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翻盖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41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发动机翻盖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定模具与基座之间的若干水平放置的转轴,转轴相互平行,转轴上分布有一组第一凸轮;相邻的第一凸轮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凸轮;第一凸轮的上方与第二凸轮的上方均设有气缸;气缸的缸体均固定在定模具的下表面;气缸的活塞杆均向下穿过活塞板和缸体,活塞杆分别与对应的凸轮相抵;气缸缸体与活塞板之间均设有复位弹簧,活塞杆均开有进气孔,活塞杆上均正对设置有两个斜向上的出气孔,活塞杆内部设有管用于连通进气孔与出气孔;转轴的左端均设有互相啮合的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翻盖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目的在于解决顶杆与产品之间的粘连问题。

Ejection mechanism for injection mold of engine flip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injection mold, in particular discloses an ejection mechanism for an injection mold for an engine capping, which comprises a number of rotating shafts arranged horizontally between a fixed mold and a base, the rotating shafts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a set of first cams are distributed on the rotating shafts; a second ca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acent first cams; A cylinder is arranged above the cam and above the second cam; the cylinder block of the cylinder is fix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xed die; the piston rod of the cylinder passes downward through the piston plate and the cylinder block, and the piston rod is opposed to the corresponding cam respectively; and a reset sp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ylinder block and the piston plate, and the piston rod has an air inlet hole and a piston rod. Two oblique upward air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piston rod, and a pip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piston rod for connecting the air inlet hole and the air outlet hole; the left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meshing gear; an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jecting mechanism for an injection mold for an engine cover turning, which aims to solve the adhesion problem between the ejector rod and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动机翻盖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发动机翻盖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塑料件产品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成型模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注塑模具由动模具和定模具两部分组成,动模具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具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具与定模具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腔室,将热熔后的塑料经过浇注系统注入腔室内,经过冷却成型形成所需的产品。开模时动模具和定模具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顶出机构的顶杆位于腔室内,在产品冷却成型时,顶杆与产品之间会出现粘连的情况,人工取下时可能会出现受力不均,从而导致产品的表面出现划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翻盖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目的在于解决顶杆与产品之间的粘连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方案为:用于发动机翻盖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定模具与基座之间的若干水平放置的转轴,转轴相互平行,转轴上分布有一组第一凸轮;相邻的第一凸轮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凸轮,第一凸轮远端外轮廓与第二凸轮的远端外轮廓之间成夹角;第一凸轮的上方与第二凸轮的上方均设有气缸,气缸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位于第一凸轮的正上方,第二气缸位于第二凸轮的正上方;气缸的缸体均固定在定模具的下表面;气缸的活塞杆均向下穿过活塞板和缸体,活塞杆分别与对应的凸轮相抵;气缸缸体的内壁上端与活塞板之间均固设有复位弹簧,活塞杆中部均开有进气孔,进气孔位于活塞板的上方,活塞杆的上端均正对设置有两个斜向上的出气孔,活塞杆内部设有管道,进气孔与出气孔通过管道连通;转轴的左端均设有互相啮合的齿轮,第一根转轴的左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本方案的基本原理为:模具中的产品冷却成型后,将动模具分离,启动电机。电机通过输出轴驱动第一根转轴顺时针转动,第一根转轴通过啮合的齿轮传动,从而驱动转轴同步转动,转轴的转动带动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凸轮远端外轮廓与第二凸轮远端外轮廓之间成夹角;因此,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的同时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凸轮的远端外轮廓首先与第一气缸的第一活塞杆接触。