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增荣专利>正文

无缠结困扰的伞具握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8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无缠结困扰的伞具握把,其延伸壁外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凹设有至少一道沟槽;该握把另包括一弹性系绳,从沟槽朝外突出形成一环圈部,以供手提或悬挂之用;该弹性系绳以弹性材料制成,并可弹性地环绕束合于沟槽内;因此,当不需使用系绳时,系绳的环圈部可系紧束合于握把的沟槽内,存放于袋内或提包内时避免系绳缠结其他物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伞具类,特别涉及一种无缠结困扰的伞具握把
技术介绍
一般伞具尤其是折合式的小型或迷你型伞具,为便于平时携带,会在伞具握把上设有手提带,该手提带具有闭圈式的环圈部,从握把朝外突出,作为手提之用;当不需使用该手提带时,常用伞具并无任何缩入机构或绕卷设计,可将手提带的环圈部朝内缩入把手,或将环圈部绕卷在握把表面;而使用者尤其是女性使用者平常携带伞具外出时,通常会将伞具放置在随身携带的手提包内,以备随时取出使用;当要从女士手提包内取出设有此类手提带的小型或迷你型伞具时,其具有圈环部的手提带可能会缠住诸如化妆品的其他小件物品而引起麻烦,令使用者难堪及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针对现有伞具握把的缺点,提供一种无缠结困扰的伞具握把,其延伸壁外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凹设有至少一道沟槽;该握把另包括一弹性系绳,从沟槽朝外突出形成一环圈部,以供手提或悬挂之用;该弹性系绳以弹性材料制成,并可弹性地环绕束合于沟槽内;因此,当不需使用系绳时,系绳的环圈部可系紧束合于握把的沟槽内,存放于袋内或提包内时避免系绳缠结其他物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绳环圈部在伸展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绳以右绕方式系紧握把位置形成两个圆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绳以左绕方式系紧握把位置形成两个圆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未绘示系绳时的外观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绳环圈部在伸展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系绳系紧握把的位置形成一个圆圈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后视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握把为矩形握把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系绳在拉出位置的外观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绳两端可分别贯穿握把延伸壁上的两个系绳孔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绳在拉出位置的外观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绳环圈部在伸展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的系绳系紧握把的位置形成二个圆圈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后视示意图;图15为本图12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绳环圈部在伸展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未绘示系绳时的外观示意图;图18为图16中的系绳在系紧握把的位置形成一个半圆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握把1,一固定于该握把1的弹性系绳2,及一与该握把1同轴连接以形成伞具的中柄3;图中所示的握把1是圆筒形,也可将圆筒形握把修改成矩形或其他形状;握把1包括至少一道沟槽11彼沿着圆周方向凹设于握把1延伸壁10的外表面上,并以握把1及中柄3的纵向中心线所定义的纵轴X为中心;沟槽11接近握把1的端板100,在延伸壁10内定义一内部101,该内部101可为