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自动回收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80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水自动回收箱,包括可搬动地适配叠置在下箱体上的上箱体、以及在PLC控制器的调控下协调工作的水泵、高液位传感器、低液位传感器、电子单向阀;上箱体为一面敞口的箱体,其底部为过滤网;下箱体为无顶的箱体,高液位传感器、低液位传感器适配设置在下箱体内,下箱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污水接入口,下箱体还设有排污口,排污口的顶部低于低液位传感器,水泵通过第一排污管连通排污口,第一排污管连通通向污水处理中心的第二排污管,第一排污管上设有手动阀门,电子单向阀设置在第二排污管上;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同时收集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冲洗加工后工件产生的污水,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人工和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自动回收箱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是一种制造业的污水自动回收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制造业产生的污水通常是通过地面挖沟槽或者铺设管道的方式收集到污水处理中心,这种排放方式在近距离十分适用,但在污水处理中心距离加工设备较远时有以下问题:1,沟槽或者管道的距离较长,使用一段时间后工业废渣和污水沉淀堆积容易造成堵塞,造成污水溢流;2,沟槽或者管道一旦发生堵塞,清淤困难,生产线需要较长时间停机,影响生产效率,维护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直接与生产设备连接的污水回收箱,仅也只能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接入污水回收箱,对于冲洗加工后工件产生的废水则无能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堵塞且清淤方便的污水自动回收箱,所述回收箱既能用来收集设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又能收集冲洗加工后工件产生的污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自动回收箱,包括可搬动地适配叠置在下箱体上的上箱体、以及在PLC控制器的调控下协调工作的水泵、高液位传感器、低液位传感器、电子单向阀;所述上箱体为一面敞口的箱体,其底部为过滤网;所述下箱体为无顶的箱体,高液位传感器、低液位传感器适配设置在下箱体内,下箱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污水接入口,下箱体还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的顶部低于低液位传感器,水泵通过第一排污管连通排污口,第一排污管连通通向污水处理中心的第二排污管,第一排污管上设有手动阀门,电子单向阀设置在第二排污管上;当下箱体中的水位超过高液位传感器时,PLC控制器控制水泵工作,同时电子单向阀开启,污水在水泵的作用下经第一排污管进入第二排污管最后进入污水处理中心;当下箱体中的水位低于低液位传感器时,PLC控制器控制水泵停止工作,同时电子单向阀关闭。优选地,所述上箱体上部的纵截面为梯形,上箱体下部的纵截面为矩形,所述敞口由自上箱体上部的顶面向正面倾斜的上敞口以及与上敞口直接连接的下敞口组成。更优选地,所述上箱体两侧的外侧壁上设有提手;上箱体的正面还设有自箱体底面向上延伸的挡水边。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开设在下箱体的一个角落处,立式过滤网将所述排污口与下箱体隔开。更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的底板向后延伸出延伸部,水泵安装在延伸部上,水泵防护罩适配罩在水泵的外部;所述PLC控制器安装在下箱体背板的上部。所述排污口的底部与下箱体的底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污水自动回收箱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同时收集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冲洗加工后工件产生的污水,自动化程度高,极大降低污水堵塞和溢流事故;清淤方便,维护成本低,节约人工和时间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解释。图1是实施例污水自动回收箱立体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下箱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中,为描述方便,将上箱体10开有敞口的一面定义为正面,与之相对的另一面定义为背面。如图1~2所示,一种污水自动回收箱,包括可搬动地适配叠置在下箱体20上的上箱体10,以及在PLC控制器60的调控下协调工作的水泵30、高液位传感器40、低液位传感器50、电子单向阀70。