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762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捣镐(4),它具有一个平的捣镐斜面(3),该斜面与镐掌(2)的正面(1)形成一锐角α。捣镐斜面(3)沿捣镐的纵向一方面由镐掌下边缘(6),另一方面由该斜面(3)与镐体整个后部(20)相切所形成的镐体交截线(22)所限定。位于捣镐斜面(3)上的基准线(15)与镐体终端线(11)之间的距离(b)小于该基准线(15)与捣镐斜面(3)上距镐掌下边缘(6)最远的终点(A)之间的距离(a)。这样既能保证捣镐(4)易于捣入道碴,又能保证更好地固定硬质合金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捣固车用的一种捣镐,用于捣实位于轨道下面的道碴。捣镐的镐体沿捣固方向由前部和后部组成。镐体下端有镐掌,其下边缘与镐体相隔一定距离。镐掌背面之前是镐掌正面,其中镐体与镐掌的背面形成一条共同的平行于镐掌下边缘的镐体终端线。
技术介绍
US5261763号专利介绍了这样一种捣镐,其中,为了优化耐磨强度,镐掌上和镐体下端均固定有硬质合金片。镐体下端是弯曲的并具有一个阶梯形缺口,用于安装镐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要创造一种本文前言所述类型的捣镐,要求这种捣镐有最佳的耐磨强度,并在捣入道碴时只有较小的捣入阻力。这个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捣实位于轨道下面的道碴用的捣固车捣镐来解决,该捣镐的镐体沿捣固方向由一前部和一后部组成,在镐体下端有一镐掌,其下边缘与镐体相隔一定距离,在镐掌背面之前是镐掌正面,其中,镐体与镐掌的背面形成一条共同的平行于镐掌下边缘的镐体终端线,按照本专利技术,a)该捣镐上有一个与镐掌正面成一锐角并形成一平面的捣镐斜面,这个斜面沿捣镐的纵向由镐掌下边缘和该斜面与镐体整个后部相交截所形成的交截线所限定,b)位于捣镐斜面上的一条基准线与镐体终端线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基准线与捣镐斜面的距镐掌下边缘有最大间距的上部终点之间的距离,其中,该基准线是一个垂直于镐掌正面并通过镐掌上边缘延伸的基准面与所述捣镐斜面之间形成的一条交截线。基于本专利技术捣镐的上述结构,就可以将捣镐下端制成非常陡的楔形,以减少捣入阻力。提高镐体斜面使之超过镐掌上边缘,就可以缩小镐体的总横断面,而不影响所需的强度。将捣镐的斜面做成平的面,就可以优良的方式避免有容易产生较大磨损的弯折线。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有利设计,上部终点A和基准线之间的间距较基准线与镐体终端线之间的间距大20%到50%。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设计,所述锐角α大约在45°到60°之间。按照本专利技术又一有利设计,所述捣镐斜面和镐掌正面全部由一些硬质合金片覆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有利设计,所述基准线至少较镐体终端线短40%。比较有利的是,所述基准线与镐掌背面的距离小于镐掌的厚度。另外比较有利的是所述镐掌与镐体锻制成一体。此外,所述镐掌的正面与镐体的限界线比较有利地可位于一个共同的平面内。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2和4分别为捣镐下部的侧视图和背视图;图3为沿图4中切割线III剖切得到的纵断面图;图5为沿图4中切割线V剖切得到的横断面图;图6为捣镐另一个变型的背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在镐掌2的正面1和捣镐4的斜面3上均覆盖有一些硬质合金片5,以提高耐磨性。为视图更清楚起见,在图3至5中未示出这些硬质合金片。具有下边缘6的镐掌2,其背面7和镐掌2上边缘8均过渡到一个镐体9中。该镐体沿捣固方向18有一个前部19和一个后部20。镐掌2和镐体9被锻造成一体。捣镐斜面3沿捣镐的纵向21,由镐掌背面7的下部形成的下部区段10与一个用镐体终端线11与上述下部区段10隔开的上部区段12(由镐体切线22所限定)组成。镐体切线22在镐体后部20有一个上部终点A。这个终点与镐掌下边缘6相隔的距离最远。捣镐斜面3与镐掌正面1之间形成一个大约30°的角α。这个角度在大约25°到35°之间变化是适宜的。捣镐斜面3形成一个平面13,这意味着每条位于平面13内垂直于镐掌下边缘6的线都是直线。垂直于镐掌正面1并通过镐掌2上边缘8的基准面14与捣镐斜面3之间的切线称为基准线15(图4)。该基准线15与上部终点A的距离a大于其与镐体终端线11之间的距离b。距离a较距离b约大20%到约50%是适宜的。如图4特别所示,基准线15至少较镐体终端线11短40%。从图5可以看出,基准线15与镐掌背面7之间的距离c小于镐掌2的厚度d。这样捣镐4的横断面就较小,从而使之更易于捣入道碴。从图1和3可见,镐掌2的正面1与镐体9的限界线16位于一个共同的平面17内。