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育苗室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342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虾育苗室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养殖池、网纱布、承载滑板、滚轮、条形滑孔、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轴承、圆杆、支板、滑杆、承载板、移动框、洒料斗、电动调节阀、圆柱框、凹面轮、条形导轨、圆柱块、条形滑槽、方形框、氧气泵、第三电机、水泵、过滤净化水箱、第四电机和螺旋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达到自动喂料的效果,且投料均匀,代替了人工投料范围的局限性,有利于为对虾提供营养料,达到既可以放养对虾以及淡化对虾养殖密度的效果,有利于对虾的发育生长,具有更换水体以及为水体提供溶氧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虾育苗室智能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具体是一种对虾育苗室智能控制系统,属于对虾育苗养殖应用

技术介绍
对虾,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对虾身体较长,雌雄异体,成体雌虾大于雄虾,体色也有所不同,身体分为头、胸和腹部,由20个体节组成,腹部较长,肌肉发达,分节明显,适宜中老年人缺钙所致的小腿抽筋者食用。人工向养殖池内投放营养料时,由于养殖池面积加大,人工投料范围较小,且投放不均匀,整个养殖池投放增大了养殖人员的劳动量,一般的养殖池很少培养施放或不便于施放光合细菌来改善水质,随着对虾的繁殖生长,就会造成在有限的限制水域内的对虾密度增大,对虾之间的活动空间较小,不利于对虾的生长,现有的养殖池由于设施缺乏不能及时对养殖池内的水体以及水体内的溶氧进行更换补充,存在对虾死亡的危险。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对虾育苗室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对虾育苗室智能控制系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对虾育苗室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养殖池以及洒料斗,所述养殖池顶部两侧边缘处表面均安装有条形导轨,两个所述条形导轨之间设有两个圆杆,两个所述圆杆两端分别安装有凹面轮,且两个所述圆杆通过凹面轮与条形导轨滚动连接,两个所述圆杆两端内侧装配有第一轴承,所述轴承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板,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支板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养殖池两侧表面顶部均横向开设有条形滑孔,且两个所述条形滑孔内均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养殖池内垂直设置有方形框,且方形框两侧顶部分别通过圆柱块与对应的滚轮转动连接,所述圆柱块分别安装在方形框两侧顶部和中部,且位于方形框两侧中部的圆柱块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养殖池内壁两侧开设的条形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方形框端口安装有网纱布,所述洒料斗安装在承载板上,且承载板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在移动框底部,所述移动框通过单槽轮与滑杆滚动连接,所述承载板底部安装有四个圆管,且四个所述圆管上均安装有电动调节阀,所述承载板底部一侧的两个圆管底部均安装有圆柱框,且圆柱框内安装有螺旋盘,所述螺旋盘与第四电机的轴杆连接,所述承载板顶部表面一侧安装氧气泵。优选的,所述凹面轮设有四个,且其中一个凹面轮一侧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优选的,所述养殖池通过输水管与水泵连接,且水泵通过输水管与过滤净化水箱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框内转动安装有两个单槽轮,且两个所述单槽轮之间设置有滑杆,其中一个所述单槽轮的轴杆穿过移动框与第三电机的轴杆连接。优选的,所述滑杆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连接杆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养殖池两侧表面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承载滑板,且两个所述承载滑板位于条形滑孔底部。优选的,所述养殖池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轴杆与其中一个滚轮的轴杆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承载滑板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洒料斗设有四个,且四个所述洒料斗成四方形分布固定安装在承载板,四个所述洒料斗均与圆管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对虾育苗室智能控制系统结构紧凑,达到自动喂料的效果,且投料均匀,代替了人工投料范围的局限性,有利于为对虾提供营养料,通过启动的第三电机带动单槽轮,使得滑杆上往复移以及通过启动的电动调节阀,使得洒料斗底部与圆管连通,使得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洒料斗内的营养料或施放光合细菌落入养殖池内。2.该种对虾育苗室智能控制系统结构紧凑,达到既可以放养对虾以及淡化对虾养殖密度的效果,有利于对虾的发育生长,具有更换水体以及为水体提供溶氧的功能,通过启动第一电机,有利于带动滚轮在条形滑槽内滚动,使得与滚轮转动连接的方形框在养殖池内移动,通过方形框与养殖池一侧壁之间的空间发生改变,使得位于两者之间水中的对虾进行活动范围的改变,从而达到既可以放养对虾以及淡化对虾养殖密度的效果,有利于对虾的发育生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圆柱框结构示意图。