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控智能单车试风系统,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单车试风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且已有的单车试验器具有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操作的缺点而提出的,包括:计算机;设置在铁路股道上的第一地坑,第一地坑内设置有试验台位终端,试验台位终端包括控制箱、升降汽缸、出风管、机能风缸、风源进风孔、风源减压阀;控制箱包括一个进风口和N个出风阀,风源进风孔通过风源减压阀与控制箱的进风口连接;铁路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地坑,第二地坑中设置有制动缸传感器;制动缸传感器用于通过风源管的第二端与列车的制动缸连接;制动缸传感器具有电缆接口,用于通过电缆将采集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计算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构建单车试验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控智能单车试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制动缸单车试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控智能单车试风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铁路列车制动测试一般由人工手动完成,测试过程中由工人手持操纵把位手柄,作各种制动与缓解动作,并依铁道部标准逐项实施检查,记录风压、声音、长度等一系列的相关数据,再通过复杂的经验性判断,确定列车能否符合铁道部单车试验要求。在铁路列车全面提速和行业科技创新保安全的形势下,这样的检测方法已经很难适应铁路车辆检修的技术要求。从铁路全面提速开始,铁路科研单位开始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研制新的单车试验设备。随后各类单车试验器、单车试风系统逐步投入使用。然而,现有的单车试风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对传感器和网络服务器都没有充分利用,在数据统计方面仍然呈现零散的人工统计,难以将试验测算过程与数据统计、网络传输结合。并且现有的单车试验器具有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操作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单车试风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难以将测算过程与数据统计、网络传输结合,且已有的单车试验器具有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操作的缺点,而提出一种集控智能单车试风系统,包括:计算机;设置在铁路股道上的第一地坑,第一地坑内设置有试验台位终端,试验台位终端包括控制箱、升降汽缸、出风管、机能风缸、风源进风孔、风源减压阀;其中升降汽缸的上部与控制箱的底部连接,升降汽缸的底部固定在第一地坑的地面上;控制箱包括一个进风口和N个出风阀,风源进风孔通过风源减压阀与控制箱的进风口连接,控制箱上还设置有N个按钮,用于选择N个出风阀中的其中一个开启;N为正整数;出风管的一端内径与出风阀相适配,另一端内经与机能风缸的进风口相适配;机能风缸的出风口连接风源管的第一端;铁路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地坑,第二地坑中设置有制动缸传感器;制动缸传感器用于通过风源管的第二端与列车的制动缸连接;制动缸传感器具有电缆接口,用于通过电缆将采集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计算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设置在地坑中,可以将控制箱进行升降,既解决了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也便于操作。2、通过传感器采集必要数据,并且通过电缆、网络线路将采集到的数据同步给计算机和服务器,利于数据的处理和共享,提高了智能化的程度;3、将风源相关的部件和传感器部件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地坑中,在管道布设方面更加自由;4、使用时工作人员仅需连接风源管、出风管即可,操作非常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集控智能单车试风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地坑、第二地坑的布局示意图;图3为第一地坑内试验台终端的结构图;图4为第一地坑在俯视视角下的示意图;图5为控制箱打开时的示意图;图6为图3的试验台终端从另一视角下观察的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服务器建立的数据库的图形界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集控智能单车试风系统,包括:计算机101;设置在铁路股道上的第一地坑117,第一地坑117内设置有试验台位终端102,试验台位终端102包括控制箱105、升降汽缸106、出风管107、机能风缸108、风源进风孔、风源减压阀109;其中升降汽缸106的上部与控制箱105的底部连接,升降汽缸106的底部固定在第一地坑117的地面上;控制箱105包括一个进风口和N个出风阀,风源进风孔通过风源减压阀109与控制箱的进风口连接,控制箱105上还设置有N个按钮113,用于选择N个出风阀112中的其中一个开启;N为正整数;出风管107的一端内径与出风阀112相适配,另一端内经与机能风缸的进风口相适配;机能风缸108的出风口连接风源管118的第一端;铁路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地坑111,第二地坑111中设置有制动缸传感器;制动缸传感器用于通过风源管118的第二端与列车103的制动缸连接;制动缸传感器具有电缆接口,用于通过电缆将采集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计算机。