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腐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334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拟腐蚀装置,其包括样品固定架、线绳、重物和测试容器。样品固定架包括至少两个搭臂,搭臂连接于样品固定架第一端,样品固定架第二端的内侧形成一个样品固定空间,第二端设有两个相对的压线槽,压线槽通向样品固定空间;各搭臂外端设有引出孔。多个线绳一端设置于一样品,线绳另一端通过压线槽后经引出孔引出,测试容器内为腐蚀测试空间,样品固定架的两个搭臂能搭接在测试容器的外沿上,且样品固定架第二端伸入腐蚀测试空间。重物连接线绳的外端,设置于测试容器之外,且重物向多个线绳施加拉力,多个线绳分别通过两个压线槽后向内连接样品,利用拉力将样品固定于样品固定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腐蚀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腐蚀测试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金属应力腐蚀特性的模拟腐蚀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医学上会使用一些不锈钢、钴基合金和钛合金等惰性金属植入器件,为体内承力器官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长期存留在体内的惰性金属植入器件,也有可能带来不可预期的负面影响。所以,现有技术开始对可生物降解的医用金属材料腐蚀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的金属主要集中在镁及镁合金、铁及铁合金和钨等医学上常用的可降解金属。目前主要利用失重法、析氢测量以及电化学腐蚀测试来对上述金属的腐蚀降解特性进行检测与研究。研究发现,测试溶液的成分、温度、气氛对可降解金属的腐蚀行为也存在较大的影响。虽然目前研究中考虑了影响可降解金属腐蚀行为的各种因素,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大部分试验都是在静态模拟体液中进行的,不能最大限度地模拟材料在体内的腐蚀环境,所获得的结果对体内试验的可参考性较差。目前所知,现有技术的一些实验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一般的腐蚀测试,是将样品放置于盛有测试溶液的测试容器中静置进行,所以一次只能实现单种溶液条件的腐蚀测试,无法实现其他条件,例如加载力条件下的腐蚀模拟测试;2、由于现有技术只是将样品放置于容器中进行测试,样品放入后,样品的外表面容易碰触在容器的侧壁和底部,这会导致腐蚀测试不均匀;3、再有一方面,由于腐蚀液体还会发生自然蒸发的情况,现有技术的腐蚀测试装置,一般是以人工方式进行监控和补液,还无法实现自动保持腐蚀溶液。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样品稳定悬置在测试样品的模拟腐蚀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拟腐蚀装置,包括样品固定架、线绳、重物和测试容器,所述样品固定架包括搭臂,所述搭臂连接于所述样品固定架第一端,所述样品固定架第二端的内侧形成一个样品固定空间,所述第二端设有两个相对的压线槽,所述压线槽通向所述样品固定空间;各所述搭臂外端设有引出孔;多个所述线绳一端连接于一样品,所述线绳另一端通过所述压线槽后经所述引出孔引出;或者,多个所述线绳穿设于一样品后,所述线绳两端通过所述压线槽后经所述引出孔引出;所述测试容器内为腐蚀测试空间,所述样品固定架的搭臂能搭接在所述测试容器的外沿上,且所述样品固定架第二端伸入所述腐蚀测试空间;所述重物分别连接所述线绳的端部,设置于所述测试容器之外,且所述重物向多个所述线绳施加拉力,多个所述线绳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压线槽后向内连接样品,利用拉力将样品固定于所述样品固定空间。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样品固定架包括压线柱、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压线柱与所述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装配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装配于所述压线柱的两侧,两个所述搭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搭臂均朝向外侧,所述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之间形成所述样品固定空间;所述第一支架第二端及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上分别形成所述压线槽。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有两个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供所述线绳从外侧穿入所述支架内侧。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样品固定架的两个搭臂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端的两个压线槽对称设置;所述搭臂上设有引线槽,所述引线槽连通至所述引出孔,所述线绳从所述支架内侧延伸至所述搭臂的引线槽上,并经所述引出孔向下穿出与所述重物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压线柱通过卡锁结构卡合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压线柱的重量大于所述重物的重量之和。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压线柱包括盖体和柱体,所述盖体和柱体均呈圆柱形,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均呈半圆柱形,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均连接在所述柱体外侧,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卡接于所述盖体外沿内侧;固定连接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留有间隔。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样品具有多个间隔的孔,每个所述孔穿过一根所述线绳,每根所述线绳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重物,所述样品上多个孔间的距离,使得在两个所述压线槽之间斜拉紧的多个所述线绳,产生对所述样品的压力。