第一活塞杆与第一凸轮的最远的外轮廓接触时,第一活塞杆受力向上运动,第一活塞杆将产品顶出腔室;第一活塞杆带动第一活塞板向上运动,第一活塞板挤压气缸的上半腔室,上半腔室的压强增大,气体受压强的影响从进气孔中流入,经管道从出气孔中流出;同时,第一活塞板挤压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产生形变压缩。第一活塞杆脱离与第一凸轮的远端外轮廓接触时,复位弹簧失去第一活塞板的挤压,复位弹簧开始恢复形变并推动第一活塞板向下运动,第一活塞板带动第一活塞杆向下运动。第一活塞杆向下运动的同时,第二活塞杆在第二凸轮的推动下向上运动;此时第二活塞板挤压气缸的上半腔室,上半腔室的压强增大,气体受压强的影响从进气孔中流入,经管道从出气孔中流出,气体流动至产品的下表面;同时,第二活塞板挤压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产生形变压缩;当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的上表面平行时,由第二活塞杆推动产品继续向上运动,第二推杆与产品接触时发生碰撞,而从出气孔中流出的气体对产品施加斜向上的压力,以此来达到缓冲撞击的效果。工人将产品取下后,第二活塞杆脱离与第二凸轮的远端外轮廓接触,复位弹簧失去第一活塞板的挤压,复位弹簧开始恢复形变并推动第二活塞板向下运动,第二活塞板带动第二活塞杆向下运动。直至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均恢复至初始状态时,关闭电机,继续下一次注塑加工。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方案中将活塞杆分为两次向上顶出,利用两者交替运动,能够用力均匀的将顶杆与产品分离;且根据活塞杆设置的数量与位置,能够达到较为平衡的施加作用力,防止对产品出现损坏。本方案中的活塞杆与产品接触时利用气流先接触,形成气流缓冲层,避免活塞杆运动的速度过快而产生的撞击的力度较大,从而对产品造成损伤;同时,气流与产品接触时,可以对产品再次进行降温,避免工人取件时,产品温度过高而烫伤。进一步,活塞杆的上端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出气孔。均匀分别的出气孔,产生的气流分布更均匀,范围更广,其缓冲效果更佳;同时气流的范围越广,对与产品降温的范围更广。进一步,活塞杆的底端局均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用于活塞杆向下运动时,减小与凸轮接触时的撞击,减小活塞杆与凸轮的磨损,从而增加活塞杆与凸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齿轮的传动比均为一比一。实现转轴之间的同步转动,从而保障凸轮顶起活塞杆的时间一致,避免出现活塞杆的高度不均,产品易倾斜掉落。进一步,凸轮为盘凸轮。盘凸轮在顶起活塞杆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较小,避免产品受振动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定模具1、第一活塞杆2、第二活塞杆3、第一活塞板4、第二活塞板5、转轴6、第一凸轮7、第二凸轮8、齿轮9、电机10、复位弹簧11、第一气缸12、第二气缸13、进气孔14、出气孔15、管道16。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用于发动机翻盖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定模具1与基座之间的四根水平放置的转轴6,转轴6相互平行。如图4所示:转轴6上分布有一组第一凸轮7;相邻的第一凸轮7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凸轮8,第一凸轮7与第二凸轮8的回转中心到最远端的连线之间夹角之间为六十度。如图2所示:第一凸轮7的上方与第二凸轮8的上方均设有气缸,气缸包括第一气缸12与第二气缸13,第一气缸12位于第一凸轮7的正上方,第二气缸13位于第二凸轮8的正上方;气缸的缸体均固定在定模具1的下表面;气缸的活塞杆依次穿过活塞板和缸体向下延伸,活塞杆与活塞板之间固定连接,活塞杆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活塞杆分别与对应的凸轮相抵。气缸缸体的内壁上端与活塞板之间均固设有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一端固定在气缸缸体的内壁上端,复位弹簧11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塞板的上表面,活塞杆中部均开有进气孔14,进气孔14位于活塞板的上方,活塞杆上均设置有斜向上的出气孔15,出气孔15周向均匀分布在活塞杆上端;活塞杆中设有管道16,进气孔14与出气孔15通过管道16连通;转轴6的左端均设有互相啮合的齿轮9,第一转轴6的左端与电机10的输出轴相连。初始状态下的活塞杆均与凸轮的近端外轮廓相抵,此时活塞杆的上表面与定模具1腔室的底部的上表面平行。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模具中的产品冷却成型后,将动模具分离,启动电机10。电机10通过输出轴驱动第一转轴6顺时针转动,第一根转轴6通过啮合的齿轮9传动,从而驱动转轴6同步转动,转轴6的转动带动第一凸轮7与第二凸轮8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凸轮7远端外轮廓与第二凸轮8的远端外轮廓之间成六十度夹角,因此,第一凸轮7与第二凸轮8的同时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凸轮7的远端外轮廓首先与第一气缸12的第一活塞杆2接触。第一活塞杆2与第一凸轮7的最远的外轮廓接触时,第一活塞杆2受力向上运动,第一活塞杆2将产品顶出腔室;第一活塞杆2带动第一活塞板4向上运动,第一活塞板4挤压气缸的上半腔室,上半腔室的压强增大,气体受压强的影响从进气孔14中流入,经管道16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发动机翻盖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发动机翻盖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设置于定模具与基座之间的若干水平放置的转轴,转轴相互平行,转轴上分布有一组第一凸轮;相邻的第一凸轮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凸轮,第一凸轮远端外轮廓与第二凸轮的远端外轮廓之间成夹角;第一凸轮的上方与第二凸轮的上方均设有气缸,气缸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位于第一凸轮的正上方,第二气缸位于第二凸轮的正上方;气缸的缸体均固定在定模具的下表面;气缸的活塞杆均向下穿过活塞板和缸体,活塞杆分别与对应的凸轮相抵;气缸缸体的内壁上端与活塞板之间均固设有复位弹簧,活塞杆中部均开有进气孔,进气孔位于活塞板的上方,活塞杆的上端均正对设置有两个斜向上的出气孔,活塞杆内部设有管道,进气孔与出气孔通过管道连通;转轴的左端均设有互相啮合的齿轮,第一根转轴的左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发动机翻盖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设置于定模具与基座之间的若干水平放置的转轴,转轴相互平行,转轴上分布有一组第一凸轮;相邻的第一凸轮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凸轮,第一凸轮远端外轮廓与第二凸轮的远端外轮廓之间成夹角;第一凸轮的上方与第二凸轮的上方均设有气缸,气缸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位于第一凸轮的正上方,第二气缸位于第二凸轮的正上方;气缸的缸体均固定在定模具的下表面;气缸的活塞杆均向下穿过活塞板和缸体,活塞杆分别与对应的凸轮相抵;气缸缸体的内壁上端与活塞板之间均固设有复位弹簧,活塞杆中部均开有进气孔,进气孔位于活塞板的上方,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鼎仁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