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444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具模组,属于灯具照明技术领域,包括:反光罩,所述反光罩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设置于入光面处的光源;设置在反光罩内的光线调整件,所述光线调整件包括第一调整结构、第二调整结构及第三调整结构,所述第一调整结构位于第二调整结构的外围,第二调整结构位于第三调整结构的外围,其中,第一调整结构、第二调整结构、第三调整结构至入光面的距离依次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反光罩内设置光线调整件,利用光线调整件的第一调整结构、第二调整结构、第三调整结构来进行光线的遮蔽或是调整,进而使得自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经光线调整件后能有较佳或是较柔和的光线投射效果,而不会造成任何不舒服的视觉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具模组
本技术涉及灯具照明
,特别是一种具有较佳视觉效果的灯具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灯具照明一般都是采用直射照明,即光源采用直下式发光,这种结构简单、直接,但产生的问题是光源太过刺眼,且光照均匀度不佳,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场合,如表演或展示场所等,明亮的光源所产生的眩光以及较差均匀度的光照面,是无法提供较佳或较柔和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较佳视觉效果的灯具模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灯具模组,包括:反光罩,所述反光罩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设置于入光面处的光源;设置在反光罩内的光线调整件,所述光线调整件包括第一调整结构、与第一调整结构相接的第二调整结构及与第二调整结构相接的第三调整结构,所述第一调整结构位于第二调整结构的外围,第二调整结构位于第三调整结构的外围,其中,第三调整结构至入光面的距离小于第二调整结构至入光面的距离,第二调整结构至入光面的距离小于第一调整结构至入光面的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一调整结构设有第一截光槽,所述第一截光槽的开口朝向入光面。优选的,所述第一截光槽为V型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截光槽包括第一截光壁及连接第二调整结构的第二截光壁,所述第一截光壁至入光面的距离小于第二截光壁至入光面的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三调整结构位于第二调整结构内缘,并由第二调整结构内缘朝向入光面延伸而凸出至第二调整结构外部。优选的,所述第二调整结构与第三调整结构之间构成第二截光槽。优选的,所述第二调整结构为一倒锥形结构,所述第三调整结构为一锥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光线调整件还包括与第三调整结构相接的第四调整结构,所述第四调整结构架设于第三调整结构的内缘,且具有一第三截光槽。优选的,所述光线调整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调整结构外围的环状件,所述第一调整结构与环状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相连接,且第一调整结构与环状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优选的,还包括连接第一调整结构与第二调整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且第一调整结构与第二调整结构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大于第一间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灯具模组是在反光罩内设置光线调整件,利用光线调整件的第一调整结构、第二调整结构、第三调整结构来进行光线的遮蔽或是调整,进而使得自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经光线调整件后能有较佳或是较柔和的光线投射效果,而不会造成任何不舒服的视觉感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光线调整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光线调整件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如图所示,一种灯具模组,包括:反光罩1,所述反光罩1包括入光面2及出光面3;设置于入光面2处的光源4;设置在反光罩1内的光线调整件,所述光线调整件包括第一调整结构5、与第一调整结构5相接的第二调整结构6及与第二调整结构6相接的第三调整结构7,所述第一调整结构5位于第二调整结构6的外围,第二调整结构6位于第三调整结构7的外围,其中,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一调整结构5至入光面2的距离。本技术将光线调整件配设于反光罩1内,并利用光线调整件来有效调整及控制反射至出光面3的光线。灯具模组利用反光罩1将光源4产生的光线投射至有效角度内以构成有效光,如反光罩1为10°的反光罩,如此一来,在有效角度10°之内光的强度都在300cd以上,而超过10°之外的光线就会减弱,形成光晕,而形成光晕的这些光线透过光线调整件,可使光晕的光线较为柔和。