在图6所示的捣镐变型中,镐掌2对镐体9是不对称的。权利要求1.一种捣实位于轨道下面的道碴用的捣固车捣镐(4),其镐体(9)沿捣固方向(18)由一前部和一后部(19,20)组成,在镐体下端有一镐掌(2),其下边缘(6)与镐体(9)相隔一定距离,在镐掌背面(7)之前是镐掌正面(1),其中,镐体(9)与镐掌的背面(7)形成一条共同的平行于镐掌下边缘(6)的镐体终端线(11),其特征在于a)该捣镐上有一个与镐掌正面(1)成一锐角α并形成一平面(13)的捣镐斜面(3),这个斜面沿捣镐的纵向(21)由镐掌下边缘(6)和该斜面与镐体整个后部(20)相交截所形成的交截线(22)所限定,b)位于捣镐斜面(3)上的一条基准线(15)与镐体终端线(11)之间的距离(b)小于该基准线(15)与捣镐斜面(3)的距镐掌下边缘(6)有最大间距的上部终点(A)之间的距离(a),其中,该基准线(15)是一个垂直于镐掌正面(1)并通过镐掌(2)上边缘(8)延伸的基准面(14)与所述捣镐斜面(3)之间形成的一条交截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捣镐,其特征在于上部终点(A)和基准线(15)之间的间距(a)较基准线(15)与镐体终端线(11)之间的间距(b)大20%到5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捣镐,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α大约在45°到6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捣镐,其特征在于所述捣镐斜面(3)和镐掌正面(1)全部由一些硬质合金片(5)覆盖。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捣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线(15)至少较镐体终端线(11)短40%。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捣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线(15)与镐掌背面(7)的距离(c)小于镐掌(2)的厚度(d)。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捣镐,其特征在于所述镐掌(2)与镐体(9)锻制成一体。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捣镐,其特征在于所述镐掌(2)的正面(1)与镐体(9)的限界线(16)位于一个共同的平面(17)内。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捣镐(4),它具有一个平的捣镐斜面(3),该斜面与镐掌(2)的正面(1)形成一锐角α。捣镐斜面(3)沿捣镐的纵向一方面由镐掌下边缘(6),另一方面由该斜面(3)与镐体整个后部(20)相切所形成的镐体交截线(22)所限定。位于捣镐斜面(3)上的基准线(15)与镐体终端线(11)之间的距离(b)小于该基准线(15)与捣镐斜面(3)上距镐掌下边缘(6)最远的终点(A)之间的距离(a)。这样既能保证捣镐(4)易于捣入道碴,又能保证更好地固定硬质合金片。文档编号E01B27/12GK1432689SQ0310078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7日专利技术者约瑟夫·陶依尔, 弗里德里克·佩特尔 申请人:弗兰茨普拉塞铁路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捣实位于轨道下面的道碴用的捣固车捣镐(4),其镐体(9)沿捣固方向(18)由一前部和一后部(19,20)组成,在镐体下端有一镐掌(2),其下边缘(6)与镐体(9)相隔一定距离,在镐掌背面(7)之前是镐掌正面(1),其中,镐体(9)与镐掌的背面(7)形成一条共同的平行于镐掌下边缘(6)的镐体终端线(11),其特征在于: a)该捣镐上有一个与镐掌正面(1)成一锐角α并形成一平面(13)的捣镐斜面(3),这个斜面沿捣镐的纵向(21)由镐掌下边缘(6)和该斜面与镐体整个后部(20)相交截所形成的交截线(22)所限定, b)位于捣镐斜面(3)上的一条基准线(15)与镐体终端线(11)之间的距离(b)小于该基准线(15)与捣镐斜面(3)的距镐掌下边缘(6)有最大间距的上部终点(A)之间的距离(a),其中,该基准线(15)是一个垂直于镐掌正面(1)并通过镐掌(2)上边缘(8)延伸的基准面(14)与所述捣镐斜面(3)之间形成的一条交截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瑟夫陶依尔弗里德里克佩特尔
申请(专利权)人:弗兰茨普拉塞铁路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T[奥地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