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放线装置及导线放线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3071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线放线装置及导线放线系统,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该导线放线装置包括用于放线的滑轮组件、与滑轮组件相连的升降平台和用于控制升降平台升降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平台和驱动杆,固定平台和电杆可拆卸连接,固定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杆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杆相连,且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一驱动杆与升降平台相连;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杆相连,且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驱动杆与升降平台相连。该导线放线系统包括上述导线放线装置,二者均能够显著降低放线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升作业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线放线装置及导线放线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线放线装置及导线放线系统。
技术介绍
在配网工程施工中,10kV线路导线多采用JKLGYJ-120\240及以上导线,采用滑轮防线、人工架设。在导线放线、架设工作中,需要人工肩扛将滑轮上的导线取下放置到导线绝缘子上。现有的放线装置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导线线径大、重量沉,人工肩抗导线,工作负荷大,单人操作困难;(2)施工人员在移动导线操作过程中,导线无固定,容易滑落,存在安全隐患;(3)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线放线装置,旨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线放线系统,其能够显著降低放线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升作业的安全系数。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线放线装置,包括用于放线的滑轮组件、与滑轮组件相连的升降平台和用于控制升降平台升降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平台和驱动杆,固定平台和电杆可拆卸连接,固定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杆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杆相连,且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一驱动杆与升降平台相连;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杆相连,且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驱动杆与升降平台相连。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分别位于升降平台的两端。一种导线放线系统,包括电杆、导线绝缘子和上述导线放线装置,导线绝缘子固定于电杆的上方。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电杆包括水泥杆本体和保护罩,保护罩套设于水泥杆本体的顶端,保护罩包括顶盖和固定在顶盖上的环形凸缘,顶盖的尺寸与水泥杆本体的顶壁相适应,环形凸缘贴附于水泥杆本体的顶端侧壁。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导线放线装置还包括多根用于支撑固定平台的支撑柱,每个支撑柱均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上设置有与第一支撑柱的尺寸相适应的滑动腔,第一支撑柱的一端与位于滑动腔内,且与滑动腔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柱的另一端与固定平台的底壁相连。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二支撑柱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每个第二连接孔均与滑动腔连通。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导线放线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水泥杆本体进行防腐的侧壁防腐壳体,侧壁防腐壳体上设置有与水泥杆本体相适应的第一通孔;当侧壁防腐壳体处于工作状态时,侧壁防腐壳体部分位于土壤上方,水泥杆本体的底端穿过第一通孔以使侧壁防腐壳体套设于水泥杆本体上。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侧壁防腐壳体的顶壁上设置有用于加入防腐液体的第一加料口。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侧壁防腐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分界线将第一通孔沿水平方向分为两部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导线放线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水泥杆本体进行底端防腐的底端防腐壳体,底端防腐壳体包括顶部通道和底部壳体,顶部通道的底部与底部壳体连通;当底端防腐壳体处于工作状态时,顶部通道部分位于土壤上方,且水泥杆本体的底部通过顶部通道容置于底部壳体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导线放线装置,其通过将用于放线的滑轮组件安装于升降平台上,通过升降机构控制升降平台进行高度调节,便于放线完成后将其放置到导线绝缘子上。具体地,升降机构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控制第一驱动杆上下伸缩,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控制第二驱动杆伸缩,由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带动升降平台进行高度调节,实现滑轮组件的高度调节。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显著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导线放线系统,其包括上述导线放线装置,其能够显著降低放线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升作业的安全系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线放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导线放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导线放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水泥杆本体与保护罩连接处的剖视图;图6是图4中侧壁防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侧壁防腐壳体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导线放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底端防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底端防腐壳体的剖视图。图标:100a-导线放线装置;100b-导线放线系统;100c-导线放线系统;100d-导线放线系统;100e-导线放线系统;101-滑轮组件;1012-第一滑轮;1014-第二滑轮;102-升降平台;103-升降机构;104-固定平台;105-驱动杆;1052-第一驱动杆;1054-第二驱动杆;106-第一驱动机构;107-第二驱动机构;108-支撑柱;1081-第一连接孔;1082-第一支撑柱;1083-第二连接孔;1084-第二支撑柱;1086-滑动腔;110-电杆;150-导线绝缘子;112-水泥杆本体;114-保护罩;1142-顶盖;1144-环形凸缘;130-侧壁防腐壳体;131-转动件;132-第一通孔;134-第一加料口;136-第一壳体;138-第二壳体;140-底端防腐壳体;142-顶部通道;144-底部壳体;146-第二加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线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线的滑轮组件、与所述滑轮组件相连的升降平台和用于控制所述升降平台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平台和驱动杆,所述固定平台和电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杆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相连,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升降平台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相连,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升降平台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线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线的滑轮组件、与所述滑轮组件相连的升降平台和用于控制所述升降平台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平台和驱动杆,所述固定平台和电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杆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相连,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升降平台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相连,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升降平台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两端。3.一种导线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杆、导线绝缘子和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导线放线装置,所述导线绝缘子固定于所述电杆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杆包括水泥杆本体和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套设于所述水泥杆本体的顶端,所述保护罩包括顶盖和固定在所述顶盖上的环形凸缘,所述顶盖的尺寸与所述水泥杆本体的顶壁相适应,所述环形凸缘贴附于所述水泥杆本体的顶端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线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放线装置还包括多根用于支撑所述固定平台的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均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尺寸相适应的滑动腔,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端与位于所述滑动腔内,且与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云霞刘星宇秦立刚秦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蒙阴县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