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增荣专利>正文

可承载负荷物的握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64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承载负荷物的握柄,其是包含一圆弧状或弯曲状的握柄本体及一可承载负荷物的吊物带,其中所述的握柄本体的一端部与洋伞本体的伞轴/副伞柄的上端部或一拐杖本体的上端部连结组合成一体或形成可拆装的分开的使用型态,其另一端部形成一卡勾部供吊物带的自由端自由勾置或解开;而所述的吊物带的一端部是固定在靠近握柄本体与伞或拐杖连结的端部上,其自由端是自由勾置在握柄本体的卡勾部上;使用者可利用所述的吊物带先穿过数个负荷物的手提带,再使其自由端勾置在握柄本体的卡勾部上,使数个负荷物吊挂在一起并同承载,得以减轻负荷物的压力,且可随需要而与伞同时使用或分开使用,而增进使用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伞或拐杖用的握柄,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可利用多种方便的 使用方式来承载数个或较重的负荷物,并可减轻负荷物的压力。
技术介绍
利用伞或拐杖的握柄来承载负荷物已有多年的研究,并已产生很多方法及相关的专利技术专利或新型专利等现有技术,如日本专利案实开昭55-72422号公报、实 开昭61-156511号公报、实开平7-9122号公报、特开2000-350608号公报及特开 2003-210224号公报,上述五案是在握柄的顶部外周面上设置凹部供承载或吊挂负 荷物;又如日本专利案实开平7-36723号公报及特开2004-255150号公报,上述 二案是在握柄的前端形成挂勾状供承载或吊挂负荷物;又如日本专利案实开平 6-52526号公报及实开平6-52527号公报,上述二案是在握柄的中心轴纵向分成二 段,使原来弯弧向下的一端可旋转180度向上而形成挂勾状供承载或吊挂负荷物; 又如日本专利案实开平6-61116号公报、特开平9-28431号公报、特开平10-30491 号公报、特开2000-296012号公报、实用新案登录第3063657号及实用新案登录第 3066439号,上述六案分别是在握柄上加装一拆卸式挂勾、或在握柄上设置挂勾、 或由握柄上可拉伸出一挂勾供承载或吊挂负荷物。就伞或拐杖握柄的使用性而言,其结构设计基本上须使人手易在握持及使用, 不能因为设置凹部或挂勾而影响握柄握持的舒适感,因此上述现有技术在握柄上设 置的凹部或挂勾均受到握柄结构空间的限制,常只能承载有限数目的负荷物购物 袋,当负荷物购物袋数目较多时,则要一起吊挂在凹部或挂勾上则较为困难;又所 述的等挂勾大部分是设在握柄的末端,与人手的握持位置偏离,当负荷物购物袋直 接吊挂在所述的挂勾上时,易造成握柄受力不平衡现象,相对也会影响握柄握持的 舒适感;又现有握柄上的挂勾只适用在一般具手提带的购物袋负荷物,其它包装型 态的负荷物如利用包装带捆装或一般捆包等,不易吊挂在同一挂勾上而承载行进; 另, 一般握柄无法与伞本体或拐杖本体分开使用,致其使用状态相对受到限制,如 只能方便在吊挂简单负荷物如一般提带式购物袋,但行进同时承载较重的负荷物或 其它包装型态的负荷物,则其承载状况相当不方便;故本专利技术乃为解决上述现有技 术的问题及缺点而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承载负荷物的握柄,其中所述的握柄本体的一端 部可与一洋伞本体的伞轴/副伞柄的上端部或一拐杖本体的上端部形成可拆装的分开使用型态,使用者可随需要而使握柄与洋伞本体或拐杖本体分开使用,通过以增 进多种方便的使用方式来承载数个负荷物或较重的负荷物,而增进使用的方便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可承载负荷物的握柄, 其是利用一圆弧状或弯曲状的握柄本体及一可承载负荷物的吊物带构成,所述的握 柄本体的一端部可与一洋伞本体的伞轴/副伞柄的上端部或一拐杖本体的上端部连结组合成一体使用型态,其另一端部是形成一卡勾部供吊物带的自由端可自由勾置 或解开;而所述的吊物带的一端部是固定在靠近握柄本体与伞或拐杖连结的端部 上,其自由端是可自由勾置在握柄本体的卡勾部上;通过此,使用者可利用所述的 吊物带先穿过数个负荷物的手提带,再使其自由端勾置在握柄本体的卡勾部上,使 数个负荷物吊挂在一起并同承载,避免负荷物的包装型态或数目受到限制的缺点或 麻烦,通过以增进使用的方便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握柄一实施例未呈吊物状态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握柄呈吊物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与伞结合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握柄再一实施例未呈吊物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图4所示握柄呈吊物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握柄再一实施例未呈吊物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图6所示握柄呈吊物