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5657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包括机座;管剪夹具,所述管剪夹具设于所述机座上,用于夹持管剪的固定手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座上,用于驱动所述管剪的活动手柄动作使得所述管剪夹紧或张开;以及管材输送装置,所述管材输送装置设于所述机座上,用于将管材陆续输送至所述管剪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测试管剪的耐用性,可有效地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件测试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管剪是一种用于裁剪管道的工具,其是管道安装中的必要工具之一。管剪一般包括固定手柄、活动手柄和刀片。在裁剪管材的过程中,需重复紧握活动手柄,带动活动手柄重复动作,使得刀片逐渐夹紧管材。当裁剪完毕之后,可朝远离固定手柄的方向将活动手柄掰开。管剪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刀片变钝、崩口、卷口和管剪弹簧失效等问题,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管道的安装效果,因此需对管剪的耐用性进行测试。而传统的管剪测试方法多半是采用手工多次操作管剪,之后再判断经多次使用的管剪是否出现质量问题。传统的测试方法人工操作强度大,测试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其能够自动测试管剪的耐用性,可有效地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测试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包括:机座;管剪夹具,所述管剪夹具设于所述机座上,用于夹持管剪的固定手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座上,用于驱动所述管剪的活动手柄动作使得所述管剪夹紧或张开;以及管材输送装置,所述管材输送装置设于所述机座上,用于将管材陆续输送至所述管剪内。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管剪夹具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管剪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管剪夹具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朝所述固定手柄的方向重复推动所述活动手柄使得所述管剪逐渐夹紧管材,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管材被剪断时驱动所述活动手柄朝远离所述固定手柄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管剪张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所述活动手柄的正下方,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管剪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抵杆、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抵杆进入或退出所述固定手柄和所述活动手柄之间,所述第三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抵杆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管材输送装置包括夹紧机构和移送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于所述移送机构上,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夹紧或释放管材,所述移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紧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管剪。进一步地,还包括夹直机构,所述夹直机构设于所述机座上且位于所述管材输送装置的入料侧,所述夹直机构用于将弯曲的管材校直。进一步地,还包括管材托盘,所述管材托盘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座上,所述管材绕设于所述管材托盘上,所述管材托盘设于所述管材输送装置的入料侧。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驱动装置、所述管材输送装置以及所述夹直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管剪是否张开。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管材是否进入所述管剪。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管材是否用尽。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然而,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需要同时达到以下所述的所有优点:1、所述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可通过管剪夹具固定管剪,驱动装置驱动活动手柄动作,从而使得管剪张开或闭合,实现裁剪动作。当完成一次裁剪动作后,借助管材输送装置将管材自动输送进入管剪内,驱动装置再重复驱动活动手柄动作,进而实现再一次的裁剪动作,如此反复,实现多次裁剪动作后,再判断管剪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实现了管剪的耐用性测试,无需人工操作管剪,大大地减少了劳动强度,有效地提高了测试效率。此外,管件夹具、驱动装置、管材输送装置等均设于机座上,使得该测试装置形成结构紧凑的一体式设备,方便使用和移动。2、驱动活动手柄的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用来重复驱动活动手柄,通过多次驱动活动手柄后,刀片将管材切断。第二驱动机构则用于在管材剪断之后驱动活动手柄朝远离固定手柄的方向移动,使得刀片朝远离管托部的方向移动,管剪张开。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各自独立动作且又相互关联配合,从而实现管剪的张开与夹紧,管剪的控制相对容易。3、当需要打开管剪时,第二气缸驱动抵杆进入管剪内,之后第三气缸驱动抵杆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活动手柄向下移动,刀片向上移动远离管托部。而为了防止抵杆影响后续活动手柄夹紧管材,则需要通过第三气缸和第二气缸驱动抵杆退出管剪复位。4、所述管材输送装置中,还设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一方面用于带动管材前进,另一方面可用于在裁剪管材的过程中将管材夹紧,从而防止管材移动而导致管材裁剪失败。5、夹直机构用于将弯曲的管材夹直,保证进入管剪的管材为平直管,方便管剪裁剪。同时,夹直机构的设置使得管材可以以弯曲盘管的形式堆放,防止长度较长的管材占用较大的工作场地。6、管材托盘用以绕制存放管材,减少管材的占用场地,并且管材托盘可转动,可减少管材释放的阻力。7、控制器的使用,使得各个机构之间的动作连贯,促进整个测试过程进一步实现自动化。8、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以及第三光电传感器的使用,用于为各个相应的机构执行动作前提供触发信息,保证动作执行有序、无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管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的正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管剪与图2所示的夹具及第一气缸之间的装配关系图;图6为图2所示的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管剪,11、固定手柄,111、管托部,12、活动手柄,121、内卡扣,122、外卡扣,13、刀片,131、棘轮,20、机座,30、管剪夹具,40、驱动装置,41、第一驱动机构,411、第一气缸,412、容纳槽,42、第二驱动机构,421、抵杆,422、第二气缸,423、第三气缸,424、竖直安装板,425、水平安装板,50、管材输送装置,51、夹紧机构,511、夹块,512、第四气缸,52、移送机构,60、夹直机构,61、夹板,62、第五气缸,70、管材托盘,81、人机界面,82、控制按钮,91、第一光电传感器,92、第二光电传感器,93、第三光电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居中的元件设于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而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同时,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此外,除非特别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及“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管剪夹具,所述管剪夹具设于所述机座上,用于夹持管剪的固定手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座上,用于驱动所述管剪的活动手柄动作使得所述管剪夹紧或张开;以及管材输送装置,所述管材输送装置设于所述机座上,用于将管材陆续输送至所述管剪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管剪夹具,所述管剪夹具设于所述机座上,用于夹持管剪的固定手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座上,用于驱动所述管剪的活动手柄动作使得所述管剪夹紧或张开;以及管材输送装置,所述管材输送装置设于所述机座上,用于将管材陆续输送至所述管剪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管剪夹具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管剪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管剪夹具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朝所述固定手柄的方向重复推动所述活动手柄使得所述管剪逐渐夹紧管材,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管材被剪断时驱动所述活动手柄朝远离所述固定手柄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管剪张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所述活动手柄的正下方,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管剪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抵杆、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抵杆进入或退出所述固定手柄和所述活动手柄之间,所述第三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抵杆上下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剪耐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输送装置包括夹紧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子强林细勇伍文勇何良波何旺枝詹松
申请(专利权)人:日丰企业佛山有限公司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日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