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管桩端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876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端板结构,涉及管桩端板技术领域。该预应力管桩端板结构,包括管桩端板本体,所述管桩端板本体的正面中央开设有第一小孔,所述第一小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强化板,所述强化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小孔,所述管桩端板本体的正面开设有第三小孔,管桩端板本体的上下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该预应力管桩端板结构,通过设置了弹簧筒配合弹簧和圆板,同时利用移动板和限位柱,并通过凹槽和螺钉限位,使预应力管桩端板结构方便固定且可以增加抗拉能力,有效的解决了管桩端板用来提高预应力,而当前的管桩端板不方便与相邻管桩端板之间进行连接,即使连接后遇到过大的轴力也容易脱离,管桩端板的实际适用范围过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管桩端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管桩端板
,具体为一种预应力管桩端板结构。
技术介绍
管桩端板是一种盘状零件,在管道工程中最为常见,法兰都是成对使用的,在管道工程中,法兰主要用于管道的连接,在需要连接的管道,两边安装一片法兰盘,低压管道可以使用丝接法兰,4公斤以上压力的使用焊接法兰,两片法兰盘之间加上密封垫,然后用螺栓紧固,低压小直径有丝接法兰和卡套法兰,高压和低压大直径都是使用焊接法兰,不同压力的法兰盘的厚度和连接螺栓直径和数量是不同的。管桩端板用来提高预应力,而当前的管桩端板不方便与相邻管桩端板之间进行连接,即使连接后遇到过大的轴力也容易脱离,管桩端板的实际适用范围过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管桩端板结构,解决了管桩端板用来提高预应力,而当前的管桩端板不方便与相邻管桩端板之间进行连接,即使连接后遇到过大的轴力也容易脱离,管桩端板的实际适用范围过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预应力管桩端板结构,包括管桩端板本体,所述管桩端板本体的正面中央开设有第一小孔,所述第一小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管桩端板结构,包括管桩端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端板本体(1)的正面中央开设有第一小孔(3),所述第一小孔(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强化板(4),所述强化板(4)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小孔(5),所述管桩端板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第三小孔(2),所述管桩端板本体(1)的上下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6);所述第一定位块(6)的内部开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的内壁上下均固定连接有弹簧筒(9),所述空腔(7)的内壁上下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8),所述缓冲板(8)位于弹簧筒(9)的内部,所述缓冲板(8)远离空腔(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0),所述弹簧筒(9)的内部设置有圆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管桩端板结构,包括管桩端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端板本体(1)的正面中央开设有第一小孔(3),所述第一小孔(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强化板(4),所述强化板(4)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小孔(5),所述管桩端板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第三小孔(2),所述管桩端板本体(1)的上下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6);所述第一定位块(6)的内部开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的内壁上下均固定连接有弹簧筒(9),所述空腔(7)的内壁上下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8),所述缓冲板(8)位于弹簧筒(9)的内部,所述缓冲板(8)远离空腔(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0),所述弹簧筒(9)的内部设置有圆板(11),所述弹簧(10)远离缓冲板(8)的一端与圆板(11)固定连接,所述圆板(11)远离弹簧(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3),所述空腔(7)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板(15),所述移动板(1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14),所述限位杆(13)远离圆板(11)的一端与第二定位块(14)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5)远离第二定位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7),所述限位柱(17)远离移动板(15)的一端贯穿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长林黄锴舒宏水应宏义徐双喜叶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弋阳大鹏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