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M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72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CM模组,包括竖直方向上由上至下依次堆叠的盖板玻璃、光学胶、LCD屏以及背光模组,其中光学胶、LCD屏以及背光模组的尺寸大小均相一致,且盖板玻璃的尺寸大于光学胶的尺寸,LCM模组还包括设于光学胶、LCD屏以及背光模组外侧边的遮光层,遮光层覆盖在光学胶、LCD屏、背光模组的侧边外周,以及背光模组的背面四周外廓上,同时遮光层还与盖板玻璃的背面伸出于光学胶的区域相贴附,遮光层为涂布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LCM模组通过涂布胶喷涂使得其遮光层完全与盖板玻璃的背面相贴附,同时该涂布胶可有效吸收和遮挡光线,使得其解决了LCM模组侧面四周漏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CM模组
本技术涉及显示屏
,特别是涉及一种LCM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电子产品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些电子产品中都相应配有触摸显示屏,以提供至用户观看使用。其中LCD显示屏主要通过LCM模组进行装配。LCM是LCD显示模组(LCDModule)的简称,用于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控制与驱动等外围电路、PCB电路板、背光模组、结构件等进行装配,其中由于液晶显示器件(LCD)不具有自发光特性,需要额外提供光源才可以实现显示功能,使得背光模组成为LCM显示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手机的设计趋于窄边框、超窄边框,甚至无边框。其背光模组采用LED灯作为发光源,多层光学膜材堆叠并由塑胶/塑胶+铁框固定而成,通过光学设计使正面均匀出光,达到给液晶显示器件提供均匀法向光源的目的。但是由于窄边框模组需要对应窄边框背光模组,受空间限制,无法做到完全遮挡背光模组从侧面透出的光线,同时目前常用遮光膜遮挡背光模组侧面透出的光线,但是由于遮光膜本身厚度为0.03mm,导致遮光膜自身较软,不易贴附,贴附效率低且重工率高;同时由于在装配时由于遮光膜本身有几率出现回弹翘起,影响整机的组装和翘起区域的漏光,从而导致整机装配时四周漏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LCM模组,解决现有LCM模组侧面四周漏光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LCM模组,包括竖直方向上由上至下依次堆叠的盖板玻璃、光学胶、LCD屏以及背光模组,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尺寸大小均相一致,且所述盖板玻璃的尺寸大于所述光学胶的尺寸,所述LCM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外侧边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覆盖在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所述背光模组的侧边外周,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四周外廓上,同时所述遮光层还与所述盖板玻璃的背面伸出于所述光学胶的区域相贴附,所述遮光层为涂布胶层。本技术提供的LCM模组通过设置的遮光层分别覆盖在光学胶、LCD屏、背光模组的侧边,以及背光模组的背面四周外廓上,同时遮光层还与盖板玻璃的背面伸出于光学胶的区域相贴附,使得该遮光层能够完成覆盖包裹至LCM模组的盖板玻璃处,由于遮光层为涂布胶层,其涂布胶开始喷涂在LCM模组的侧面时为溶液状,经过静置后一段时间后,其慢慢固化为胶状薄膜。此时该通过采用涂布胶喷涂使得其遮光层完全与盖板玻璃的背面相抵触,使得克服了现有遮光膜无法贴附至盖板玻璃背面的问题,同时该涂布胶可有效吸收和遮挡光线,使得其解决了现有LCM模组侧面四周漏光的问题。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LCM模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子遮光层和第二子遮光层,所述第一子遮光层设于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侧边外周,且贴附至所述盖板玻璃的背面,所述第二子遮光层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四周外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遮光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盖板玻璃一端伸出于所述光学胶的长度,所述第二子遮光层的长度大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遮光层在靠近所述盖板玻璃一侧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靠近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层上设有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为“Z”型、“S”型、锯齿型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顶端设有柔性电路板,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左端、右端以及底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LCM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LCM模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出的LCM模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出的LCM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出的LCM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LCM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元素符号说明LCM模组10盖板玻璃20光学胶30LCD屏40背光模组50遮光层60柔性电路板70遮光膜80第一子遮光层61第二子遮光层62缺口6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LCM模组10,包括竖直方向上由上至下依次堆叠的盖板玻璃20、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其中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的尺寸大小均一致,且盖板玻璃20的尺寸大于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的尺寸,因此该盖板玻璃20覆盖在光学胶30及LCD屏40的正面时,其盖板玻璃20的各个侧边均伸出于光学胶30及LCD屏40的外周。进一步地,该LCM模组10还包括设于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外侧边的遮光层60,其中该遮光层60包括设于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的侧边外周的第一子遮光层61、以及设于背光模组50背面四周外廓的第二子遮光层62。其中需要指出的是,该LCM模组10中的背光模组50的背面顶端设有柔性电路板70(FPC板),该柔性电路板70通过导电线路与背光模组50连接,由于柔性电路板70在背光模组50的背面顶端的阻隔,因此,该第二子遮光层62只设置在背光模组50背面的左右部以及底部外廓。其背光模组50背面的顶部不设有第二子遮光层62,同上述,该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的顶部侧面的外周不设有第一子遮光层61。进一步地,该第一子遮光层61覆盖在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的外周,且该第一子遮光层61的顶部与盖板玻璃20的背面伸出于光学胶30的区域相贴附,该第一子遮光层61的底部与第二子遮光层62相抵触,其中,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子遮光层6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盖板玻璃20一端伸出于光学胶30的长度。进一步地,该第二子遮光层62覆盖在背光模组50的背面,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CM模组,包括竖直方向上由上至下依次堆叠的盖板玻璃、光学胶、LCD屏以及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尺寸大小均相一致,且所述盖板玻璃的尺寸大于所述光学胶的尺寸,所述LCM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外侧边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覆盖在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所述背光模组的侧边外周,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四周外廓上,同时所述遮光层还与所述盖板玻璃的背面伸出于所述光学胶的区域相贴附,所述遮光层为涂布胶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CM模组,包括竖直方向上由上至下依次堆叠的盖板玻璃、光学胶、LCD屏以及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尺寸大小均相一致,且所述盖板玻璃的尺寸大于所述光学胶的尺寸,所述LCM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外侧边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覆盖在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所述背光模组的侧边外周,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四周外廓上,同时所述遮光层还与所述盖板玻璃的背面伸出于所述光学胶的区域相贴附,所述遮光层为涂布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M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子遮光层和第二子遮光层,所述第一子遮光层设于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侧边外周,且贴附至所述盖板玻璃的背面,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洪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