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握柄再一实施例未呈吊物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图8所示握柄呈吊物状态的侧视图;图IO是本专利技术握柄再一实施例未呈吊物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图IO所示握柄呈吊物状态的侧视图12是本专利技术握柄再一实施例未呈吊物状态的侧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握柄呈吊物状态的侧视图;图14是图1所示握柄与伞连结组合成一体的侧视图;图15是图1所示握柄与拐杖连结组合成一体的侧视图;图16是图4所示握柄与伞连结组合成一体的侧视图;图17是图标握柄与拐杖连结组合成一体的侧视图;图18是图1、 2所示握柄上承载数个负荷物的吊挂状态侧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握柄一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握柄再一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握柄再一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握柄再一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握柄再一使用状态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A —握柄;l一握柄本体;IO —副伞柄;la、 lb —端部;lc一螺 丝部;ld—卡勾部;le、 If—开口部;lg—卡勾部;21、 22、 23、 24—吊物带;21a、 22a、 23a、 24a—固定端;21b—自由端;22b —套环;23b —球体;24b —钩体;B一伞本体;bl —伞轴;C一拐杖本体;D—负荷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更加明确详实,兹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将本专利技术的结 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请参考图1 23,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可承载负荷物D的伞或拐杖的握柄A,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的握柄A是由一圆弧状或弯曲状的握柄本体1及一可承载负荷物D 的吊物带21 24组成,其中,所述的握柄本体1的一端部la是与一洋伞本体B 的伞轴bl或副伞柄10的上端部或一拐杖本体C的上端部连结组合成一体使用型 态或形成可拆装的分开使用型态,另一端部lb是形成一供吊物带21 24的自由端 可勾置的卡勾部ld、 lg;而所述的吊物带21 24的固定端21a 24a是固定在靠 近握柄本体与洋伞或拐杖连结的端部处,其自由端是可勾置在握柄本体1的卡勾部ld、 lg上。上述负荷物D的吊挂部手提带,包括一般提带式购物袋的提带,或利用包装 带捆装物品的包装带,或捆包的把手等,使负荷物D的含盖范围扩大,而且使用 时,所述的吊物带21 24可以先穿过数个负荷物D的吊挂部提带,再使其自由端 21b 24b勾置在握柄本体1的卡勾部ld、lg上,使数个负荷物D直接吊挂在一起, 避免现有技术所设计的挂勾常使负荷物的包装吊挂部型态或数目受到限制的缺点 或麻烦;又,握柄A可通过握柄本体1的一端部la而与一洋伞本体B的伞轴bl 或副伞柄10的端部或一拐杖本体C的上端部连结组合成一体或拆卸分开,使握柄 A能与伞或拐杖结合而同时使用或拆卸分开而分开使用,具有现有技术无法达成的 使用功效及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各种情况<1>、使用者可随意自由将握柄A与洋伞本体B拆卸分开,方便在一手拿握 柄A以承载数个负荷物D,另一手拿洋伞本体B并撑开使用如图19所示。<2>、洋伞本体B收合后,使用者可将握柄A与洋伞本体B结合,并挂在手 肘上,空出两手或至少一手可方便使用手机行动电话、或牵狗炼、或另拿其它较重 物品如图20所示。<3>、洋伞本体B收合后,使用者可将握柄A与洋伞本体B结合,方便在一 手拿握柄A并使洋伞本体B支撑在地面以减轻数个负荷物D的重量,另一手则握 住车环如图21所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承载负荷物的握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握柄本体及一可承载负荷物的吊物带,其中:所述的握柄本体,其一端部与一洋伞本体的伞轴/副伞柄的上端部或一拐杖本体的上端部连结组合成一体,或形成拆装的分开状态;其另一端部形成一卡勾部供吊物带的 自由端勾置或解开;所述的吊物带,其固定端是固定在靠近所述握柄本体与伞或拐杖连结的端部上,其自由端由握柄本体的一端部横跨至另一端部处并卡勾在所述的端部的卡勾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增荣
申请(专利权)人:吴增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