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素珂专利>正文

新型转动高压蒸汽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34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转动高压蒸汽容器,它包括:通过两端设置的轴承实现转动的烘缸、旋转气头及进气孔和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由吸水横管、吸水竖管和吸水孔组成的中心排水管,所述中心排水管置于旋转气头中心,与蒸汽管套置,共同伸入烘缸内,所述中心排水管的吸水横管穿过烘缸内的定位盘中心大孔,与其下部接触,形成第一支撑点;其特征在于:吸水竖管底部的外螺丝扣上,由上至下固定有锁紧螺母和具有吸水口的调整螺丝母,所述吸水竖管的长度应满足其底端的具有吸水口的调整螺丝母与烘缸内壁相接触,以形成第二个支撑点的要求;所述调整螺丝母的内螺丝扣位于其上部,调整螺丝母的下部壁上开有若干个缺口槽或通孔,形成吸水口。(*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造纸设备中的转动高压蒸汽容器。
技术介绍
我国造纸业使用的转动高压蒸汽容器—烘缸,长久以来存在着排水管易磨漏的问题。传统的烘缸是采用中心管通过旋转汽头往外排水、进气,所述中心管又分为中心横管和中心竖管,其中中心横管的一头接旋转汽头,另一头接在烘缸内的中心竖管上,中心竖管下端部为吸水口,负责排水。烘缸的蒸汽从主轴中心孔进入,中心孔最时面是一定位盘,定位盘中央设有1个大孔,周边设有4个小孔,中心管从定位盘中间大孔穿过。由于所述中心竖管在烘缸内呈悬挂状态,即吸水口自然下垂,不与烘缸内壁接触,所以该中心管仅有一个支点,即中心横管与转动的定位盘大孔之间。该支点是由于中心管重力,使其下压在转动的定位盘大孔上形成的,经过长时间(厚壁管三个月至六个月,薄壁管一个月至三个月)磨损,中心横管会磨透漏水。当烘缸内积水浸过吸水口时,缸内的蒸汽压力会把积水通过中心管排出缸外,正常时,由中心管末端的出水口排出,磨损后,只能顺着中心管磨损的地方向外排水,这样烘缸就存在大量的积水,会产生如下问题1.为提高烘缸温度,须提高缸内汽压,使汽量增加,而汽压过高会导致各要配套管道、旋转汽头须承担更大的压力,从而造成故障率上升。2.烘缸的重量增加,使设备的动平衡无法保证。由此,易造成机架晃动、设备动力增大、机械磨损大且限制了烘缸的转速,设备应有的效率发挥不出来。3.修理工作难度大。因为不能准确确定缸内的中心管是否损坏,即使找到中心管坏了的烘缸,但由于缸内温度过高,维修人员无法马上进入缸内工作,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进去工作。4.烘缸的损坏率高。5.由于缸内汽压高、存水多,水会直接从旋转汽头漏出,会在管道上造成腐蚀,当漏水溅到干网(送纸用)上,造成断头或废品。6.由于用汽量大,浪费大量的煤、电、人力、修理用的各种原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心管不易被磨损,烘缸的排水性能良好和节能的新型转动高压蒸汽容器。一种新型转动高压蒸汽容器,它包括通过两端设置的轴承实现转动的烘缸、旋转气头及进气孔和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由吸水横管、吸水竖管和吸水孔组成的中心排水管,所述中心排水管置于旋转气头中心,与蒸汽管套置,共同伸入烘缸内,所述中心排水管的吸水横管穿过烘缸内的定位盘中心大孔,与其下部接触,形成第一支撑点;其吸水竖管底部的外螺丝扣上,由上至下固定有锁紧螺母和具有吸水口的调整螺丝母,所述吸水竖管的长度应满足其底端的具有吸水口的调整螺丝母与烘缸内壁相接触,以形成第二个支撑点的要求;所述调整螺丝母的内螺丝扣位于其上部,调整螺丝母的下部壁上开有若干个缺口槽或通孔,形成吸水口。如上所述的新型转动高压蒸汽容器,在吸水竖管底部,安装固定一个位于吸水孔两侧的支架,该支架底端与所述调整螺丝母底端平齐,共同构成排水系统的第二支撑点,所述支架底端直接与烘缸内壁接触,或支架底端安装有滚轮,该滚轮与内壁接触。本技术与传统的传动高压蒸汽容器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的效果1.将传统的供水系统一个支撑点结构,变成两个支撑点结构,使其延长使用时间3至5年,并且不必因经常维修中心管而导致停机停产。2.烘缸的排水性能得到保障,烘缸升温快,节省蒸汽。3.烘缸的温度曲线良好,从而使纸张的质量更好。4.烘缸的动平衡有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转,并减少设备动力消耗,机械磨损减少,而达到以更高转速,能提高产量。5.节约水资源,旋转汽头时不会漏出水来。6.