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样品具有多个间隔的孔,一侧的所述线绳内端通过一个孔连接于所述样品,另一侧的所述线绳内端通过另一个孔连接于所述样品,两侧的所述线绳牵拉两个孔之间的所述样品。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还具有一个溶液自动加液系统,所述溶液自动加液系统包括水泵、补液管、控制器以及液位传感器,所述水泵配置于所述补液管,所述补液管连通在一个溶液源与所述测试容器之间,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测试容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测试容器液位低的信号,控制所述水泵向所述测试容器补液。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补液管上还配置有一个电磁阀,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测试容器液位高的信号,控制所述水泵停止补液,并且控制所述电磁阀截止所述补液管。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模拟腐蚀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技术效果在于:该模拟腐蚀装置的重物连接线绳的外端,设置在测试容器之外,重物向多个线绳施加拉力,多个线绳通过两个压线槽后连接样品,从而实现在加载力条件下的腐蚀模拟,利用拉力将样品固定于样品固定空间,从而使样品放入后不会碰触侧壁和底部,达到均匀腐蚀的效果。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模拟腐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示出的样品的正视图;图3是图1示出的样品固定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示出的样品固定架的正视图;图5是图1示出的样品固定架的俯视图;图6是图1示出的样品固定架的侧视图;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自动加液系统的正视图;图8A是图7示出的电磁阀的正视图;图8B是图7示出的电磁阀的剖视图;图9A是图7示出的液位传感器的侧视图;图9B是图7示出液位传感器的正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样品固定架1A第一端1B第二端11压线柱12第一支架13第二支架;14搭臂141引出孔142引线槽15穿线孔16压线槽111盖体112柱体2线绳3样品4重物5测试容器61溶液源63电磁阀6补液管62水泵7控制器8液位传感器81第一液位传感器82第二液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腐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样品固定架、线绳、重物和测试容器,所述样品固定架包括搭臂,所述搭臂连接于所述样品固定架第一端,所述样品固定架第二端的内侧形成一个样品固定空间,所述第二端设有两个相对的压线槽,所述压线槽通向所述样品固定空间;各所述搭臂外端设有引出孔;多个所述线绳一端连接于一样品,所述线绳另一端通过所述压线槽后经所述引出孔引出;或者,多个所述线绳穿设于一样品后,所述线绳两端通过所述压线槽后经所述引出孔引出;所述测试容器内为腐蚀测试空间,所述样品固定架的搭臂能搭接在所述测试容器的外沿上,且所述样品固定架第二端伸入所述腐蚀测试空间;所述重物分别连接所述线绳的端部,设置于所述测试容器之外,且所述重物向多个所述线绳施加拉力,多个所述线绳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压线槽后向内连接样品,利用拉力将样品固定于所述样品固定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腐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样品固定架、线绳、重物和测试容器,所述样品固定架包括搭臂,所述搭臂连接于所述样品固定架第一端,所述样品固定架第二端的内侧形成一个样品固定空间,所述第二端设有两个相对的压线槽,所述压线槽通向所述样品固定空间;各所述搭臂外端设有引出孔;多个所述线绳一端连接于一样品,所述线绳另一端通过所述压线槽后经所述引出孔引出;或者,多个所述线绳穿设于一样品后,所述线绳两端通过所述压线槽后经所述引出孔引出;所述测试容器内为腐蚀测试空间,所述样品固定架的搭臂能搭接在所述测试容器的外沿上,且所述样品固定架第二端伸入所述腐蚀测试空间;所述重物分别连接所述线绳的端部,设置于所述测试容器之外,且所述重物向多个所述线绳施加拉力,多个所述线绳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压线槽后向内连接样品,利用拉力将样品固定于所述样品固定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腐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固定架包括压线柱、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压线柱与所述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装配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装配于所述压线柱的两侧,两个所述搭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搭臂均朝向外侧,所述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之间形成所述样品固定空间;所述第一支架第二端及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上分别形成所述压线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腐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有两个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供所述线绳从外侧穿入所述支架内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腐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固定架的两个搭臂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端的两个压线槽对称设置;所述搭臂上设有引线槽,所述引线槽连通至所述引出孔,所述线绳从所述支架内侧延伸至所述搭臂的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杨斌董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医学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