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32374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电路设计领域,一种充电电路包括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升压电路、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电量显示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过压过流保护电路与升压电路电性连接,升压电路与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升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电量显示电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实现了对电量的存储,为移动电子设备提供电源保证其正常工作,利用电量显示电路对装置自身带电量直观有效地进行显示,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充电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是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工作与生活越来越多的依赖于这些移动电子设备。但是像手机、无线耳机等移动电子设备的电量会随着时间逐渐消耗,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补充就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此外,现有的很多移动充电装置并不能够对自身电量进行直观有效显示,这就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实现了对电量的存储,为移动电子设备提供电源保证其正常工作,利用电量显示电路对装置自身带电量直观有效地进行显示,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包括: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升压电路、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电量显示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过压过流保护电路与升压电路电性连接,升压电路与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升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电量显示电路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控电路包括EM78P301NMS10型芯片。进一步地,所述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包括WS3202E型芯片,所述WS3202E型芯片的第3引脚通过保险丝R20与5V电源相连,所述WS3202E型芯片的第1引脚和WS3202E型芯片的第2引脚分别接地,所述WS3202E型芯片的第4引脚与TP4065型芯片的第4引脚相连,所述WS3202E型芯片的第5引脚和WS3202E型芯片的第6引脚分别接地,所述TP4065型芯片的第1引脚与EM78P301NMS10型芯片的第10引脚相连,所述TP4065型芯片的第3引脚和电池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FP6291型芯片,所述FP6291型芯片的第4引脚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0后与EM78P301NMS10型芯片的第9引脚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工作电源相连,所述FP6291型芯片的第1引脚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FP6291型芯片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14后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所述FP6291型芯片的第6引脚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7后与MOS管Q2的第2端和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相连,所述MOS管Q2的第3端与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MOS管Q2的第3端通过电阻R26后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EM78P301NMS10型芯片的第2引脚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电阻R18和电容C32;所述电阻R18的一端分别与MOS管Q2的第2端和电阻R17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2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电量显示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4和发光二极管D10;并联后的发光二极管D2和发光二极管D3的一端与EM78P301NMS10型芯片的第3引脚相连,所述并联后的发光二极管D2和发光二极管D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4后与EM78P301NMS10型芯片的第4引脚相连,并联后的发光二极管D4和发光二极管D10的一端与EM78P301NMS10型芯片的第3引脚相连,所述并联后的发光二极管D4和发光二极管D1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4后与EM78P301NMS10型芯片的第4引脚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按键K1;所述按键K1的第2端与EM78P301NMS10型芯片的第7引脚相连,所述按键K1的第1端与工作电源和电阻R22的一端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与EM78P301NMS10型芯片的第6引脚、并联后的电容C34和电容C34的一端相连,并联后的电容C34和电容C34的另一端接地。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PCBA电路板,所述PCBA电路板上集成有所述的充电电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实现了对电量的存储,为移动电子设备提供电源保证其正常工作,利用电量显示电路对装置自身带电量直观有效地进行显示,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充电电路实施例的框图;图2为本技术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实施例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升压电路施实例的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电量显示电路实施例的;图5为本技术按键实施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技术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技术。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电路,软件或方法。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充电电路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电路包括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升压电路、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电量显示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过压过流保护电路与升压电路电性连接,升压电路与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升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电量显示电路电性连接。具体的,所述过压过流保护电路能够实现在自身充电过程中对电池的保护,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所述升压电路对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提高对移动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电路实时采集充电电路在对电子设备充电时的电流信号,并将其上传给主控电路方便对其进行充电控制。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电路包括EM78P301NMS10型芯片。具体的,所述EM78P301NMS10型芯片只是本方案所列举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考虑到生产成本以及具体的使用需要可以将其更换为其它型号的芯片,只要能够实现本方案的功能即可,在此处不一一进行列举。如图2所示,所述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包括WS3202E型芯片,所述WS3202E型芯片的第3引脚通过保险丝R20与5V电源相连,所述WS3202E型芯片的第1引脚和WS3202E型芯片的第2引脚分别接地,所述WS3202E型芯片的第4引脚与TP4065型芯片的第4引脚相连,所述WS3202E型芯片的第5引脚和WS3202E型芯片的第6引脚分别接地,所述TP4065型芯片的第1引脚与EM78P301NMS10型芯片的第10引脚相连,所述TP4065型芯片的第3引脚和电池电性连接。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升压电路、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电量显示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过压过流保护电路与升压电路电性连接,升压电路与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升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电量显示电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升压电路、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电量显示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过压过流保护电路与升压电路电性连接,升压电路与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升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电量显示电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EM78P301NMS10型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包括WS3202E型芯片,所述WS3202E型芯片的第3引脚通过保险丝R20与5V电源相连,所述WS3202E型芯片的第1引脚和WS3202E型芯片的第2引脚分别接地,所述WS3202E型芯片的第4引脚与TP4065型芯片的第4引脚相连,所述WS3202E型芯片的第5引脚和WS3202E型芯片的第6引脚分别接地,所述TP4065型芯片的第1引脚与EM78P301NMS10型芯片的第10引脚相连,所述TP4065型芯片的第3引脚和电池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FP6291型芯片,所述FP6291型芯片的第4引脚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0后与EM78P301NMS10型芯片的第9引脚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工作电源相连,所述FP6291型芯片的第1引脚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FP6291型芯片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14后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所述FP6291型芯片的第6引脚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7后与MOS管Q2的第2端和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相连,所述MOS管Q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特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