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8331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0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单片机、存储单元、警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存储单元、告警单元和输出单元相连接;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所述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相互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可以实现传输效率高、成本低以及不易故障的优点。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vice, which mainly comprises a control unit, a driving unit and a transmission unit; the control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unit, and the driving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unit; the control unit comprises an input unit, a clock unit, a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nd a storage unit.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unit, clock unit, storage unit, alarm unit and output unit, respectively; the transmission unit comprises left transmission belt, right transmission belt, front transmission belt and rear transmission belt, the left transmission belt, right transmission belt, front transmission belt and back transmission belt. The conveyor belt is disconnected from each other, an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vice, which can realize the advantages of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low cost and not easy to break dow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
本技术涉及传输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
技术介绍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目前的自动化传输设备存在工作效率低,易故障且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以实现传输效率高、成本低以及不易故障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单片机、存储单元、警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存储单元、告警单元和输出单元相连接;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所述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相互不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路;所述警报单元包括故障报警启动器;所述故障报警启动器包括继电器K4,所述继电器K4的e端与输出接口B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b端与输出接口A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b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4的c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a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继电器K3的b端、蜂鸣器HA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与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负极接地,继电器K3的c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正极、地相连接,继电器K3的a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相连接,继电器K3的e端与三极管BG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分别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可调电阻R14的一端相连接,电解电容C4的负极接地,可调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单元与电脑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采用STM8S208RBT6单片机。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单元采用FM24C256铁电存储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光耦、三极管Q1和场效应管Q2,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间串联电阻R109,该电阻R109的两端并联电容C13,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光耦间串联电阻R108,该三极管Q1的基极上串联电阻R106,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106间串联电阻R107。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单片机、存储单元、警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存储单元、告警单元和输出单元相连接;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所述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相互不连接,以实现传输效率高、成本低以及不易故障的优点。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智能化传输设备的控制单元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智能化传输设备的驱动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单片机、存储单元、警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存储单元、告警单元和输出单元相连接;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所述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相互不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路;所述警报单元包括故障报警启动器;所述故障报警启动器包括继电器K4,所述继电器K4的e端与输出接口B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b端与输出接口A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b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4的c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a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继电器K3的b端、蜂鸣器HA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与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负极接地,继电器K3的c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正极、地相连接,继电器K3的a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相连接,继电器K3的e端与三极管BG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分别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可调电阻R14的一端相连接,电解电容C4的负极接地,可调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输入单元与电脑相连接。所述单片机采用STM8S208RBT6单片机。所述存储单元采用FM24C256铁电存储器。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光耦、三极管Q1和场效应管Q2,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间串联电阻R109,该电阻R109的两端并联电容C13,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光耦间串联电阻R108,该三极管Q1的基极上串联电阻R106,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106间串联电阻R107。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单片机、存储单元、警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存储单元、告警单元和输出单元相连接;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所述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相互不连接,以实现传输效率高、成本低以及不易故障的优点。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单片机、存储单元、警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存储单元、告警单元和输出单元相连接;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所述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相互不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路;所述警报单元包括故障报警启动器;所述故障报警启动器包括继电器K4,所述继电器K4的e端与输出接口B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b端与输出接口A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b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4的c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a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继电器K3的b端、蜂鸣器HA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负极接地,继电器K3的c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正极、地相连接,继电器K3的a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相连接,继电器K3的e端与三极管BG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分别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可调电阻R14的一端相连接,电解电容C4的负极接地,可调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单片机、存储单元、警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存储单元、告警单元和输出单元相连接;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所述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相互不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路;所述警报单元包括故障报警启动器;所述故障报警启动器包括继电器K4,所述继电器K4的e端与输出接口B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b端与输出接口A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b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4的c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a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继电器K3的b端、蜂鸣器HA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负极接地,继电器K3的c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正极、地相连接,继电器K3的a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代建超赵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格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