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勇专利>正文

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674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助溶组分55~61份、防分层组分9~13份、润滑组分19~24份、抗磨组分8~12份、增强剂6~12份、醚化剂8~12份、助燃催动剂5~14份、金属腐蚀抑制剂1~3份、抗氧防胶剂1~3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10份、表面改性剂1‑5份;所述助溶组分为脂肪醇;所述防分层组分为脂肪酸、脂肪酸酯;所述润滑组分为脂肪皂、脂肪酸酯。

Bio alcohol based fuel solubilizing solv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io-alcohol-based fuel solubilizing and increasing solvent, which comprises 55-61 parts of solubilizing components, 9-13 parts of anti-stratifying components, 19-24 parts of lubricating components, 8-12 parts of anti-wear components, 6-12 parts of reinforcing agents, 8-12 parts of etherifying agents, 5-14 parts of combustion-supporting accelerators, 1-3 parts of metal corrosion inhibitors, etc. Anti-oxidant and anti-adhesive 1-3 phr, non-ionic surfactant 1-10 phr and surface modifier 1-5 phr, the solubilizing component is fatty alcohol, the anti-stratifying component is fatty acid and fatty acid ester, and the lubricating component is fatty soap and fatty acid e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醇类代用燃料领域,特别是一种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
技术介绍
醇类燃油作为一种清洁、廉价、高效的石化燃料替代品,以其丰富的来源受到重视,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石化燃料代用燃料。美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治·A·奥拉经过长期研究认为,“甲醇经济”使人类不再依赖于日益减少的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替代燃料,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正在逐步明朗。甲醇沸点比柴油低,混合气形成速度较快,且比较均匀,有利于完全燃烧;甲醇含氧量占50%,其着火极限较柴油宽,燃烧速度高,有利于降低排烟。但是,甲醇作为柴油机代用燃料具有以下不利因素:(1)甲醇与柴油间互溶难,一则二者间碳链数相差太悬殊,1:10-22,二则由于甲醇中含有羟基,是极性物质,柴油无极性,溶液间互溶始终遵循着“混合溶液的相似相溶原则”,导致解决甲醇与柴油的互溶问题,是公认的瓶颈难题;所以甲醇和柴油混合比较困难,不论是依靠压力混合,还是加入一定量的助溶剂,都不能保证甲醇和柴油的均匀混合,混合燃料易分层,稳定性较差;(2)甲醇的燃点高达470℃,比柴油燃点200~220℃高很多,因此甲醇既难以压燃,也不易被点燃,自发着火的能力比较差;(3)甲醇的汽化潜热大,高汽化潜热产生的冷却效应对发动机低速、低负荷时的工况会产生不利影响;(4)甲醇的粘度低,直接使用柴油机原有的燃油喷射系统时,会造成系统磨损,甚至卡死等故障,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传统工艺制备的助溶剂,因其化学助剂技术和调合技术不成熟导致有害气体排放、腐蚀溶胀、遇水分层、润滑性差、低温分层等一系列问题。现有技术存在五大难题:油醇相容性差、遇水分层混浊、低温分层混浊、润滑性差及存贮稳定性差。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生物柴油,大多是在油酸甲酯主体基础上添加助燃剂而成,存在凝点高、冷滤点高、腐蚀性强及性价比不足的缺陷,急需一种可以改善其压缩性能、提高其综合性价比的添加剂。为了解决醇类燃油的上述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成果专利技术。专利号为CN1908130A,公开了一种“车用甲醇柴油清洁增标乳化剂”以及专利号为CN101323802A,公开了一种“车用甲醇柴油稳定增效添加剂”,其用量分别为成品的15~20%、10~15%,用量非常大,成本非常高;专利号为CN102161922A,公开了一种“甲醇柴油添加剂及甲醇柴油”,使用了具有毒性并且闪点非常低的丙酮和甲苯,且添加剂用量>10%;专利号为CN102229820A,公开了一种“变性甲醇柴油及其配兑工艺”,使用了聚甲氧基甲缩醚,其实就是甲缩醛的聚合物,属于明令禁止在柴油中添加的物质;专利号为CN101709234A,公开了一种“甲醇柴油复合添加剂及制备方法”,使用了具有导电性能非常好的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其在甲醇中可以完全电离,形成电解液,具有非常高的电导率,因而加速了油路系统的腐蚀。由于助溶剂和促进剂的价格都很高,而且用量很大,限制了其在市场燃料中的推广使用。因而研发一种用量少、成本低、效果好、具有生物可降解性、不含危害成分及电解质、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新型环保助溶增溶剂变得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助溶组分55~61份、防分层组分9~13份、润滑组分19~24份、抗磨组分8~12份、增强剂6~12份、醚化剂8~12份、助燃催动剂5~14份、金属腐蚀抑制剂1~3份、抗氧防胶剂1~3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10份、表面改性剂1-5份;所述助溶组分为脂肪醇;所述防分层组分为脂肪酸、脂肪酸酯;所述润滑组分为脂肪皂、脂肪酸酯。