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排放的中水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411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排放的中水回用装置,包括絮凝室、第一中空滤室、第一储罐、第二中空滤室、第二储罐、第三中空滤室、第三储罐、纳滤室和蒸发室,所述絮凝室的内腔中安装有垂直设置的板框过滤器,所述板框过滤器的底部与絮凝室内腔底端相配合,且板框过滤器上固定有滤网,所述絮凝室一端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上连接有原水泵,所述絮凝室的另一端通过水管与第一中空滤室相连通,且絮凝室和第一中空滤室间的水管中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和加压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水回用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能够大大降低中水排放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排放的中水回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零排放的中水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工业、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回收利用就是污水资源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既可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又重复利用了水资源。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符合达标排放为目的;污水处理就是将被污染的废水通过某种工艺处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谓之"达标排放");实际上,"达标排放"仍然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排放总量的累积,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越来越弱;中国大陆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日趋恶化,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境;民众对水体污染的关注度及要求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促使国家出台更加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零排放传统的办法是采用反渗透将水的含盐量浓缩到8%左右,再经过蒸发浓缩,然而蒸发浓缩设备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成为零排放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零排放的中水回用装置,具有成本低,易于检修维护,同时可达到较高的排放需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零排放的中水回用装置,包括絮凝室、第一中空滤室、第一储罐、第二中空滤室、第二储罐、第三中空滤室、第三储罐、纳滤室和蒸发室,所述絮凝室的内腔中安装有垂直设置的板框过滤器,所述板框过滤器的底部与絮凝室内腔底端相配合,且板框过滤器上固定有滤网,所述絮凝室一端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上连接有原水泵,所述絮凝室的另一端通过水管与第一中空滤室相连通,且絮凝室和第一中空滤室间的水管中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和加压泵;所述第一中空滤室中安装有第一中空超滤膜,所述第一中空超滤膜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第一储罐相连通,所述第一储罐通过水管连接有第二中空滤室,且第一储罐和第二中空滤室间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和加压泵,所述第二中空滤室中安装有第二中空超滤膜,所述第二中空超滤膜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第二储罐相连通,所述第二储罐通过水管连接有第三中空滤室,且第二储罐和第三中空滤室间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和加压泵,所述第三中空滤室中安装有第三中空超滤膜,所述第三中空超滤膜的出水端与第三储罐相连通,所述第三储罐通过水管连接有纳滤室,且第三储罐和纳滤室间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和加压泵,所述纳滤室中安装有纳滤膜,所述纳滤膜的出水口端与蒸发室相连,所述蒸发室上安装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絮凝室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传动轴穿过絮凝室的顶端并伸入到絮凝室中,且搅拌器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桨。优选的,所述絮凝室的顶部安装有加药室,所述加药室中设有加料器。优选的,所述滤网的孔径为1-2μm。优选的,所述第一中空超滤膜、第二中空超滤膜和第三中空超滤膜的孔径依次递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加料器可实现自动定量加药;通过多个中空超滤室和储罐的串联,并通过电磁阀分别控制各个中空超滤室和储罐中连通,利于更换超滤膜和检修,不污染其他储罐的水;同时各中空滤膜孔径依次减小,可降低单个超滤膜的工作强度,不易交叉污染。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能够大大降低中水排放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零排放的中水回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絮凝室、11-搅拌器、111-搅拌桨、12-板框过滤器、121-滤网、13-加药室、131-加料器、14-进水管、141-原水泵、15-电磁阀、16-加压泵、2-第一中空滤室、21-第一中空超滤膜、3-第一储罐、4-第二中空滤室、41-第二中空超滤膜、5-第二储罐、6-第三中空滤室、61-第三中空超滤膜、7-第三储罐、8-纳滤室、81-纳滤膜、9-蒸发室、91-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一种零排放的中水回用装置,包括絮凝室1、第一中空滤室2、第一储罐3、第二中空滤室4、第二储罐5、第三中空滤室6、第三储罐7、纳滤室8和蒸发室9,所述絮凝室1的内腔中安装有垂直设置的板框过滤器12,所述板框过滤器12的底部与絮凝室1内腔底端相配合,且板框过滤器12上固定有滤网121,所述絮凝室1一端连接有进水管14,且进水管14上连接有原水泵141,所述絮凝室1的另一端通过水管与第一中空滤室2相连通,且絮凝室1和第一中空滤室2间的水管中依次连接有电磁阀15和加压泵16;所述第一中空滤室2中安装有第一中空超滤膜21,所述第一中空超滤膜21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第一储罐3相连通,所述第一储罐3通过水管连接有第二中空滤室4,且第一储罐3和第二中空滤室4间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15和加压泵16,所述第二中空滤室4中安装有第二中空超滤膜41,所述第二中空超滤膜41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第二储罐5相连通,所述第二储罐5通过水管连接有第三中空滤室6,且第二储罐5和第三中空滤室6间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15和加压泵16,所述第三中空滤室6中安装有第三中空超滤膜61,所述第三中空超滤膜61的出水端与第三储罐7相连通,所述第三储罐7通过水管连接有纳滤室8,且第三储罐7和纳滤室8间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15和加压泵16,所述纳滤室8中安装有纳滤膜81,所述纳滤膜81的出水口端与蒸发室9相连,所述蒸发室9上安装有出水管91。所述絮凝室1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器11,所述搅拌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排放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室、第一中空滤室、第一储罐、第二中空滤室、第二储罐、第三中空滤室、第三储罐、纳滤室和蒸发室,所述絮凝室的内腔中安装有垂直设置的板框过滤器,所述板框过滤器的底部与絮凝室内腔底端相配合,且板框过滤器上固定有滤网,所述絮凝室一端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上连接有原水泵,所述絮凝室的另一端通过水管与第一中空滤室相连通,且絮凝室和第一中空滤室间的水管中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和加压泵;所述第一中空滤室中安装有第一中空超滤膜,所述第一中空超滤膜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第一储罐相连通,所述第一储罐通过水管连接有第二中空滤室,且第一储罐和第二中空滤室间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和加压泵,所述第二中空滤室中安装有第二中空超滤膜,所述第二中空超滤膜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第二储罐相连通,所述第二储罐通过水管连接有第三中空滤室,且第二储罐和第三中空滤室间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和加压泵,所述第三中空滤室中安装有第三中空超滤膜,所述第三中空超滤膜的出水端与第三储罐相连通,所述第三储罐通过水管连接有纳滤室,且第三储罐和纳滤室间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和加压泵,所述纳滤室中安装有纳滤膜,所述纳滤膜的出水口端与蒸发室相连,所述蒸发室上安装有出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排放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室、第一中空滤室、第一储罐、第二中空滤室、第二储罐、第三中空滤室、第三储罐、纳滤室和蒸发室,所述絮凝室的内腔中安装有垂直设置的板框过滤器,所述板框过滤器的底部与絮凝室内腔底端相配合,且板框过滤器上固定有滤网,所述絮凝室一端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上连接有原水泵,所述絮凝室的另一端通过水管与第一中空滤室相连通,且絮凝室和第一中空滤室间的水管中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和加压泵;所述第一中空滤室中安装有第一中空超滤膜,所述第一中空超滤膜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第一储罐相连通,所述第一储罐通过水管连接有第二中空滤室,且第一储罐和第二中空滤室间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和加压泵,所述第二中空滤室中安装有第二中空超滤膜,所述第二中空超滤膜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第二储罐相连通,所述第二储罐通过水管连接有第三中空滤室,且第二储罐和第三中空滤室间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境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