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固定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插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39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固定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插接结构,包括插接片、弹簧螺栓、挡块、伸缩弹簧、行槽、走形圆铁、滑道、盖板;插接片与垂尾梁相固定;行槽设置滑槽;伸缩弹簧套弹簧螺栓上;盖板通过固定端与平尾梁相固定,另一端设置一矩形板;走形圆铁一端插入固定端上所设置圆孔内,另一端嵌入行槽所设置的滑槽内;挡块与滑道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用于连接固定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插接结构,通过伸缩弹簧、行槽和挡块的设计,使得整个插接结构结构简单,减少蒙皮开口和装配工作量;行槽内的滑槽的设计可使得该插接结构使得平尾和垂尾能够快速插接,缩短任务准备时间,提高插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连接固定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插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固定翼无人机
,尤其是一种用于连接固定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插接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固定翼无人机是由机翼、机身、平尾和垂尾等组成,平尾和垂尾相互连接,或者平尾、垂尾分别与机身连接。一般的,平尾和垂尾的连接属于不可拆卸连接,或者快卸螺栓的可拆卸连接。对于不可拆卸连接,无人机在包装、运输和收藏过程中占用大量空间,并且容易损坏;对于快卸螺栓连接,需要给予足够的操作空间,往往需要增加口盖等,增加结构重量和装配复杂度。在运输中,如何尽可能的降低占用空间;在使用中,如何快速的完成固定翼无人机的组装与调试,达到起飞要求;在回收时,如何快速的完成飞机的拆解等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较为方便的解决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固定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插接结构,能够快速插接和拆解,自锁闭结构,无需二次干预,连接简单,操作方便,结构牢固,安全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用于连接固定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片,弹簧螺栓,挡块,伸缩弹簧,行槽,走形圆铁,滑道,盖板;其中,所述的插接片呈折弯V字型,一端与垂尾梁相固定,另一端设置有一倾斜面和第一凹槽;所述的行槽设置有滑槽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一柱体;所述的第二凸起一端呈楔形,另一端具有内凹的弧形槽;所述的滑道上设置有容纳第一凸起的第二凹槽;所述的伸缩弹簧一端套在与平尾梁相固定弹簧螺栓上,另一端套在第一柱体上;所述的盖板一端通过固定端与平尾梁相固定,另一端通过一矩形板;所述的走形圆铁一端插入固定端上所设置圆孔内,另一端嵌入行槽所设置的滑槽内;所述的走形圆铁为一柱体两端经折弯形成;所述的挡块一端与滑道相固定,另一端具有第四凸起。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滑槽包括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弧形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的第二滑槽底面呈倾斜状,所述的弧形槽与第三滑槽、第四滑槽分别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过渡。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第四滑槽的底面高于第一滑槽的底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用于连接固定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插接结构,通过伸缩弹簧、行槽和挡块的设计,使得整个插接结构结构简单,减少蒙皮开口和装配工作量;行槽内的滑槽的设计可使得该插接结构使得平尾和垂尾能够快速插接,缩短任务准备时间,提高插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插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行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行槽的正视图;图5是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滑道结构示意图;图7是走形圆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走形圆铁运动位置图。