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LNG供气系统的节温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2968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LNG供气系统的节温器,包括阀体、上盖,阀体和上盖之间通过连接体连接,在阀体上设置进气孔、出气孔、通气通道,在上盖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上盖内设有限流口、移动腔Ⅰ,移动腔Ⅰ内设置可插入限流口内调节水流速度的活动芯,在所述连接体上与阀体连接的一端内部填充感温材料,感温材料内埋入顶杆,顶杆连接活动芯,感温材料感温后体积变化迫使顶杆推动活动芯运动进而与限流口配合实现水流速度的控制。本节温器能够根据温度变化对热水流速进行控制,从而控制燃气的温度,提高燃气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燃气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LNG供气系统的节温器
本技术主要涉及车用LNG
,具体是一种车用LNG供气系统的节温器。
技术介绍
现有车用LNG供给系统多采用水浴式的气化形式,水浴式气化器水源来自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水,气化燃气的温度需要控制在一合理的范围内,保证满足燃气发动机的最佳使用要求,提高燃气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燃气的经济性。然而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种合理的节温器能够达到对气化燃气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结合现有技术,从实际应用出发,提供一种车用LNG供气系统的节温器,本节温器能够根据温度变化对热水流速进行控制,从而控制燃气的温度,提高燃气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燃气的经济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LNG供气系统的节温器,包括阀体、上盖,阀体和上盖之间通过连接体连接,在阀体上设置进气孔、出气孔、通气通道,在上盖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上盖内设有限流口、移动腔Ⅰ,移动腔Ⅰ内设置可插入限流口内调节水流速度的活动芯,在所述连接体上与阀体连接的一端内部填充感温材料,感温材料内埋入顶杆,顶杆连接活动芯,感温材料感温后体积变化迫使顶杆推动活动芯运动进而与限流口配合实现水流速度的控制。所述活动芯上套设有弹簧,感温材料膨胀时使顶杆推动活动芯向上靠近限流口一侧运动,感温材料收缩时,弹簧推动活动芯和顶杆向远离限流口一侧运动。所述顶杆插入在一个橡胶皮囊内,与橡胶皮囊一同埋入感温材料内,感温材料膨胀时通过挤压橡胶皮囊推动顶杆运动。所述橡胶皮囊底部为锥形。所述连接体内设置移动腔Ⅱ,活动芯底部设置在移动腔Ⅱ内,移动腔Ⅱ内设置螺塞,螺塞用于将感温材料封堵在连接体内,螺塞中部设置通孔,顶杆穿过通孔连接活动芯。螺塞通过螺纹旋紧的方式固定在移动腔Ⅱ内。所述连接体与阀体连接处通过密封圈Ⅰ密封,连接体与上盖连接处通过密封圈Ⅱ密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车用LNG供给系统的节温器,采用感温材料作为热敏元件,利用其热胀冷缩的性能,当温度高时,感温材料膨胀,将橡胶皮囊的挤扁,迫使顶杆顶着活动芯一起向上提升,直至活动芯小端插入到阀体的限流口内,减小热水的流量,温度低时,感温材料收缩,活动芯与限流口分离,增大热水的流量,通过控制水浴气化器的水路的流量开度,控制燃气的温度,提高燃气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燃气的经济性;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不但实用性高也便于加工生产和装配。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打开状态结构剖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关闭状态结构剖视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阀体;2、进气接口;3、进气孔;4、通气通道;5、密封圈Ⅰ;6、连接体;7、感温材料;8、顶杆;9、橡胶皮囊;10、螺塞;11、密封圈Ⅱ;12、出水接口;13、出水口;14、弹簧;15、活动芯;16、限流口;17、上盖;18、进水口;19、进水接口;20、移动腔Ⅰ;21、上盖接口;22、移动腔Ⅱ;23、连接体上接口;24、连接体下接口;25阀体接口;26、出气孔;27出气接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车用LNG供气系统的节温器,包括阀体1、上盖17,阀体1和上盖17之间通过连接体6连接,在阀体1上设置进气孔3、出气孔26、通气通道4,在上盖17上设置进水口18和出水口13,所述上盖17内设有限流口16、移动腔Ⅰ20,移动腔Ⅰ20内设置可插入限流口16内调节水流速度的活动芯15,在所述连接体6上与阀体1连接的一端内部填充感温材料7,连接体6内还设置有顶杆8,所述顶杆8一端埋入感温材料7内,另一端连接活动芯15,感温材料7感温后体积变化迫使顶杆8推动活动芯15运动进而与限流口16配合实现水流速度的控制。