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818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漏电的断路器,解决了断路器导体的耗材和安全问题,包括A相输入端、A相输出端、B相输入端、B相输出端、C相输入端、C相输出端、互感器、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所述的互感器上具有供各相导体穿过的安装孔,所述的A相导体上设有A相绝缘套,所述的C相导体上设有C相绝缘套,所述的A相绝缘套与C相绝缘套相抵触,减少人力和物力的耗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结构和绝缘套的设计防止相间短路击穿,增强使用安全,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漏电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漏电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现有漏电断路器产品其零序电流互感器外壳采用金属外壳,A、B、C和N四极导体竖直排放,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每根导体上通过缠绕绝缘胶带进行相间绝缘,该生产工序复杂,耗材高,加工成本高,此外绝缘导体由于在包扎过程中的不均匀造成局部绝缘强度降低,发生相间击穿短路现象,同时互感器外壳采用金属框,金属框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毛刺毛刺与导体接触过程中易扎破导体上的绝缘带,造成相间导体通过金属框传导而发生短路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漏电传感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漏电断路器,包括A相输入端、A相输出端、B相输入端、B相输出端、C相输入端、C相输出端、互感器、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所述的互感器上具有供各相导体穿过的安装孔,所述的A相导体上设有A相绝缘套,所述的C相导体上设有C相绝缘套,所述的A相绝缘套与C相绝缘套相抵触。所述的A相导体以及A相绝缘套的整体和C相导体以及C相绝缘套的整体两者以B相导体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的B相导体具有相邻面,所述的A相导体和C相导体均设于B相导体的相邻面一侧。所述的A相导体或B相导体或C相导体的长度延伸路径为台阶形。所述的B相导体沿直线搭接B相输出端和B相输入端。所述的A相导体和C相导体均为U形结构。还包括N相导体、N相输入端和N相输出端,所述的N相输入端和N相输出端之间通过N相导体软联结,所述的N相导体上设有绝缘套管。所述的互感器上设有塑料壳体。还包括安装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安装面,所述的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均具有宽面和窄面,所述的宽面与安装面平行。所述的A相绝缘套和C相绝缘套在两者连线方向上延伸,且A相绝缘套和C相绝缘套均延伸至安装孔的孔壁,所述的A相绝缘套和C相绝缘套通过与安装孔孔壁抵触定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漏电断路器减少人力和物力的耗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结构和绝缘套的设计防止相间短路击穿,增强使用安全,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A相导体8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漏电断路器,包括A相输入端1、A相输出端2、B相输入端3、B相输出端4、C相输入端5、C相输出端6、互感器7、A相导体8、B相导体9和C相导体10,所述的互感器7上具有供各相导体穿过的安装孔,所述的A相导体8上设有A相绝缘套12,所述的C相导体10上设有C相绝缘套13,所述的A相绝缘套12与C相绝缘套13相抵触。空间布局时,A相导体8、B相导体9和C相导体10连接的各输入端和输出端是照顺序布置,故利用A相绝缘套12和C相绝缘套13的绝缘性和韧性,既取代了传统的绝缘胶带,避免了相间短路击穿,同时,A相绝缘套12和C相绝缘套13相抵触使得空间布局上更为紧密,解决了传统的导体间隔设置的空间冗余。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又使得各相导体结构和位置更为稳定,提高使用寿命。绝缘套可由绝缘橡胶或绝缘塑料构成,在此不作过多阐述和限制。优选地,所述的A相导体8以及A相绝缘套12的整体和C相导体10以及C相绝缘套13的整体两者以B相导体9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此处A相导体8以及A相绝缘套12的整体、C相导体10以及C相绝缘套13的整体结构和位置布置方便生产和加工,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损耗。同时,在空间布局对称的基础上,使得各相导体之间微弱的电磁影响得到抵消,或者降低其它不良因素的影响。优选地,所述的B相导体9具有相邻面14,所述的A相导体8和C相导体10均设于B相导体9的相邻面14一侧。表示A相导体8和C相导体10处于B相导体9的同一侧面。空间布局上,A相导体8和C相导体10相对B相导体9的位置布局,相比直线型的布局缩短了各相导体之间的间距,即各相导体之间更为紧凑、结构更为紧密和稳定。在各相绝缘套的基础上,方便安装且不需要考虑等间隔设置的繁琐过程。优选地,所述的A相导体8或B相导体9或C相导体10的长度延伸路径为台阶形。各相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具有高度差,故设置为台阶形,所谓台阶形即与台阶一样具有多级梯度。方便安装,保证各相导体和输入端/输出端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和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的B相导体9沿直线搭接B相输出端4和B相输入端3。表示B相导体9沿B相输出端4和B相输入端3之间的连线布置,极大地缩短布置行程,节省B相导体9的耗材。优选地,所述的A相导体8和C相导体10均为U形结构。限制于安装孔的孔径尺寸以及各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位置,U形结构方便布局和安装,具有更好的适应形,在电流流通路径上具有更少的“拐点”,降低使用的故障率和精准度。优选地,还包括N相导体、N相输入端16和N相输出端17,所述的N相输入端16和N相输出端17之间通过N相导体软联结,所述的N相导体上设有绝缘套管18。软联结在此处表示N相输入端16和N相输出端17之间的柔性连接,N相导体和绝缘套管18可均为柔软的材料实现软联结,如常见的导电线使用多股导电丝相互缠绕配合绝缘橡胶套,但软联结的实现绝不仅限于此,在此不作过多阐述和限制。软联结使得N相导体安装更为方便,可在安装孔内的空隙处任意安装,不受尺寸限制而难以安装。优选地,所述的互感器7上设有塑料壳体,利用塑料壳体避免互感器7的金属框上的毛刺划破各相导体上的绝缘套,避免电路相间击穿,提供了电路安全的双重保护。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安装面19,所述的A相导体8、B相导体9和C相导体10均具有宽面11和窄面15,所述的宽面11与安装面19平行。安装面19为各输入端和输出端安装时的共同基准面。各相导体在各自的输入端和输入端之间长度延伸路径方向上的截面为长方形,故具备宽面11和窄面15,顾名思义宽面11的宽度大于窄面15的宽度。相对于传统的设计,宽面11与安装面19平行使得A相导体8或C相绝缘套13与B相绝缘套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强了平稳度,此外各相绝缘套和各相导体的形状应是相近的。优选地,所述的A相绝缘套12和C相绝缘套13在两者连线方向上延伸,且A相绝缘套12和C相绝缘套13均延伸至安装孔的孔壁,所述的A相绝缘套12和C相绝缘套13通过与安装孔孔壁抵触定位。在不增加各相导体的铜材料的情况下,增加绝缘套的耗材,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明显的增幅,同时,各相绝缘套抵触安装孔孔壁填满了各相导体与安装孔孔壁之间的间隙,使得设置在安装孔内的各相导体位置更为稳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同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漏电断路器,包括A相输入端、A相输出端、B相输入端、B相输出端、C相输入端、C相输出端、互感器、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所述的互感器上具有供各相导体穿过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相导体上设有A相绝缘套,所述的C相导体上设有C相绝缘套,所述的A相绝缘套与C相绝缘套相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1.漏电断路器,包括A相输入端、A相输出端、B相输入端、B相输出端、C相输入端、C相输出端、互感器、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所述的互感器上具有供各相导体穿过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相导体上设有A相绝缘套,所述的C相导体上设有C相绝缘套,所述的A相绝缘套与C相绝缘套相抵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相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孟东袁夫生徐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诚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