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列车停103靠在铁路股道附近,股道上设置有第一地坑117和第二地坑111。地坑引出电缆线路连接到计算机101,使计算机能够获取测量得到的数据。图3中,升降汽缸106可以让试验台位终端整体上升,原理可以是,试验台位终端下部有底板,底板有镂空部分,汽缸通过镂空部分固定在地坑的底部地面上,这样通过气缸作用可以让试验台位终端整体随着底板的带动向上运动,这样设置可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其中控制箱105外壳可以打开,如图5所示,打开后可以看到出风阀112,出风阀112有多个,每一个对应控制箱105上的按钮113,不同的出风阀对应的参数也不同,可以由操作人员自由选择。通过按钮选择出风阀可以由电气原理制成也可以由机械原理制成,例如由电气原理制成时可以是类似于译码器的原理,或者是电气开关的原理,按下为通路,弹起为断路。由机械原理可以是通过按下和弹开来调节出风阀出风通路的通常与阻塞。总之都是常见的现有技术,目前的铁路运输大多也是这样设置,此处不做详述。出风管107用来连接出风阀和机能汽缸,作用是为汽缸提供进气,然后机能汽缸108能够存储并向外输出风压,来为后续的测试提供条件。风源进风孔由于图中的遮挡效果,未予画出。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地坑117和第二地坑111是通过风源管118连接的,风源管一端连接机能风缸108,然后通过地下管路从第二地坑111中引出,然后工作人员可以将引出的风源管连接到列车103的制动缸上。连接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制动缸传感器也连接进去,这样制动缸传感器可以获取风压等数据。图2中未示出制动缸传感器,制动缸传感器是设置在风源管103和列车制动缸的连接处的,这种传感器是很常见的部件,与列车、风源管的连接关系也与现有技术一致,都是已经普遍使用的接法,本技术没有针对此处进行改进,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改进点在第一地坑117内部各部件的设置以及与计算机的连接关系。制动缸传感器还通过电缆连接到计算机。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第一地坑的底部设置有集水凹槽115。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集控智能单车试风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服务器通过网络电缆与所述计算机连接。服务器用来存储通过计算机上传的单车试验报表以及试验数据。由于列车行驶的路况不同,各列检所进行试验的参数不同,因此需要灵活的设置试验参数。对于试验操作人员、车次进行编码显示,并存入数据库,在每次试验时,需要将试验的数据详细记录以备查询,可以按日期、车次、班组、操作员的任意组合进行查询,在出现问题时可以方便的分析原因。下面列举一个建立数据库记录试风数据的实例:在计算机上建立一个access库存放数据,例如名称可以为“智能单车试风数据库”,在“控制面板”中选择ODBC数据源,建立表格模板,输入名称、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长度。建立试验数据、试验参数、列车代码、操作员代码的模板。通过指令SQLConnect(DeviceID,“表N”,“table”)来在数据库中建立表格。通过指令SQLInsert(DeviceID,“表N”,“bind1”)来连接所需要试验数据的变量。之后可以再通过数据库查询功能查询已经建立的表格信息。数据库的界面可以如图7所示。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控智能单车试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设置在铁路股道上的第一地坑,第一地坑内设置有试验台位终端,试验台位终端包括控制箱、升降汽缸、出风管、机能风缸、风源进风孔、风源减压阀;其中升降汽缸的上部与控制箱的底部连接,升降汽缸的底部固定在第一地坑的地面上;控制箱包括一个进风口和N个出风阀,风源进风孔通过风源减压阀与控制箱的进风口连接,控制箱上还设置有N个按钮,用于选择N个出风阀中的其中一个开启;N为正整数;出风管的一端内径与出风阀相适配,另一端内经与机能风缸的进风口相适配;机能风缸的出风口连接风源管的第一端;铁路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地坑,第二地坑中设置有制动缸传感器;制动缸传感器用于通过风源管的第二端与列车的制动缸连接;制动缸传感器具有电缆接口,用于通过电缆将采集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计算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控智能单车试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设置在铁路股道上的第一地坑,第一地坑内设置有试验台位终端,试验台位终端包括控制箱、升降汽缸、出风管、机能风缸、风源进风孔、风源减压阀;其中升降汽缸的上部与控制箱的底部连接,升降汽缸的底部固定在第一地坑的地面上;控制箱包括一个进风口和N个出风阀,风源进风孔通过风源减压阀与控制箱的进风口连接,控制箱上还设置有N个按钮,用于选择N个出风阀中的其中一个开启;N为正整数;出风管的一端内径与出风阀相适配,另一端内经与机能风缸的进风口相适配;机能风缸的出风口连接风源管的第一端;铁路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地坑,第二地坑中设置有制动缸传感器;制动缸传感器用于通过风源管的第二端与列车的制动缸连接;制动缸传感器具有电缆接口,用于通过电缆将采集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计算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张磊,邵华清,李晶,杨松涛,孟凡波,
申请(专利权)人:佳木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