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298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背板包括底板以及形成于底板周边的竖板;反射片,反射片包括水平部分以及与水平部分的边缘相接的倾斜部分,水平部分贴附于底板朝向竖板的表面,倾斜部分与水平部分背离底板的表面呈钝角设置;至少一个光源,光源固定于反射片水平部分背离底板的一侧;扩散片,扩散片位于反射片背离底板的一侧且固定于竖板内侧面;其中,扩散片背离底板的表面四周边缘形成有微散射结构;至少一层扩散膜材,扩散膜材形成于扩散片背离底板的一侧。该背光模组能够提升整个背光模组的均匀性和改善暗区现象,有助于减少光源数量以及扩散膜材数量,管控整个背光模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背光模组的扩散板对光源的光束仅具有发散作用,改善光的均匀性,但是暗角以及暗相框现象,严重影响视觉效果,而通常通过增加发光二极管(LED)颗数以及扩散膜材数量来解决暗角以及暗相框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上述背光模组能够提升整个背光模组的均匀性和改善暗区现象,有助于减少光源数量以及扩散膜材数量,管控整个背光模组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底板周边的竖板;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包括水平部分以及与所述水平部分的边缘相接的倾斜部分,所述水平部分贴附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竖板的表面,所述倾斜部分与所述水平部分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呈钝角设置;至少一个光源,所述光源固定于所述反射片水平部分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扩散片,所述扩散片位于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且固定于所述竖板内侧面;其中,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四周边缘形成有微散射结构;至少一层扩散膜材,所述扩散膜材形成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上述背光模组中,包括背板、反射片、至少一个光源、扩散片以及至少一层扩散膜材;其中,背板包括底板以及形成于底板周边的竖板;反射片包括水平部分以及与水平部分的边缘相接的倾斜部分,水平部分贴附于底板朝向竖板的表面,倾斜部分与水平部分背离底板的表面呈钝角设置;光源固定于反射片水平部分背离底板的一侧;扩散片位于反射片背离底板的一侧且固定于竖板内侧面,并且,扩散片背离底板的表面四周边缘形成有微散射结构;扩散膜材形成于扩散片背离底板的一侧。上述背光模组中,扩散片的四周边缘形成有微散射结构,该微散射结构能够实现光的散射作用,同时也能实现对光的汇聚,进而提升背光模组的均匀性和改善暗区现象,有助于减少光源数量以及扩散膜材数量,管控整个背光模组成本。优选地,所述微散射结构为微棱镜结构。优选地,所述反射片的水平部分贴附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反射片的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倾斜部分与所述竖板的内侧相搭接,所述扩散片紧贴所述倾斜部分与所述竖板的搭接处固定。优选地,所述扩散片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的边缘分为三个边缘区域,包括:与所述扩散片的角部一一对应的第一边缘区、位于长边边缘上的两个第一边缘区之间的第二边缘区、位于短边边缘上的两个第一边缘区之间的第三边缘区,所述第一边缘区、第二边缘区以及第三边缘区上均形成有所述微散射结构。优选地,所述反射片的倾斜部分与水平部分的连接处距所述竖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边缘区的宽度为第一宽度,所述第三边缘区的宽度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边缘区的宽度等于第一宽度或者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的数值与第二宽度的数值均为所述第一距离的数值的1倍至1.5倍。优选地,所述第一边缘区的微散射结构与短边和长边均呈45度角且等间距排列。优选地,所述第二边缘区的微散射结构呈平行于长边等间距排列。优选地,所述第三边缘区的微散射结构呈平行于短边等间距排列。优选地,所述光源为LED颗粒。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意一种背光模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扩散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微散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背板;11-底板;12-竖板;2-反射片;21-水平部分;22-倾斜部分;3-光源;4-扩散片;41-第一边缘区;42-第二边缘区;43-第三边缘区;5-微散射结构;6-扩散膜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背板1包括底板11以及形成于底板11周边的竖板12;反射片2,反射片2包括水平部分21以及与水平部分21的边缘相接的倾斜部分22,水平部分21贴附于底板11朝向竖板12的表面,倾斜部分22与水平部分21背离底板11的表面呈钝角设置;至少一个光源3,光源3固定于反射片2水平部分21背离底板11的一侧;扩散片4,扩散片4位于反射片2背离底板11的一侧且固定于竖板12内侧面;其中,扩散片4背离底板11的表面四周边缘形成有微散射结构5;至少一层扩散膜材6,扩散膜材6形成于扩散片4背离底板11的一侧。