图中:1、养殖池,2、网纱布,3、承载滑板,4、滚轮,5、条形滑孔,6、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8、第一轴承,9、圆杆,10、支板,11、滑杆,12、承载板,13、移动框,14、洒料斗,15、电动调节阀,16、圆柱框,17、凹面轮,18、条形导轨,19、圆柱块,20、条形滑槽,21、方形框,22、氧气泵,23、第三电机,24、水泵,25、过滤净化水箱,26、第四电机,27、螺旋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对虾育苗室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养殖池1以及洒料斗14,所述养殖池1顶部两侧边缘处表面均安装有条形导轨18,两个所述条形导轨18之间设有两个圆杆9,两个所述圆杆9两端分别安装有凹面轮17,且两个所述圆杆9通过凹面轮17与条形导轨18滚动连接,两个所述圆杆9两端内侧装配有第一轴承8,所述轴承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板10,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支板10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养殖池1两侧表面顶部均横向开设有条形滑孔5,且两个所述条形滑孔5内均固定安装有滚轮4,所述养殖池1内垂直设置有方形框21,且方形框21两侧顶部分别通过圆柱块19与对应的滚轮4转动连接,通过启动第一电机6,有利于带动滚轮4在条形滑槽20内滚动,使得与滚轮4转动连接的方形框21在养殖池1内移动,通过方形框21与养殖池1一侧壁之间的空间发生改变,使得位于两者之间水中的对虾进行活动范围的改变,从而达到既可以放养对虾以及淡化对虾养殖密度的效果,有利于对虾的发育生长,所述圆柱块19分别安装在方形框21两侧顶部和中部,且位于方形框21两侧中部的圆柱块19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养殖池1内壁两侧开设的条形滑槽20滑动连接,所述方形框21端口安装有网纱布2,所述洒料斗14安装在承载板12上,且承载板12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在移动框13底部,所述移动框13通过单槽轮与滑杆11滚动连接,所述承载板12底部安装有四个圆管,且四个所述圆管上均安装有电动调节阀15,通过启动的第三电机23带动单槽轮,使得滑杆11上往复移以及通过启动的电动调节阀15,使得洒料斗14底部与圆管连通,使得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洒料斗14内的营养料或施放光合细菌落入养殖池1内,所述承载板12底部一侧的两个圆管底部均安装有圆柱框16,且圆柱框16内安装有螺旋盘27,所述螺旋盘27与第四电机26的轴杆连接,所述承载板12顶部表面一侧安装氧气泵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凹面轮17设有四个,且其中一个凹面轮17一侧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7,通过启动第二电机7,有利于带动那个凹面轮17转动,达到带动承载板12以及滑杆11的移动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养殖池1通过输水管与水泵24连接,且水泵24通过输水管与过滤净化水箱25连接,有利于更换养殖池1内的池水。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虾育苗室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养殖池(1)以及洒料斗(14),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顶部两侧边缘处表面均安装有条形导轨(18),两个所述条形导轨(18)之间设有两个圆杆(9),两个所述圆杆(9)两端分别安装有凹面轮(17),且两个所述圆杆(9)通过凹面轮(17)与条形导轨(18)滚动连接,两个所述圆杆(9)两端内侧装配有第一轴承(8),所述轴承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板(10),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支板(10)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养殖池(1)两侧表面顶部均横向开设有条形滑孔(5),且两个所述条形滑孔(5)内均固定安装有滚轮(4),所述养殖池(1)内垂直设置有方形框(21),且方形框(21)两侧顶部分别通过圆柱块(19)与对应的滚轮(4)转动连接,所述圆柱块(19)分别安装在方形框(21)两侧顶部和中部,且位于方形框(21)两侧中部的圆柱块(19)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养殖池(1)内壁两侧开设的条形滑槽(20)滑动连接,所述方形框(21)端口安装有网纱布(2);所述洒料斗(14)安装在承载板(12)上,且承载板(12)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在移动框(13)底部,所述移动框(13)通过单槽轮与滑杆(11)滚动连接,所述承载板(12)底部安装有四个圆管,且四个所述圆管上均安装有电动调节阀(15),所述承载板(12)底部一侧的两个圆管底部均安装有圆柱框(16),且圆柱框(16)内安装有螺旋盘(27),所述螺旋盘(27)与第四电机(26)的轴杆连接,所述承载板(12)顶部表面一侧安装氧气泵(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虾育苗室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养殖池(1)以及洒料斗(14),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顶部两侧边缘处表面均安装有条形导轨(18),两个所述条形导轨(18)之间设有两个圆杆(9),两个所述圆杆(9)两端分别安装有凹面轮(17),且两个所述圆杆(9)通过凹面轮(17)与条形导轨(18)滚动连接,两个所述圆杆(9)两端内侧装配有第一轴承(8),所述轴承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板(10),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支板(10)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养殖池(1)两侧表面顶部均横向开设有条形滑孔(5),且两个所述条形滑孔(5)内均固定安装有滚轮(4),所述养殖池(1)内垂直设置有方形框(21),且方形框(21)两侧顶部分别通过圆柱块(19)与对应的滚轮(4)转动连接,所述圆柱块(19)分别安装在方形框(21)两侧顶部和中部,且位于方形框(21)两侧中部的圆柱块(19)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养殖池(1)内壁两侧开设的条形滑槽(20)滑动连接,所述方形框(21)端口安装有网纱布(2);所述洒料斗(14)安装在承载板(12)上,且承载板(12)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在移动框(13)底部,所述移动框(13)通过单槽轮与滑杆(11)滚动连接,所述承载板(12)底部安装有四个圆管,且四个所述圆管上均安装有电动调节阀(15),所述承载板(12)底部一侧的两个圆管底部均安装有圆柱框(16),且圆柱框(16)内安装有螺旋盘(27),所述螺旋盘(27)与第四电机(26)的轴杆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扬东陈杰东陈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兴徕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