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垂尾梁;2-插接片;21-第一凹槽;3-弹簧螺栓;4-挡块;41-第四凸起;5-伸缩弹簧;6-行槽;61-第一凸起;62-第二凸起;63-第三凸起;64-第一柱体;65-滑槽;651-第一滑槽;652-第二滑槽;653-第三滑槽;654第四滑槽;655-第一斜面;656-第二斜面;66-弧形槽;7-走形圆铁;8-滑道;81-第二凹槽;9-盖板;91-固定端;92-矩形板;10-平尾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9,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用于连接固定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插接结构,包括插接片2、弹簧螺栓3、挡块4、伸缩弹簧5、行槽6、走形圆铁7、滑道8、盖板9。在本实施例中插接片2呈折弯V字型,所成的角度为设定的角度。插接片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垂尾梁1相固定,另一端设置有一倾斜面和第一凹槽21。倾斜面在安装时与行槽6一端所具有倾斜面相匹配。行槽6的一端呈台阶状,具有一倾斜面。行槽6一面设置有第一凸起61,另一面设置有第二凸起62、第三凸起63、第一柱体64和滑槽65。滑道8上设置有容纳第一凸起61的第二凹槽81,第一凸起61可沿着第二凹槽81滑动。第二凸起62一端呈楔形,另一端具有内凹的弧形槽66。滑槽65包括第一滑槽651、第二滑槽652、第三滑槽653和第四滑槽654;第二滑槽652底面呈倾斜状,弧形槽66与第三滑槽653、第四滑槽654分别通过第一斜面655和第二斜面656过渡。第二滑槽652、第三滑槽653、弧形槽66和第四滑槽654位于第二凸起62的周围。第三滑槽653、第四滑槽654在第三凸起63两侧形成两个个凹槽。第四滑槽654的底面高于第一滑槽651的底面。伸缩弹簧5一端套在与平尾梁10相固定弹簧螺栓3上,另一端套在第一柱体64上。在行槽6运动时,第一柱体64可使得伸缩弹簧5作相应的运动。盖板9一端通过固定端91与平尾梁10相固定,另一端通过一矩形板92。走形圆铁7为一柱体两端经折弯形成。走形圆铁7一端插入固定端91上所设置圆孔内,另一端嵌入行槽6所设置的滑槽65内。矩形板92与行槽6和走形圆铁7相接触,可保证走形圆铁7在运动过程不会从滑槽65内脱离。挡块4一端与滑道8相固定,另一端具有第四凸起41,在插接完成时第四凸起41可卡在第一凹槽21内,将插接板固定。本实施例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插入过程插接片2与垂尾梁1固定,将插接片2平行插入平尾梁10。在插入过程中,插接片2首先与挡块4的第四凸起41相接触,插接片2将挡块4顶开,随着插接片2的继续插入,插接片2上的倾斜面与行槽6上的倾斜面相接触,此时走形圆铁7位于行槽6中的第一滑槽651内,为初始位置。行槽6随着插接片2的插入继续运动,走行圆铁沿着第一滑槽651、第二滑槽652的倾斜底面,到达第三滑槽653与第三凸起63所形的凹槽位置,为位置二,此时走形圆铁7插入到位,不能再继续插入,此时的伸缩弹簧5亦达到伸长极限,行槽6沿着滑道8到达最远位置,挡块4的第四凸起41处于插接片2的第一曲凹槽内。此时不能再继续插入,放开插接片2,在伸缩弹簧5的作用下,行槽6和插接片2后退,走形圆铁7由位置一经由第一斜面655到达位置二,位置二为第二凸起62所成的凹槽处。挡块4的第四凸起41卡在第一凹槽21内,插接片2和垂尾梁1锁列,插入过程完成。(2)拔出过程在进行拔出时,首先用力将固定插接片2的垂尾梁1向插入的方向推,挡块4被插接片2顶开,走形圆铁7由位置二经过第二斜面656达到位置三,位置三为第四滑槽654与第三凸起63所形成的凹槽,行槽6沿着滑道8滑动至最远位置,伸缩弹簧5达到最大伸长位置,此时插接片2不能再向插入方向运动,在伸缩弹簧5的作用下,插接片2向后退,插接片2上的第一凹槽21将挡块4的第四凸起41顶开,走形圆铁7在位置三经由第四滑槽654到达初始位置,行槽6沿滑道8回去初始位置,伸缩弹簧5达到最小的伸长位置,固定有插接片2的垂尾梁1被拔出,此时拔出过程完成。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固定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片、弹簧螺栓、挡块、伸缩弹簧、行槽、走形圆铁、滑道、盖板;其中,所述的插接片呈折弯V字型,一端与垂尾梁相固定,另一端设置有一倾斜面和第一凹槽;所述的行槽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第一柱体和滑槽;所述的第二凸起一端呈楔形,另一端具有内凹的弧形槽;所述的滑道上设置有容纳第一凸起的第二凹槽;所述的伸缩弹簧一端套在与平尾梁相固定弹簧螺栓上,另一端套在第一柱体上;所述的盖板一端通过固定端与平尾梁相固定,另一端设置一矩形板;所述的走形圆铁一端插入固定端上所设置圆孔内,另一端嵌入行槽所设置的滑槽内;所述的走形圆铁为一柱体两端经折弯形成;所述的挡块一端与滑道相固定,另一端具有第四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固定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片、弹簧螺栓、挡块、伸缩弹簧、行槽、走形圆铁、滑道、盖板;其中,所述的插接片呈折弯V字型,一端与垂尾梁相固定,另一端设置有一倾斜面和第一凹槽;所述的行槽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第一柱体和滑槽;所述的第二凸起一端呈楔形,另一端具有内凹的弧形槽;所述的滑道上设置有容纳第一凸起的第二凹槽;所述的伸缩弹簧一端套在与平尾梁相固定弹簧螺栓上,另一端套在第一柱体上;所述的盖板一端通过固定端与平尾梁相固定,另一端设置一矩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锐徐兴国魏国华张凤伟王红州胡亮亮陈李萍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遁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