装置,机尾嵌入安装于机体的后方,监控头的背面与机体的前方相连接,扇叶嵌入安装于监控头的表面,机体的下方设有主支柱,主支柱的外表面与电源控制箱的背面相连接,主支柱的底端与底座的上表面相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结构上设有加固装置,通过锥头扎进地里使其固定,再通过推动固定顶针往下,使其推动加固针伸出套管扎进土里起到加固作用,槽位是为了让固定顶针更贴合套管防止松动,增加该装置的固定效果,使其更加牢固不会被大风吹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属于风能

技术介绍
风能监测装置用于风能资源的测量,可以用于风能资源分析、风场微观选址、风机及风场发电量计算、进行风场风能资源分析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20224110.5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包括风力发电装置,在圆柱形漂浮体侧面安装有波能发电装置,在圆柱形漂浮体下方通过链条安装有铁锭;在圆柱形漂浮体下方设有稳定鳍,稳定鳍上安装有驱动叶轮,驱动叶轮与电机连接,但是该现有技术对于大风的情况下,由于该装置本身的固定效果不足,会被吹倒,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大风的情况下,由于该装置本身的固定效果不足,会被吹倒,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其结构包括机尾、机体、监控头、扇叶、电源控制箱、主支柱、底座、加固装置,所述机尾嵌入安装于机体的后方,所述监控头的背面与机体的前方相连接,所述扇叶嵌入安装于监控头的表面,所述机体的下方设有主支柱,所述主支柱的外表面与电源控制箱的背面相连接,所述主支柱的底端与底座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电源控制箱的侧面与底座上表面相互垂直,所述加固装置包括辅助孔洞、固定顶针、加固针、复位弹簧、槽位、锥头、套管,所述孔洞与固定顶针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顶针的头部与加固针的尾部相连接,所述固定顶针嵌入安装于套管内,所述套管的内部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内环与加固针的外环相贴合,所述套管内设有槽位,所述套管的底部与锥头的尾部相焊接,所述套管的内部设有固定顶针,所述槽位的底部与的尾部相贴合,所述固定顶针嵌入安装于底座内。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包括转动机、检测机箱、电机、外壳、单片机、底盘。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通过导线与检测机箱相连接,所述检测机箱的底部嵌入安装于底盘的上表面,所述底盘上设有单片机,所述电机的侧边与单片机背面相连接,所述底盘的底部与外壳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检测机箱。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装置嵌入安装于底座内。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柱的高为195cm、直径为35cm的实心圆柱体。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顶针为铝合钢制成,具有较强的硬度。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为螺旋状,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恢复能力。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结构上设有加固装置,通过锥头扎进地里使其固定,再通过推动固定顶针往下,使其推动加固针伸出套管扎进土里起到加固作用,槽位是为了让固定顶针更贴合套管防止松动,增加该装置的固定效果,使其更加牢固不会被大风吹倒。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机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一种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机尾-1、机体-2、监控头-3、扇叶-4、电源控制箱-5、主支柱-6、底座-7、加固装置-8、转动机-201、检测机箱-202、电机-203、外壳-204、单片机-205、底盘-206、辅助孔洞-801、固定顶针-802、加固针-803、复位弹簧-804、槽位-805、锥头-806、套管-80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机尾1、机体2、监控头3、扇叶4、电源控制箱5、主支柱6、底座7、加固装置8,所述机尾1嵌入安装于机体2的后方,所述监控头3的背面与机体2的前方相连接,所述扇叶4嵌入安装于监控头3的表面,所述机体2的下方设有主支柱6,所述主支柱6的外表面与电源控制箱5的背面相连接,所述主支柱6的底端与底座7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电源控制箱5的侧面与底座7上表面相互垂直,所述加固装置8包括辅助孔洞801、固定顶针802、加固针803、复位弹簧804、槽位805、锥头806、套管807,所述孔洞801与固定顶针8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顶针802的头部与加固针803的尾部相连接,所述固定顶针802嵌入安装于套管807内,所述套管807的内部设有复位弹簧804,所述复位弹簧804的内环与加固针803的外环相贴合,所