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渡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76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包围轨道式轨道导引的车辆、特别是磁悬浮列车的轨道末端之间的活动式渡线,包括一用于换轨的可S形变形的道岔(1),它在一半长度位置上具有一带垂直转轴的轴承(4,6),所述轴承沿弯曲道岔(1)的纵向不能移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的活动式渡线(Gleisverbindung)。这种类型的活动式渡线既用于车辆在相邻行车轨道上的换轨,也用于同一行车轨道两个端头之间的轨道连接。在DE 4416819C2中介绍了一种渡线,其中每个轨道末端可以从一弯曲梁向相邻轨道的末端方向弹性弯曲,其可弯曲的末端可相互对齐,以形成渡线,并且其与弯曲梁的可弹性弯曲的末端邻接的梁可背离相邻轨道向外弹性弯曲。这里为了切换到一相邻的轨道上既必须使两个轨道外端向外弯曲,并且为了换轨还必须使两个轨道末端向内弯曲。为此需要许多弯曲装置,它们必须在不同的点实现不同大小的运动。由DE 19631324C1已知一种在包围轨道式的(fahrwegumgreifende)、轨道引导的车辆的轨道之间的过渡连接装置,其中同样存在带有许多相同类型的活动轨道元件的弯曲道岔,这些轨道元件相互平行分布并通过许多连接元件机械铰接或按逻辑功能相互连接。即使在这种过渡连接装置中也分别进行和操纵至少四个轨道末端作为弯曲道岔。此外在两份文献DE 19800908C1和DE 19800909C1中介绍了用于磁悬浮列车轨道的换轨装置,其中为了安装换轨装置,有关轨道的末端做成弯曲梁,并且外连接梁的偏移无变形地进行。为此在标准的轨道和转接元件之间存在的旋转轴承,它们可以锁紧,以产生弯曲。在这种属于现有技术的结构中,两个弯曲道岔的末端分别相互连接,这里两个反向承载的弯曲道岔的连接是有问题的,并且需要跨接比较大的膨胀间隙。对于这种膨胀间隙的桥接特别地采用竖旋桥(Klappbruecke)。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推荐一种活动式渡线,这种渡线中不存在所提到的问题,并且特别是避免交接部位的不连续性。在权利要求1中给出了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案。从属权利要求2至6为有利的实施形式。按照本专利技术,建议只采用一个带有所谓的曲率转换的用于换轨的可S形变形的弯曲道岔,它在一半长度位置上具有一带垂直转轴的轴承,轴承在弯曲道岔的长度方向不能运动。本专利技术推荐的方案的特别的优点是,不必象在现有技术中那样将两个弯曲道岔的末端(浮动轴承)相互锁紧,而只需将一个弯曲道岔的末端相对于轨道的固定末端(固定轴承)锁紧。由于将浮动轴承分配到弯曲道岔的两端膨胀间隙明显减小,因此用于跨接膨胀间隙的竖旋桥可以设计得更简单和更小,或者甚至完全取消。此外完全避免由于温度和车辆的作用,在转换时在弯曲线内的不连续性,或者相对于目前已有的方案来说明显减小。此外由于只采用一个弯曲道岔,与迄今为止的结构相比还取消了一个固定轴承。借助于附附图说明图1至4举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表示图1 带一交叉道岔的换轨装置a)在第一换轨位置b)在第二换轨位置图2 带一移动道岔的轨道连接和转换装置a)在第一轨道连接位置b)在第二轨道连接位置c)在用于从轨道连接到轨道转换或反过来的功能变换的中间位置d)在第一换轨位置e)在第二换轨位置图3 带移动道岔和移动梁的过渡点a)在双轨道连接位置b)在功能转换的中间位置c)在第一换轨位置d)在第二换轨位置图4 带移动道岔的交叉连接装置a)在用于三个平行轨道的中间一个的轨道连接位置b)在用于功能转换的中间位置c)在从中间位置b)出发的第一换轨位置d)在从中间位置b)出发的第二换轨位置在图中,弯曲道岔1一方面呈现为直线连接,另一方面呈现为具有不同弯曲方向的S形。弯曲道岔1分别通过一端头支座(widerlager)2与轨道3的末端连接。在图1中弯曲道岔1在一半长度处具有一固定轴承4,它位于两个相互平行地设置的轨道3之间的中心线上。按图1a),固定点7至10用来产生S形弯曲线。在按图1b)反向弯曲时它们是固定点7′至10′。在图2至4中代替按图1的固定轴承4设有一所谓的二位轴承(bivalente Lager)6,用该轴承,弯曲道岔1垂直于轨道的纵向可以移动。对于按图2a)、2b)、3a)和4a)的轨道连接,以及对于建立按图2d)、2e)、3c)、3d)、4c)和4d)的S形弯曲道岔,这个二位轴承6当然相应地锁紧。在图2和3中表示双行驶轨道情况的原理图,在图4中表示其数量可任意扩大的、例如三个平行轨道的原理图。另外图3还表示出一移动梁5,它按图3a)具有轨道连接功能、按图3b)至d)平行地向外移动,以给要移动到中间位置的可横向移动的弯曲道岔1提供位置。图形标记表1 弯曲道岔 2 端头支座3 轨道 4 固定轴承5 移动梁 6 二位轴承7-10用来产生具有变化的曲率的弯曲道岔1的S形弯曲线的固定点7′-10′用来产生具有变化的曲率的弯曲道岔1的S形弯曲线的固定点权利要求1.用于包围轨道式轨道导引的车辆、特别是磁悬浮列车的轨道末端之间的活动式渡线,包括一用于换轨的可S形变形的弯曲道岔(1),它在一半长度位置上具有一带垂直转轴的轴承(4,6),所述轴承沿弯曲道岔(1)的纵向不能运动。2.按权利要求1的活动式渡线,其特征为所述弯曲道岔(1)既用作直线形轨道连接,也用作S形弯曲的换轨装置(参见图2至4)。3.按权利要求1或2的活动式渡线,其特征为所述弯曲道岔(1)可在两个方向S形弯曲,以用作交叉道岔(参见图1)。4.按权利要求1、2或3的活动式渡线,其特征为所述带有垂直转轴的轴承做成固定轴承(4),因此做得只能绕垂直轴转动(参见图1)。5.按权利要求1、2或3的活动式渡线,其特征为所述轴承作为二位轴承(6)垂直于轨道(3)的纵向可以移动,并可锁定在轨道连接和换轨功能上(参见图2至4)。6.按权利要求5的活动式渡线,其特征为除弯曲道岔(1)以外还存在至少一个相邻的直线形移动梁,它和弯曲道岔(1)一样垂直于轨道(3)的纵向可以移动(参见图3)。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包围轨道式轨道导引的车辆、特别是磁悬浮列车的轨道末端之间的活动式渡线,包括一用于换轨的可S形变形的道岔(1),它在一半长度位置上具有一带垂直转轴的轴承(4,6),所述轴承沿弯曲道岔(1)的纵向不能移动。文档编号E01B25/00GK1425093SQ01808218 公开日2003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30日专利技术者卡尔·菲希特纳, 弗兰茨·皮希尔梅尔, 米夏埃尔·舍特尔 申请人:蒂森克鲁伯快速运输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包围轨道式轨道导引的车辆、特别是磁悬浮列车的轨道末端之间的活动式渡线,包括一用于换轨的可S形变形的弯曲道岔(1),它在一半长度位置上具有一带垂直转轴的轴承(4,6),所述轴承沿弯曲道岔(1)的纵向不能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尔菲希特纳弗兰茨皮希尔梅尔米夏埃尔舍特尔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鲁伯快速运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