上述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如图2所示,包括背板1、反射片2、至少一个光源3、扩散片4以及至少一层扩散膜材6;其中,背板1包括底板11以及形成于底板11周边的竖板12;反射片2包括水平部分21以及与水平部分21的边缘相接的倾斜部分22,水平部分21贴附于底板11朝向竖板12的表面,倾斜部分22与水平部分21背离底板11的表面呈钝角设置;光源3固定于反射片2水平部分21背离底板11的一侧;扩散片4位于反射片2背离底板11的一侧且固定于竖板12内侧面,并且,扩散片4背离底板11的表面四周边缘形成有微散射结构5,如图1所示;扩散膜材6形成于扩散片4背离底板11的一侧。上述背光模组中,扩散片4的四周边缘形成有微散射结构5,该微散射结构5能够实现光的散射作用,同时也能实现对光的汇聚,进而提升背光模组的均匀性和改善暗区现象,并且,有助于减少光源3数量以及扩散膜材6数量,管控整个背光模组成本。具体地,微散射结构5可以为微棱镜结构,如图3所示。微棱镜结构的原理与棱镜片的原理相同。通过在扩散片4四周边缘设置微棱镜结构,实现对光线的汇聚作用,有效改善暗区现象。上述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所示,反射片2的水平部分21贴附于底板11朝向反射片2的表面的中间位置,倾斜部分22与竖板12的内侧相搭接,扩散片4紧贴倾斜部分22与竖板12的搭接处固定,使反射片2与扩散片4的作用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并达到窄边框和减小模组厚度的效果。上述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扩散片4的形状为长方形,扩散片4背离底板11的表面的边缘分为三个边缘区域,包括:与扩散片4的角部一一对应的第一边缘区41、位于长边边缘上的两个第一边缘区41之间的第二边缘区42以及位于短边边缘上的两个第一边缘区41之间的第三边缘区43,第一边缘区41、第二边缘区42以及第三边缘区43上均形成有微散射结构5。不同边缘区的微散射结构5的作用不同,第一边缘区41上的微散射结构5能够改善暗角现象,第二边缘区42以及第三边缘区43上的微散射结构5能够改善暗相框现象。上述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地,反射片2的倾斜部分22与水平部分21的连接处距竖板12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边缘区42的宽度为第一宽度,第三边缘区43的宽度为第二宽度,第一边缘区41的宽度等于第一宽度或者第二宽度,第一宽度的数值与第二宽度的数值均为第一距离的数值的1倍至1.5倍,根据该比例设置边缘区的宽度能够使微散射结构5的作用达到最佳效果。优选地,第一边缘区41的微散射结构5与短边和长边均呈45度角且等间距排列,改善暗角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底板周边的竖板;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包括水平部分以及与所述水平部分的边缘相接的倾斜部分,所述水平部分贴附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竖板的表面,所述倾斜部分与所述水平部分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呈钝角设置;至少一个光源,所述光源固定于所述反射片水平部分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扩散片,所述扩散片位于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且固定于所述竖板内侧面;其中,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四周边缘形成有微散射结构;至少一层扩散膜材,所述扩散膜材形成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底板周边的竖板;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包括水平部分以及与所述水平部分的边缘相接的倾斜部分,所述水平部分贴附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竖板的表面,所述倾斜部分与所述水平部分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呈钝角设置;至少一个光源,所述光源固定于所述反射片水平部分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扩散片,所述扩散片位于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且固定于所述竖板内侧面;其中,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四周边缘形成有微散射结构;至少一层扩散膜材,所述扩散膜材形成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散射结构为微棱镜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的水平部分贴附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反射片的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倾斜部分与所述竖板的内侧相搭接,所述扩散片紧贴所述倾斜部分与所述竖板的搭接处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的边缘分为三个边缘区域,包括: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周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