述套管807内设有槽位805,所述套管807的底部与锥头806的尾部相焊接,所述套管807的内部设有固定顶针802,所述槽位805的底部与806的尾部相贴合,所述固定顶针802嵌入安装于底座7内,所述机体2包括转动机201、检测机箱202、电机203、外壳204、单片机205、底盘206,所述转动机201通过导线与检测机箱202相连接,所述检测机箱202的底部嵌入安装于底盘206的上表面,所述底盘206上设有单片机205,所述电机203的侧边与单片机205背面相连接,所述底盘206的底部与外壳204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外壳204的内部设有检测机箱202,所述加固装置8嵌入安装于底座7内,所述主支柱6的高为195cm、直径为35cm的实心圆柱体,所述固定顶针802为铝合钢制成,具有较强的硬度,所述复位弹簧804为螺旋状,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恢复能力。本专利所说的主支柱6是起支撑作用的柱子,所述复位弹簧804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就能恢复状态。很多工具和设备都是利用弹簧这一性质来复位的,例如,许多建筑物大门的合页上都装了复位弹簧人们进出后,门会自动复位,人们还利用这一功能制成了自动伞、自动铅笔等用品,十分方便,此外,各种按钮和按键也少不了复位弹簧。在进行使用时通过将该监测装置放置在地面上,通过锥头806扎进地里使其固定,再通过推动固定顶针802往下,使其推动加固针803伸出套管807扎进土里起到加固作用,槽位805是为了让固定顶针802更贴合套管807防止松动,而辅助孔洞801是在固定顶针802推不动的情况下插入推动杆使用锤子敲击进去使其带动固定顶针802,以防锤子伤起固定顶针802,在顶针拔起时复位弹簧804将会复位还原,加固针803将会收进套管807里使其轻易拔起。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对于大风的情况下,由于该装置本身的固定效果不足,会被吹倒,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加固装置,通过锥头扎进地里使其固定,再通过推动固定顶针往下,使其推动加固针伸出套管扎进土里起到加固作用,槽位是为了让固定顶针更贴合套管防止松动,增加该装置的固定效果,使其更加牢固不会被大风吹倒,具体如下所述:所述加固装置8包括辅助孔洞801、固定顶针802、加固针803、复位弹簧804、槽位805、锥头806、套管807,所述孔洞801与固定顶针8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顶针802的头部与加固针803的尾部相连接,所述固定顶针802嵌入安装于套管807内,所述套管807的内部设有复位弹簧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机尾(1)、机体(2)、监控头(3)、扇叶(4)、电源控制箱(5)、主支柱(6)、底座(7)、加固装置(8),所述机尾(1)嵌入安装于机体(2)的后方,所述监控头(3)的背面与机体(2)的前方相连接,所述扇叶(4)嵌入安装于监控头(3)的表面,所述机体(2)的下方设有主支柱(6),所述主支柱(6)的外表面与电源控制箱(5)的背面相连接,所述主支柱(6)的底端与底座(7)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电源控制箱(5)的侧面与底座(7)上表面相互垂直,所述加固装置(8)包括辅助孔洞(801)、固定顶针(802)、加固针(803)、复位弹簧(804)、槽位(805)、锥头(806)、套管(807),所述孔洞(801)与固定顶针(8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顶针(802)的头部与加固针(803)的尾部相连接,所述固定顶针(802)嵌入安装于套管(807)内,所述套管(807)的内部设有复位弹簧(804),所述复位弹簧(804)的内环与加固针(803)的外环相贴合,所述套管(807)内设有槽位(805),所述套管(807)的底部与锥头(806)的尾部相焊接,所述套管(807)的内部设有固定顶针(802),所述槽位(805)的底部与(806)的尾部相贴合,所述固定顶针(802)嵌入安装于底座(7)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大规模风场风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机尾(1)、机体(2)、监控头(3)、扇叶(4)、电源控制箱(5)、主支柱(6)、底座(7)、加固装置(8),所述机尾(1)嵌入安装于机体(2)的后方,所述监控头(3)的背面与机体(2)的前方相连接,所述扇叶(4)嵌入安装于监控头(3)的表面,所述机体(2)的下方设有主支柱(6),所述主支柱(6)的外表面与电源控制箱(5)的背面相连接,所述主支柱(6)的底端与底座(7)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电源控制箱(5)的侧面与底座(7)上表面相互垂直,所述加固装置(8)包括辅助孔洞(801)、固定顶针(802)、加固针(803)、复位弹簧(804)、槽位(805)、锥头(806)、套管(807),所述孔洞(801)与固定顶针(8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顶针(802)的头部与加固针(803)的尾部相连接,所述固定顶针(802)嵌入安装于套管(807)内,所述套管(807)的内部设有复位弹簧(804),所述复位弹簧(804)的内环与加固针(803)的外环相贴合,所述套管(807)内设有槽位(805),所述套管(807)的底部与锥头(8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耶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