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心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65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道岔长心轨的尖端结构,属铁路道岔制造领域。长心轨的轨头踏面的端面滞后防跳台的端部。优点:一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受力条件、改进了断面强度,从而解决了可动心轨辙叉长心轨的心轨尖端应力集中较高的问题,使长心轨的最大应力值降低45%;二是安全、可靠、长寿命,其使用寿命长达8年以上,不仅提高线路运行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使生产厂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道岔长心轨的尖端结构,属铁路道岔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60kg/m钢轨12号I型(VZ200)可动心长心轨,该长心轨的尖端结构为轨头踏面的端部与防跳台的端部相对,由于长心轨自轨头宽度20mm起开始受力,恰好形成了应力集中,见附图3和4,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疲劳断裂的现象,其使用寿命不足一年,不仅造成了具大的经济浪费,更重要的对列车的行车安全直接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见附图5和6。后经实际的测量及理论分析其受力断面应力较大导致断裂,故此如何解决长心轨由于应力集中所导致的疲劳断裂现象成为本
想要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设计目的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长心轨应力集中所导致的长心轨疲劳断裂的缺陷,而且能够满足铁路提速的根本要求-----安全、可靠、长寿命。设计方案在现有长心轨的基础上,1、长心轨自轨头宽度20mm起开始受力,故改进长心轨尖端小断面相对支撑的受力位置使其受力断面后,移则利于降低其应力。由于受力的20mm及其以后断面位置更靠近后支点,有利于减小长心轨在两支点间的弯距。2、改进长心轨小断面处断面形式,提高其结构强度。改进设计相比原设计20mm断面面积增加约13%;相对X轴的惯性矩增加约22%,即改进设计较明显的提高了心轨的断面强度。3、为了达到于心轨配套的要求,改进翼轨与长心轨的配合形式,长心轨的理论起点向后移动后,为了满足与翼轨的配合,特种断面翼轨与心轨的密贴段也向后端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同时还须保证移动后长心轨转换柄与翼轨轨底不发生干涉,这样即满足了心轨的密贴又满足了心轨转换设备的安装。其技术方案新型长心轨,轨头踏面(3)的端面滞后防跳台(1)的端部。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一是安全、可靠、长寿命,其使用寿命长达8年以上,不仅提高线路运行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使生产厂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二是长心轨高可靠性的心轨尖端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受力条件、改进了断面强度,从而解决了可动心轨辙叉长心轨的心轨尖端应力集中较高的问题,使长心轨的最大应力值降低45%,详见下表 附图说明图1是长心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
技术介绍
中长心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
技术介绍
中长心轨断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2。1、措施及工艺步骤工艺流程下料→锯切→转换柄压型段机加工→转换柄热锻成型→防跳台的热锻成型→正火→调直→锯前端头→跟端热锻成型→铣转换柄外形轮廓→铣转换柄两侧面→铣防跳台两侧面→号孔→钻孔→短肢侧轨底水平铣切→长肢侧轨底水平铣切→铣防跳面上表面→数控铣长肢轨头工作边→数控铣短肢轨头工作边→数控铣轨顶面→跟端压型段轨顶面及两侧面刨切→刨切短肢侧与短心轨密贴段的轨头侧面→矫正加工变形并顶弯→检查轨头侧面及轨底轨顶面的平顺度→与短心轨组装→整体精加工。2、新型长心轨由防跳台1、转换柄2、轨头踏面3、轨肢4和轨腰5构成,轨头踏面3的端面滞后防跳台1的端部。位于转换柄(2)两侧的两岔枕支点间的间距为600~650mm(600mm、610mm、620mm、630mm、640mm、650mm)。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轨头踏面3的端面滞后防跳台1的端部100~1000mm范围内任何一点均可。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轨头踏面(3)的端面自防跳台(1)中的支点起后滞100~160mm范围内任何一点均可。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轨头踏面3的端面与转换柄2的一侧面相对。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位于转换柄(2)两侧的两岔枕支点间的间距为600mm。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位于转换柄(2)两侧的两岔枕支点间的间距为650mm。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专利技术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仅限于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内的专利技术创造,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长心轨,其特征是轨头踏面(3)的端面滞后防跳台(1)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长心轨,其特征是轨头踏面(3)的端面滞后防跳台(1)的端部100~1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长心轨,其特征是轨头踏面(3)的端面与转换柄(2)的一侧面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长心轨,其特征是轨头踏面(3)的端面自防跳台(1)中的支点起后滞100~16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长心轨,其特征是位于转换柄(2)两侧的两岔枕支点间的间距为600~65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长心轨,其特征是轨头踏面(3)的端面滞后防跳台(1)的端部100~1000m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道岔长心轨的尖端结构,属铁路道岔制造领域。长心轨的轨头踏面的端面滞后防跳台的端部。优点一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受力条件、改进了断面强度,从而解决了可动心轨辙叉长心轨的心轨尖端应力集中较高的问题,使长心轨的最大应力值降低45%;二是安全、可靠、长寿命,其使用寿命长达8年以上,不仅提高线路运行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使生产厂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文档编号E01B7/00GK1587518SQ20041005839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3日专利技术者刘皓, 车伟, 邹小魁, 李志龙 申请人: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长心轨,其特征是:轨头踏面(3)的端面滞后防跳台(1)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皓车伟邹小魁李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