所述上箱体10为一面(正面)敞口的箱体,其底部为过滤网11,上箱体10两侧的外侧壁上设有提手12,方便将上箱体10放在下箱体20上取下或自下箱体20搬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上箱体10上部的纵截面为梯形,上箱体10下部的纵截面为矩形,所述敞口由自上箱体10上部的顶面向正面倾斜的上敞口151以及与上敞口151直接连接的下敞口152组成,加工后待冲洗的工件可方便地放在过滤网11上冲洗,操作者可自上敞口151处观察工件的冲洗情况。上箱体10的正面还设有自箱体底面向上延伸的挡水边16,防止冲洗工件产生的污水自上箱体10中溢出。所述下箱体20为无顶的箱体,上箱体10中的污水可无阻碍地落入下箱体20中,高液位传感器40、低液位传感器50适配设置在下箱体20内,下箱体2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供设备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流入的污水接入口21,下箱体20的背板上还开有排污口22,所述排污口22的顶部低于低液位传感器50。所述水泵30通过第一排污管31连通排污口22,第一排污管31连通有通向污水处理中心的第二排污管32,第一排污管31上设有手动阀门311,电子单向阀70设置在第二排污管32上。实施例中,所述排污口22开设在下箱体20的一个角落处,立式过滤网25将所述排污口22与下箱体20隔开,防止污水中较大的杂质进入第一排污管31、第二排污管32中,引起堵塞。所述排污口22的底部与下箱体20的底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厘米,高、低液位传感器的设置使得污水可经过初步沉降后再抽入排污管中,极大减少进入排污管中的颗粒,极大减少管道堵塞的机会,减少维修次数;若下箱体20中沉淀的颗粒过多,则将上箱体10搬开即可进行清淤,简单方便快捷。下箱体20的底板向后延伸出延伸部24,水泵30安装在延伸部24上,水泵防护罩33适配罩在水泵30的外部;所述PLC控制器60安装在下箱体20背板上部。实施例中,一侧的污水接入口21上连通一路带有手动阀门的污水收集管27,另一侧的污水接入口21上连通两路污水收集管27,污水自动回收箱可同时收集3台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相比每台设备单独设置一个污水自动回收箱,极大地节约占地面积,节约资源。当下箱体20中的水位超过高液位传感器40时,PLC控制器60控制水泵30开设工作,同时电子单向阀70开启,污水在水泵30的作用下经第一排污管31进入第二排污管32进入污水处理中心。当下箱体20中的水位低于低液位传感器50时,PLC控制器60控制水泵30停止工作,同时电子单向阀70关闭,防止污水回流,实现自动化循环控制。现有技术中的污水收集系统,每年需要清理沟道/管道淤泥10次以上,每次需要2人,每次时间2小时,维护保养成本高;而本技术每年只需清理3~4次,每次需要1人,每次时间1小时,人工和时间成本都节省了50%以上,对生产线的停机影响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自动回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搬动地适配叠置在下箱体(20)上的上箱体(10)、以及在PLC控制器(60)的调控下协调工作的水泵(30)、高液位传感器(40)、低液位传感器(50)、电子单向阀(70);所述上箱体(10)为一面敞口的箱体,其底部为过滤网(11);所述下箱体(20)为无顶的箱体,高液位传感器(40)、低液位传感器(50)适配设置在下箱体(20)内,下箱体(2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污水接入口(21),下箱体(20)还设有排污口(22),所述排污口(22)的顶部低于低液位传感器(50),水泵(30)通过第一排污管(31)连通排污口(22),第一排污管(31)连通通向污水处理中心的第二排污管(32),第一排污管(31)上设有手动阀门(311),电子单向阀(70)设置在第二排污管(32)上;当下箱体(20)中的水位超过高液位传感器(40)时,PLC控制器(60)控制水泵(30)工作,同时电子单向阀(70)开启,污水在水泵(30)的作用下经第一排污管(31)进入第二排污管(32)最后进入污水处理中心;当下箱体(20)中的水位低于低液位传感器(50)时,PLC控制器(60)控制水泵(30)停止工作,同时电子单向阀(70)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自动回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搬动地适配叠置在下箱体(20)上的上箱体(10)、以及在PLC控制器(60)的调控下协调工作的水泵(30)、高液位传感器(40)、低液位传感器(50)、电子单向阀(70);所述上箱体(10)为一面敞口的箱体,其底部为过滤网(11);所述下箱体(20)为无顶的箱体,高液位传感器(40)、低液位传感器(50)适配设置在下箱体(20)内,下箱体(2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污水接入口(21),下箱体(20)还设有排污口(22),所述排污口(22)的顶部低于低液位传感器(50),水泵(30)通过第一排污管(31)连通排污口(22),第一排污管(31)连通通向污水处理中心的第二排污管(32),第一排污管(31)上设有手动阀门(311),电子单向阀(70)设置在第二排污管(32)上;当下箱体(20)中的水位超过高液位传感器(40)时,PLC控制器(60)控制水泵(30)工作,同时电子单向阀(70)开启,污水在水泵(30)的作用下经第一排污管(31)进入第二排污管(32)最后进入污水处理中心;当下箱体(20)中的水位低于低液位传感器(50)时,PLC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平陈选伟冯凡戚祖强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市杰明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