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接触验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1017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接触验电器,包括用于不接触导体而进行带点检测的感应单元、与感应单元连接的信号放大单元和与信号放大单元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源模块、检测指示单元和报警单元,所述检测指示单元分别与信号放大单元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报警单元分别与电源模块和检测指示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感应单元对待测导体进行无接触检测并且通过检测指示单元进行检测结果指示能够有效的提高检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接触验电器
本技术涉及电源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接触验电器。
技术介绍
在电力施工中,触电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电源,受到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致使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事故。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强度与人体重量、心胀大小、触电时间的长短有关。在触电时,对人体产生各种生理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电流的大小。一般的钢笔式和螺丝刀式测电笔里面的电阻值很大,在使用时,其和人体串联,通过人体的电流非常小,对人体没有伤害,也就不会触电。电笔的电阻是实芯碳质电阻,其阻值在2-3.3兆欧,并且低压电笔的耐压值在500V以下。所以一般不清楚电笔的耐压值情况下,如果拿低压电笔测量高压会出现电笔电阻击穿,而造成人身事故。又或者是电笔中的氖泡出现异常,而使人形成误判,而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接触验电器,可以有效的提高检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实现该目的,提供了一种无接触验电器,包括用于不接触导体而进行带点检测的感应单元、与感应单元连接的信号放大单元和与信号放大单元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源模块、检测指示单元和报警单元,所述检测指示单元分别与信号放大单元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报警单元分别与电源模块和检测指示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感应单元为电感。优选地,所述检测指示单元包括输入端与信号放大单元连接的第一非门、检测指示灯,所述第一非门依次通过第二非门和第四非门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模块的负极连接并且三极管的集电极依次通过检测指示灯和第四电阻与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非门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与第一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端通过第一电容与电源模块的负极连接,第二电阻与第一非门输出端的连接端依次通过第三电阻和可调电阻与电源模块的负极连接。优选地,所述报警单元设置有蜂鸣器和输入端与第二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三非门,所述第三非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二极管、第五非门、第六非门和蜂鸣器与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非门的输出端与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非门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与第五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连接端通过第二电容与第六非门的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端设置有工作开关,所述电源模块通过工作开关与检测指示单元和报警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输出3V的直流电。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和工作开关串联后的两端依次通过第七电阻和工作指示灯进行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感应单元对待测导体进行无接触检测并且通过检测指示单元进行检测结果指示能够有效的提高检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检测指示单元和报警单元进行配合对检测结果进行双重提醒,能够有效的提高检测的可靠性,避免施工中触电事故的发生。在本技术中通过对检测指示单元的设计能够与感应单元进行有效的配合,方便使用,提高智能化程度。本技术体积小,在实际使用更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中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任何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接触验电器,包括用于不接触导体而进行带点检测的感应单元1、与感应单元1连接的信号放大单元2和与信号放大单元2连接的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包括电源模块GB、检测指示单元31和报警单元32,检测指示单元31分别与信号放大单元2和电源模块GB连接,报警单元32分别与电源模块GB和检测指示单元31连接。感应单元1为电感。电源模块GB输出3V的直流电。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单元1选用电感能够有效的感应待测导体产生的微弱变化的交变电信号,并且不用与待测导体直接接触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安全性,同时能够适用不同电压下的导体,提高了使用范围。电源模块GB为电池并且能够进行可拆卸安装,从而能够方便进行更换,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在工作时,若感应单元1检测发现待测导体不带电,则检测指示单元31和报警单元32不工作,不进行警示;若感应单元1检测发现待测导体带电,则检测指示单元31和报警单元32立即同时工作,检测指示灯VL1发光的同时报警单元32发出设置的报警声。检测指示单元31包括输入端与信号放大单元2连接的第一非门D1、检测指示灯VL1,第一非门D1依次通过第二非门D2和第四非门D4与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电源模块GB的负极连接并且三极管Q的集电极依次通过检测指示灯VL1和第四电阻R4与电源模块GB的正极连接,第一非门D1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与第一非门D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端通过第一电容C1与电源模块GB的负极连接,第二电阻R2与第一非门D1输出端的连接端依次通过第三电阻R3和可调电阻RP与电源模块GB的负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别设置为820KΩ,可调电阻RP为50KΩ,三极管Q在检测待测导体时有电导通,使得检测指示灯VL1发光,检测指示灯VL1设置为红色LED灯。报警单元32设置有蜂鸣器HA和输入端与第二非门D2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三非门D3,第三非门D3的输出端依次通过二极管VD、第五非门D5、第六非门D6和蜂鸣器HA与电源模块GB的正极连接,第三非门D3的输出端与二极管VD的负极连接,第五非门D5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与第五非门D5的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连接端通过第二电容C2与第六非门D6的输出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电阻R5为560KΩ,第六电阻R6为270KΩ,第二电容C2为270pF,从而使得蜂鸣器HA能够发出设定的蜂鸣报警声。电源模块GB的正极端设置有工作开关S,电源模块GB通过工作开关S与检测指示单元31和报警单元32连接。电源模块GB和工作开关S串联后的两端依次通过第七电阻R7和工作指示灯VL2进行连接。工作开关S闭合,工作指示灯VL2则进行工作进行的指示。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接触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不接触导体而进行带点检测的感应单元(1)、与感应单元(1)连接的信号放大单元(2)和与信号放大单元(2)连接的控制单元(3),所述控制单元(3)包括电源模块(GB)、检测指示单元(31)和报警单元(32),所述检测指示单元(31)分别与信号放大单元(2)和电源模块(GB)连接,所述报警单元(32)分别与电源模块(GB)和检测指示单元(3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接触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不接触导体而进行带点检测的感应单元(1)、与感应单元(1)连接的信号放大单元(2)和与信号放大单元(2)连接的控制单元(3),所述控制单元(3)包括电源模块(GB)、检测指示单元(31)和报警单元(32),所述检测指示单元(31)分别与信号放大单元(2)和电源模块(GB)连接,所述报警单元(32)分别与电源模块(GB)和检测指示单元(3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验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1)为电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验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指示单元(31)包括输入端与信号放大单元(2)连接的第一非门(D1)、检测指示灯(VL1),所述第一非门(D1)依次通过第二非门(D2)和第四非门(D4)与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电源模块(GB)的负极连接并且三极管(Q)的集电极依次通过检测指示灯(VL1)和第四电阻(R4)与电源模块(GB)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非门(D1)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与第一非门(D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端通过第一电容(C1)与电源模块(GB)的负极连接,第二电阻(R2)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宇尧廖剑春梁仕儒曾丽萍林灿明陈志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南沙鱼窝头中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