优选地,所述助溶组分中的脂肪醇,是C8~C12正构及异构高碳醇组成,包括正辛醇、异辛醇和正十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或正辛醇、异辛醇和正十二醇以体积比1:2:3比例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防分层组分中的脂肪酸,是C16~C18石油酵母脂肪酸RCOOH或油酸C18H34O2;所述防分层组分中的脂肪酸酯,是由山梨醇脂肪酸酯组成,包括吐温80和司盘80中的一种或多种,或吐温80和司盘80以体积比1:1比例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润滑组分中的脂肪皂,是C16~C18石油酵母脂肪酸RCOOH或油酸C18H34O2与三乙醇胺以体积比2:1在常温下经皂化形成的脂肪酸皂RCONHR1;所述润滑组分中的脂肪酸酯,是由油酸酯组成,包括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优选地,所述抗磨组分中的萜烃混合物,是C10~C57中高碳萜类化合物组成,包括松节油和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或松节油和蓖麻油以体积比1:1比例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的增强剂为异丁醇或者异戊醇;所述的醚化剂为乙醚或异丙醚;所述的助燃催动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金属腐蚀抑制剂为十八胺;所述的抗氧防胶剂为对苯二酚或T501。优选地,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优选地,所述表面改性剂为乙烯吡咯烷酮/二甲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优选地,制备方法如下:将助溶组分、防分层组分、润滑组分、抗磨组分、增强剂、醚化剂、助燃催动剂、金属腐蚀抑制剂、抗氧防胶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改性剂加入到搅拌釜中,在常温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透明、清亮、显油黄色的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成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选择了能够清洁、环保、可再生、可降解的石油酵母脂肪酸作为廉价的添加剂,既节能又减排,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工业废油脂和地沟泔水油等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变废为宝、利废为能的积极作用。2、本专利技术的助溶增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用量少、成本低、效果好、具有生物可降解性、不含危害成分及电解质、不会给环境带来次生污染。3、本专利技术的助溶增溶剂,外观显透明状,略显油黄色,颜色与柴油相当,易被人们接受,溶入油珠直径小。4、本专利技术的油醇相稳定期长达180天,有效的解决了甲醇与柴油之间相溶性差、油醇分层、润滑性下降以及油醇相稳定性差等技术难题。5、本专利技术中醚化剂转化充分,改变醇基燃油的燃烧性能,醇基燃油的掺入量大。6、本专利技术中助燃催动剂、金属腐蚀抑制剂、抗氧防胶剂等助剂,使其在保证醇基燃油掺入量大的同时,又能保证燃油的稳定性,而且油品的动力性能明显增强,燃料消耗下降,无腐蚀溶胀等现象。7、要实现柴油和甲醇互溶不分层,单一的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效果不佳,因此就需要多种化合物协同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C8~C12正构及异构高碳醇及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相结合,使柴油和甲醇能良好的互溶,其中,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具有低泡沫、高浊点,冷水溶速度快,除油除蜡效果好,在冬季仍具有很好的流动性。8、本专利技术添加了表面改性剂,使柴油和甲醇混合物在柴油机中燃烧时不易被污染,可保持清洁,可延长柴油机保养周期和使用寿命。9、本专利技术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具有熔点低、流动性好、不破坏乳化体系,无腐蚀性、具备生物可降解性、不含危害成分及电解质、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为解决甲醇和柴油的油醇相稳定助溶开辟了一种新途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助溶组分55份、防分层组分9份、润滑组分19份、抗磨组分8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助溶组分55~61份、防分层组分9~13份、润滑组分19~24份、抗磨组分8~12份、增强剂6~12份、醚化剂8~12份、助燃催动剂5~14份、金属腐蚀抑制剂1~3份、抗氧防胶剂1~3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10份、表面改性剂1‑5份;所述助溶组分为脂肪醇;所述防分层组分为脂肪酸、脂肪酸酯;所述润滑组分为脂肪皂、脂肪酸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助溶组分55~61份、防分层组分9~13份、润滑组分19~24份、抗磨组分8~12份、增强剂6~12份、醚化剂8~12份、助燃催动剂5~14份、金属腐蚀抑制剂1~3份、抗氧防胶剂1~3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10份、表面改性剂1-5份;所述助溶组分为脂肪醇;所述防分层组分为脂肪酸、脂肪酸酯;所述润滑组分为脂肪皂、脂肪酸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溶组分中的脂肪醇,是C8~C12正构及异构高碳醇组成,包括正辛醇、异辛醇和正十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或正辛醇、异辛醇和正十二醇以体积比1:2:3比例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分层组分中的脂肪酸,是C16~C18石油酵母脂肪酸RCOOH或油酸C18H34O2;所述防分层组分中的脂肪酸酯,是由山梨醇脂肪酸酯组成,包括吐温80和司盘80中的一种或多种,或吐温80和司盘80以体积比1:1比例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组分中的脂肪皂,是C16~C18石油酵母脂肪酸RCOOH或油酸C18H34O2与三乙醇胺以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杨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