换言之,本技术所述的灯具模组利用光线调整件,可使有效角度之外的光经光线调整件反射后产生较佳或是较柔和的光线投射效果,使用者不易直接看到光源4,以免光源4发出的高强度光线直接进入使用者眼睛而造成不适,特别是对于一些表演或展示场而言,光线调整件的设计能够使本技术提供均匀度较佳的光照面,进而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具体来说,所述光线调整件包括第一调整结构5、第二调整结构6及第三调整结构7,第一调整结构5位于第二调整结构6的外围且与第二调整结构6相接,第二调整结构6位于第三调整结构7的外围且与第三调整结构7相接,通过第一调整结构5、第二调整结构6及第三调整结构7来调整及控制反射至出光面3的光线。优选的,所述光线调整件还包括与第三调整结构7相接的第四调整结构8,所述第四调整结构8架设于第三调整结构7的内缘。在本实施例中,光线调整件的中心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高度,外周缘的结构高度较低,相对于位于上方的入光面2而言,第四调整结构8至入光面2的距离等于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一调整结构5至入光面2的距离,光源4发出光线后,第四调整结构8、第三调整结构7、第二调整结构6、第一调整结构5会分别在不同的配置位置或是高度位置来调整及控制反射至出光面3的光线,进而提供较佳或是交柔和的光线投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调整结构8至入光面2的距离虽然是等于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调整结构8至入光面2的距离可以是大于或小于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在此不做限制。光线调整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9和第二连接结构10,其可以是一肋条,第一连接结构9连接第一调整结构5与环状件11,第二连接结构10连接第一调整结构5与第二调整结构6,环状件11上可以设置卡勾,藉由卡勾与反光罩1的内缘连接,从而将光线调整件有效地固设于反光罩1内。当然,光线调整件也可以利用第一调整结构5、第二调整结构6或第三调整结构7来直接或间接地与反光罩1连接,本技术在此不做限制。进一步地,第一调整结构5与环状件1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调整结构5与第二调整结构6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以供光线穿射,其中,第二间隙的宽度大于第一间隙。接着,本技术在此针对第一调整结构5、第二调整结构6、第三调整结构7以及第四调整结构8的设计做详细说明。所述第一调整结构5设有开口朝向入光面2的第一截光槽,如V型槽,其具有第一截光壁体12及第二截光壁体13,第一截光壁体12通过第一连接结构9间接地与反光罩1相接,第二截光壁体13通过第二连接结构10与第二调整结构6相接。当然,第一截光壁体12亦可直接地与反光罩1相接,而第二截光壁体13亦可直接地与第二调整结构6相接,在此不作任何限制。本实施例中,第一截光壁体12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二截光壁体13至入光面2的距离,换言之,第一截光壁体12的结构高度大于第二截光壁体13的结构高度。光源4发出的部分光线会受到第一截光壁体12的限制,避免经反光罩1反射的部分光线出射至有效角度之外而造成光晕,另外,光源4发出的部分光线亦会受限于第一截光壁体12与第二截光壁体13间的V型槽,光源4发出的部分光线会于V型槽内反复反射,受到结构性地阻绝而不易再出射至出光面3。再者,第二截光壁体13的外缘则是会将入射的光线投射至有效角度内以构成有效光。即,第一调整结构5的设置既可以利用第一截光壁体12及第一截光槽来遮蔽部分会投射至有效角度之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罩(1),所述反光罩(1)包括入光面(2)及出光面(3);设置于入光面(2)处的光源(4);设置在反光罩(1)内的光线调整件,所述光线调整件包括第一调整结构(5)、与第一调整结构(5)相接的第二调整结构(6)及与第二调整结构(6)相接的第三调整结构(7),所述第一调整结构(5)位于第二调整结构(6)的外围,第二调整结构(6)位于第三调整结构(7)的外围,其中,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一调整结构(5)至入光面(2)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罩(1),所述反光罩(1)包括入光面(2)及出光面(3);设置于入光面(2)处的光源(4);设置在反光罩(1)内的光线调整件,所述光线调整件包括第一调整结构(5)、与第一调整结构(5)相接的第二调整结构(6)及与第二调整结构(6)相接的第三调整结构(7),所述第一调整结构(5)位于第二调整结构(6)的外围,第二调整结构(6)位于第三调整结构(7)的外围,其中,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一调整结构(5)至入光面(2)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结构(5)设有第一截光槽,所述第一截光槽的开口朝向入光面(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光槽为V型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光槽包括第一截光壁及连接第二调整结构(6)的第二截光壁,所述第一截光壁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二截光壁至入光面(2)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士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泰腾照明有限公司中山汤石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