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自动对接充电的无线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1119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10:42
一种能够自动对接充电的无线供电系统,属于无线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供电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供电系统为有线供电、不安全、不能自动对接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无线的、安全的、能够自动对接的供电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能够自动对接充电的无线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端和受电端,供电端为固定端,受电端为移动端;一号电动机用于控制升降台的升降,二号电动机用于控制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水平移动,供电接头与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连接;一号红外传感器、一号电动机和二号电动机均与微处理器连接;二号红外传感器与蓄电池连接,二号红外传感器与微处理器无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尤其应用于为起重机伸缩臂上的移动设备进行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自动对接充电的无线供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供电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对伸缩臂上可移动设备的传统供电方式是采用电缆卷筒,可移动设备通过电缆直接连接电源来实现对可移动设备的供电。由于电缆金属材质的特性以及伸缩臂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对恶劣等因素,电缆在经过多次弯折以后很容易发生折断,从而无法对可移动设备进行供电,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就需要一种无线的、安全的、能够自动对接的供电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供电系统为有线供电、不安全、不能自动对接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无线的、安全的、能够自动对接的供电系统。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能够自动对接充电的无线供电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能够自动对接充电的无线供电系统,它包括供电端1和受电端2,所述的供电端1为固定端,受电端2为移动端;所述的供电端1包括供电端壳体3、一号红外传感器4、微处理器5、一号电动机6、升降台7、二号电动机8、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9和供电接头10,所述的一号红外传感器4、微处理器5、一号电动机6、升降台7、二号电动机8、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9和供电接头10位于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能够自动对接充电的无线供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自动对接充电的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供电端(1)和受电端(2),所述的供电端(1)为固定端,受电端(2)为移动端;所述的供电端(1)包括供电端壳体(3)、一号红外传感器(4)、微处理器(5)、一号电动机(6)、升降台(7)、二号电动机(8)、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9)和供电接头(10),所述的一号红外传感器(4)、微处理器(5)、一号电动机(6)、升降台(7)、二号电动机(8)、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9)和供电接头(10)位于供电端壳体(3)的内部,所述的一号电动机(6)的输出端与升降台(7)连接,用于控制升降台(7)的升降,所述的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9)固定在升降台(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自动对接充电的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供电端(1)和受电端(2),所述的供电端(1)为固定端,受电端(2)为移动端;所述的供电端(1)包括供电端壳体(3)、一号红外传感器(4)、微处理器(5)、一号电动机(6)、升降台(7)、二号电动机(8)、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9)和供电接头(10),所述的一号红外传感器(4)、微处理器(5)、一号电动机(6)、升降台(7)、二号电动机(8)、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9)和供电接头(10)位于供电端壳体(3)的内部,所述的一号电动机(6)的输出端与升降台(7)连接,用于控制升降台(7)的升降,所述的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9)固定在升降台(7)上,所述的二号电动机(8)与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9)连接,用于控制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9)水平移动,所述的供电接头(10)与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9)连接且供电接头(10)伸出供电端壳体(3)外;所述的一号红外传感器(4)、一号电动机(6)和二号电动机(8)均与微处理器(5)连接;所述的受电端(2)包括受电端壳体(18)、受电接头(19)、蓄电池(20)和二号红外传感器(21),所述的蓄电池(20)、和二号红外传感器(21)均位于受电端壳体(18)的内部,所述的受电接头(19)与蓄电池(20)连接且受电接头(19)伸出受电端壳体(18)外,所述的二号红外传感器(21)与蓄电池(20)连接,所述的二号红外传感器(21)与微处理器(5)无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自动对接充电的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电接头(10)包括供电接头壳体(11)、三号电动机(12)、伸缩导轨(13)、供电接头插片(14)、第一防水挡板(16)和n个第一复位弹簧(15),所述的供电接头壳体(11)的内端固定在丝杠丝母水平移动副(9)上,所述的三号电动机(12)、伸缩导轨(13)、供电接头插片(14)、第一复位弹簧(15)和第一防水挡板(16)均位于受电接头壳体(1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宝战岭马俊杰王玉静迟明赫柳长源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