在本技术中,阀体1两端分别设有进气接口2、出气接口27,进气接口2处设置进气孔3,出气接口27处设置出气孔26,阀体1中部设有阀体接口25和通气通道4,上盖17两端分别设有进水接口19、出水接口12,进水接口19处设有进水口18,出水接口12处设有出水口13,上盖17中部设有连通的上盖接口21、移动腔Ⅰ20、限流口16,出水口13与移动腔Ⅰ20连通,进水口18与限流口16连通,连接体6两端分别设有连接体上接口23、连接体下接口24,连接体上接口23与上盖接口21连接,采用密封圈Ⅱ11密封,连接体下接口24与阀体接口25连接,采用密封圈Ⅰ密封,连接体6底部设置盲孔,且其底部位于通气通道4内,在盲孔内填充感温材料7,感温材料7可采用石蜡铜粉混合物,感温材料7内部埋入顶杆8,顶杆8顶部连接活动芯15并可推动活动芯15在移动腔Ⅰ20内运动,活动芯15的上端与限流口16为间隙配合。感温材料7通过感受通气通道4内温度的变化,其自身体积发生变化,进而通过顶杆8带动活动芯15运动,活动芯15与限流口16配合控制热水流动的速度。在本技术中,活动芯15顶端为小端,底端为大端,形成阶梯状结构,其小端处套入弹簧14,弹簧14一端抵压在移动腔Ⅰ20的底部,另一端抵压在活动芯15的大端台阶上,弹簧14有一定的预压力,能够推动活动芯15向下运动,感温材料7膨胀时使顶杆8推动活动芯15向上靠近限流口16一侧运动,感温材料7收缩时,弹簧14推动活动芯15和顶杆8向远离限流口16一侧运动。为了保证在感温材料7受热膨胀时,能够推动顶杆8顺利向上运动,本技术将顶杆8插入在一个橡胶皮囊9内,与橡胶皮囊9一同埋入感温材料7内,感温材料7膨胀时通过挤压橡胶皮囊9推动顶杆8运动,并且将橡胶皮囊9底部设置为尖形结构,使感温材料7膨胀时,由底部开始逐渐挤压橡胶皮囊9将顶杆8挤出。在本技术的连接体6内设置移动腔Ⅱ22,移动腔Ⅱ22设置在连接体上接口23内壁内,移动腔Ⅱ22底部有一段内螺纹,该段旋入螺塞10,螺塞10中部设有通孔,且压在橡胶皮囊9上部,将感温材料7封堵在连接体6内的盲孔内。本技术在使用中,进水接口19和出水接口12与水浴式气化器前段的供水管线连接,水源为发动机冷却水,进气接口2和出气接口2与水浴式气化器后段的供气管线连接,LNG经水浴式气化器气化后供汽车发动机使用,当气化后的燃气温度高时,流经通气通道4的气体的温度传导到感温材料7中,感温材料7受热膨胀,将橡胶皮囊9挤扁,迫使顶杆8顶着活动芯15一起向上抬升,直至活动芯15插入到限流口16中,限制流经节温器的热水的流速,水浴式气化器的气化温度开始降低,当气化的燃气温度低时,流经通气通道4的气体的温度传导到感温材料7中,感温材料7收缩,在弹簧14的作用下,推着活动芯15和顶杆8向下动作,活动芯15与限流口16分离,流经节温器的热水流速加大,水浴式气化器的气化温度开始升高,燃气温度也随之升高。节温器控制发动机冷却水进入LNG供给系统水浴式气化器流量的方式,控制LNG气化燃气温度始终保持在一合理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LNG供气系统的节温器,包括阀体(1)、上盖(17),阀体(1)和上盖(17)之间通过连接体(6)连接,在阀体(1)上设置进气孔(3)、出气孔(26)、通气通道(4),在上盖(17)上设置进水口(18)和出水口(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7)内设有限流口(16),移动腔Ⅰ(20)内设置可插入限流口(16)内调节水流速度的活动芯(15),在所述连接体(6)上与阀体(1)连接的一端内部填充感温材料(7),感温材料(7)内部埋入顶杆(8),顶杆(8)连接活动芯(15),感温材料(7)感温后体积变化迫使顶杆(8)推动活动芯(15)运动进而与限流口(16)配合实现水流速度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LNG供气系统的节温器,包括阀体(1)、上盖(17),阀体(1)和上盖(17)之间通过连接体(6)连接,在阀体(1)上设置进气孔(3)、出气孔(26)、通气通道(4),在上盖(17)上设置进水口(18)和出水口(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7)内设有限流口(16),移动腔Ⅰ(20)内设置可插入限流口(16)内调节水流速度的活动芯(15),在所述连接体(6)上与阀体(1)连接的一端内部填充感温材料(7),感温材料(7)内部埋入顶杆(8),顶杆(8)连接活动芯(15),感温材料(7)感温后体积变化迫使顶杆(8)推动活动芯(15)运动进而与限流口(16)配合实现水流速度的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LNG供气系统的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芯(15)上套设有弹簧(14),感温材料(7)膨胀时使顶杆(8)推动活动芯(15)向上靠近限流口(16)一侧运动,感温材料(7)收缩时,弹簧(14)推动活动芯(15)和顶杆(8)向远离限流口(16)一侧运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正云鲁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飞轮气体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