圆筒形或多角形;沟槽11内设有贯穿延伸壁10的二系绳孔12,系绳2两端部21分别穿入系绳孔12后分别与一止挡22连接,并于该等端部21之间形成环圈部20;握把1进而包括一指窝13,自握把1的外表面内凹,并位于沟槽11适当位置的下缘,例如位于靠近系绳孔位置的下缘,以利于取下原本环绕在沟槽11内的系绳2并形成一环圈部20,作为手提带或悬挂带;弹性系绳或系带2是以可延展的弹性材料制成,包括固定在握把1内的二端部21;环圈部20的周界长度小于沟槽11周界或其倍数的总长;藉此,当系绳2的环圈部20环绕并束合沟槽11时,不至于轻易从沟槽松脱或“出轨”;当环圈部20朝外突出时,系绳2可作为手提带或悬挂带,用以携带或悬挂伞具;不需使用系绳2时,将系绳2以其环圈部20缠绕于沟槽11内,沟槽11宽度约为系绳2外径的两倍,且系绳2环圈部20周界长度约小于沟槽11周界的两倍长度,因此,该环圈部20可以以缠绕两圈的方式,以右绕或左绕方向的任意缠绕方向缠绕于沟槽11内;系绳2的弹力可使该系绳2弹性地系紧于沟槽11内,无松脱或分离之虑;环绕在沟槽11上的系绳2可增加使用者与握把1之间的摩擦力,具有稳固握持握把的效果;此外,系绳2缠绕在握把1上时所形成的“二个圆圈”也可作为装饰装置,装饰伞具握把;由于系绳2已弹性地系紧在握把1上,所以并无多余的环圈部从握把伸出,使环绕于握把1上的系绳2不会缠结存放在袋体或袋子内其他的物件,避免困扰或难堪;实施例二如附图5至附图7所示,与前述不同的是沟槽11宽度约为系绳2外径宽度,而系绳2环圈部20周界长度约小于沟槽11周界长度,因此,在不需使用系绳2时,该系绳2环圈部20以单圈方式缠绕于沟槽11内;由于系绳2的环圈部20长度较短,因此,一旦外拉环圈部20以供手提之用时,使用者只能用一或多只手指F来勾挂该小型环圈部,而不能用手提携,这种情况较适于量轻多折的小型或迷你型伞具,此种折式伞具极短小,制造伞骨架的材料也极轻,因此,这种伞的握把可称为“指勾型”伞握把;如附图8至附图9所示,握把1为矩形,系绳2的两端部21与一止挡或扣件22连接,将系绳2两端部限制在握把1内,系绳2外拉时,可作为手提带或悬挂带;如附图10至附图11所示,系绳2两端部21可分别贯穿握把延伸壁10上所设的二个系绳孔12,每一系绳孔端部21设有一止挡或扣件22,因而可被限于或扣在延伸壁10的内表面上,系绳2外拉后,可作为手提或悬挂之用;实施例三如附图12至附图15所示,其主要是有关沟槽的变化设计,使系绳束合于握把时,该沟槽整体更为美观;握把1包括二道同轴并列的沟槽11、11a,是沿圆周方向凹设于握把1延伸壁10的外表面上的;第一沟槽11是邻接握把1的端板100且首先与系绳2束合,第一沟槽11包括一始槽部111及一斜槽部112,始槽部111与贯穿设于延伸壁10的第一系绳孔12连通,以供系绳2的第一端部21穿入第一系绳孔12而与一止挡22连接,将系绳2的第一端部21稳固扣持在握把的延伸壁10内;斜槽部112设于第一沟槽11的另端,其与始槽部111相邻,但二者以一与握把1外表面共平面的斜肩部113分隔,其中斜槽部112与第二沟槽11a斜向交叉,作为二沟槽间以一“分界肩线11b”分隔,用以引导弹性系绳2从第一沟槽11环绕至第二沟槽11a;第二沟槽11a与第一沟槽11并列,并与系绳2在束合第一沟槽11的部分之后,继续束合;第二沟槽11a上与第一沟槽11内第一系绳孔12相对且相邻之处,设有第二系绳孔12a,第二沟槽11a与第二系绳孔12a连通,可供系绳2与止挡22连接,将系绳2的第二端部21a扣持在握把1内;当环圈部20朝外突出时,系绳2可作为手提带或悬挂带,用以携带或悬挂伞具;不需使用系绳2时,可以先将环圈部20环绕在第一沟槽11上,再依照斜肩部113及斜槽部112的引导,将环圈部20其余部分从第一沟槽11束合到第二沟槽11a,终于平滑无阻地缠绕在第二沟槽11a上;系绳2的弹力可使系绳2弹性地系紧于沟槽11、11a内,无松脱或分离之虑;如附图16至附图18所示,前述沟槽11、11a经修改后,使第一沟槽11的长度大致等于第二沟槽11a周界的一半;第一沟槽11与握把1的端板100邻接,首先与系绳2束合,并包括一始槽部111与一斜槽部112;始槽部111与贯穿设于延伸壁10的第一系绳孔12连通,以供系绳2的第一端部21穿入第一系绳孔12而与一止挡连接,将系绳2的第一端部21稳固扣持在握把1的延伸壁10内;斜槽部112设于第一沟槽11的另端,其与始槽部111之间以半周缘部11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缠结困扰的伞具握把,包括一握把,其与一中柄连接以形成伞具,其特征在于:该握把延伸壁外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凹设有至少一道沟槽;一弹性系绳,其从沟槽可活动的朝外突出该握把以形成一环圈部供手提或悬挂;该弹性系绳是以弹性材料制成,并可弹性的环绕束合于该沟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增荣
申请(专利权)人:吴增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