温度容易提高,减少高汽压对管道造成的压力,减少各配套管管道故障,减少旋转汽头漏汽的机会。7.提高温度时用汽量减少,将节约大量的煤、电、修理工时、修理费用,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新型转动高压蒸汽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新型转动高压蒸汽容器的中心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新型转动高压蒸汽容器的中心管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见附图。图1是转动蒸汽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排水口9、进气孔8、旋转汽头10、连接法兰盘11、烘缸2、转动轴承1、7、蒸汽出口12和定位盘13等部件均为传统的高压蒸汽容器的结构,本技术改进之处,是排水系统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吸水横管6穿过定位盘13的中间大孔,在底部与中间大孔相接触,所述中心管的吸水竖管3底端延长至烘缸底部内壁处。在吸水竖管3底端的外螺丝扣上,由上至下固定有锁紧螺母5和具有吸水口的调整螺丝母4。吸水竖管3的底端结构参见图2,在吸水竖管3的底端有一段外螺丝扣,与该螺丝扣配合连接有锁紧螺母5和具有吸水口的调整螺丝母4。所述调整螺丝母4的高度是通过螺丝扣结构在吸水竖管3上移动实现的,这种调整是起微调作用的,以确保调整螺丝母4的底端与烘缸内壁相低触。在调整好调整螺丝母4的高度位置后,通过拧紧锁紧螺母5对其进行锁定。所述调整螺丝母4的内螺丝扣位于上部,其下部开有若干个吸水开口槽或吸水口,其高度尺寸中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本实施例只是在调整螺丝母4下部,对开了一对吸水孔14。吸水竖管3的底端另一结构参见图3,它是在图2所示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支架,该支架由左、右侧部分15、18及其底端固定的滚轮16、17共同构成。该支架固定于吸水竖管3上,由弧形联接部件实现配合,通过螺栓紧固联接在吸水竖管3上(图中未示出)。所述滚轮16、17与调整螺丝母4同高度,共同与烘缸内壁接触,形成第二支撑点。所述支架底端也可不设滚轮,直接作为支点与烘缸内壁相接触。以中心横管用2寸旋转汽头为例。选用1寸厚壁管做中心横管,选4分厚壁管做中心竖管,这样既可以保证正常吸水,又能减轻重量减少磨损。中心横管选用1寸管是为了加强管子的弹性。中心竖管底部的调整长螺丝母材料选用黄铜,减少对缸壁的磨损。锁紧螺母也采用黄铜材料。本装置在使用几年后,修理检查缸内壁接触点时,如有磨损,可采用加长或减少中心横管的长度,来错开原磨损地方。如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即滚动接触方式,效果应为最佳。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转动高压蒸汽容器,它包括通过两端设置的轴承实现转动的烘缸、旋转气头及进气孔和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由吸水横管、吸水竖管和吸水孔组成的中心排水管,所述中心排水管置于旋转气头中心,与蒸汽管套置,共同伸入烘缸内,所述中心排水管的吸水横管穿过烘缸内的定位盘中心大孔,与其下部接触,形成第一支撑点;其特征在于吸水竖管底部的外螺丝扣上,由上至下固定有锁紧螺母和具有吸水口的调整螺丝母,所述吸水竖管的长度应满足其底端的具有吸水口的调整螺丝母与烘缸内壁相接触,以形成第二个支撑点的要求;所述调整螺丝母的内螺丝扣位于其上部,调整螺丝母的下部壁上开有若干个缺口槽或通孔,形成吸水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转动高压蒸汽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吸水竖管底部,安装固定一个位于吸水孔两侧的支架,该支架底端与所述调整螺丝母底端平齐,共同构成排水系统的第二支撑点,所述支架底端直接与烘缸内壁接触,或支架底端安装有滚轮,该滚轮与内壁接触。专利摘要一种新型转动高压蒸汽容器,排水系统包括由吸水横管、吸水竖管和吸水孔组成的中心排水管,中心排水管置于旋转气头中心,与蒸汽管套置,共同伸入烘缸内,中心排水管的吸水横管穿过烘缸内的定位盘中心大孔,与其下部接触,形成第一支撑点;吸水竖管底部的外螺丝扣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占平吴素珂
申请(专利权)人:吴素珂骆占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