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无推复合辅翼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载人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70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带拓展平台的复合升力飞行器,其中,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体、固定安装在机体两侧复合升力机翼、螺旋桨推进器;其中,机体设置为甲板平台;复合升力机翼内置自封闭涵道风扇,复合升力机翼外侧设计有机翼铰链;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内设置有自封闭涵道风扇,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电液气接口和机翼铰链,并通过机翼铰链与复合升力机翼活动连接,载人仓安装在安装在机体的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起降距离短,飞行速度快、机翼结构强度高、机翼可以储能、飞行能耗低、滞空时间长等特点,大面积的复合升力机翼,应急情况下能起到滑翔机的作用,极大的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保障物资的安全。

A rear single propeller composite wing manned spacecraft with unpropellant composite w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posite lift aircraft with an expanding platform, wherein a rear single propeller composite wing aircraft comprises a body, a composite lift wing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ody and a propeller propeller, wherein the body is arranged as a deck platform, a composite lift wing is built with a self-closing duct fan and a composite lift wing is outside. There are wing hinges on the side, self-closing duct fans in the non-thrust self-powered composite auxiliary wing, electro-hydraulic air interface and wing hinges on one or both sides of the non-thrust self-powered composite auxiliary wing, and the wing hinges are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omposite lift wing, and the manned compartment is installed below the airframe. The invention not on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 distance, high flying speed, high structural strength of wing, energy storage of wing, low fly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ng stagnation time, but also large area composite lift wing, which can play the role of glider in emergency, greatly improve the safety of aircraft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无推复合辅翼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载人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具体是一种带无推复合辅翼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载人飞行器,属于飞行器装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飞行器主要分为固定翼和垂直起降飞行器(如直升机和多旋翼)两大类。当然也有垂直起降固定翼这一款产品。传统的固定翼有飞行速度快、能耗低、等优点,但是有主翼和水平尾翼前后不连接,机翼结构强度不高,容易损坏,起降要求高,起降距离长缺点;传统的垂直起降飞行器,具有起降方便的优点,但是有能耗大、安全系数低,负载能力差、水平飞行速度慢、容易坠机等缺点;目前的垂直起降固定翼虽然有起降方便的特点,但是在水平飞行时的可控性不甚理想,且存在着飞行阻力大,耗能高,安全系数仍然不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起降距离短,飞行速度快、机翼结构强度高、机翼可以储能、飞行能耗低、滞空时间长等特点,大面积的复合升力机翼,应急情况下能起到滑翔机的作用,极大的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保障人员的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活动安装在复合升力飞行器两侧的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以及载人仓;其中,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体、固定安装在机体两侧复合升力机翼、螺旋桨推进器;其中,机体设置为甲板平台;复合升力机翼内置自封闭涵道风扇,复合升力机翼外侧设计有机翼铰链;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内设置有自封闭涵道风扇,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电液气接口和机翼铰链,并通过机翼铰链与复合升力机翼活动连接。载人仓安装在机体的下方。进一步,推进器为电动螺旋桨、油动螺旋桨等多种动力结构。进一步,复合升力机翼可分为升力主翼以及平衡尾翼两个部分,分别设置在复合升力机翼的前后方;升力主翼与平衡尾翼之间预留有空间,空间内设置有水平升降舵翼;其中,升力主翼内部至少安装有一个自封闭涵道风扇。进一步,还包括垂直尾翼,所述垂直尾翼设置在机体上方或下方;所述垂直尾翼设置在机翼两侧;所述垂直尾翼可以实现折叠;所述垂直尾翼后面安装有可活动的垂直舵翼。进一步,机体设置为甲板平台;所述的甲板平台两侧有规则排列的固定孔;所述甲板平台上设计有插座;所述插座为凹式或凸式。进一步,电液气接口带有盖子。进一步,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可分为升力辅翼以及平衡辅尾翼两个部分,分别设置在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的前后方;升力辅翼与平衡辅尾翼之间预留有空间,空间内设置有水平升降舵翼;其中,升力辅翼内部至少安装有一个自封闭涵道风扇。进一步,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上还设置有发动机安装位,发动机安装位内设置有动力装置。进一步,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上设置有电池/燃料。对比现有技术,专利技术具有一下的主要特点:1、本专利技术具有起降距离短,飞行速度快、机动灵活、避障能力强、机翼结构强度高、机翼可以储能、飞行能耗低等特点。依托自封闭垂直涵道风扇,可以提供飞行器在水平飞行时的额外机动能力,实现瞬间改变飞行姿态和轨迹的超机动能力。2、本专利技术硕大的乘波体机翼,能够起到一定的滑翔伞作用,大大降低重力加速度,大幅提高安全系数,配合水平舵翼和垂直舵翼的控制功能,和自封闭涵道风扇的翼面封闭功能,即使升力涵道风扇和水平推进器同时损坏,也能实现滑翔机式迫降,极大的提高了飞行器的安全性,保障了人员和物资的安全。3、本专利技术采用平台化、模块化设计,能实现多种功能,4、本专利技术采用两侧机翼可拓展设计,能在必要的时候拓展机翼面积,提高水平飞行时的升力,提高负载能力。5、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前后衔接的插口,方便飞行器的集群飞行,进一步降低集群飞行时的功耗。在前后串行连接时,后方的飞行器只需要少量的能量消耗,就能实现长距离的飞行,不仅为飞行器的集群飞行提供了集群化的低功耗方案,甚至可以实现飞行器之间的空中救援,即前飞行器将后面有故障的飞行器拖拽起飞,实现前所未见的飞行器之间互相救援现象。6.专利技术的模块化涵道风扇推进型复合升力辅翼与复合升力飞行器之间可以通过机翼铰链和电液气接口进行连接,受复合升力飞行器主控单元控制,并可将翼面的电池/燃料等能量传递给飞行器主机,提高飞行时间。通过叠加复合升力辅翼可以实现性能的倍增。模块化的设计,降低了客户的一次性投入,减少了采购和运营成本。7.本专利技术的模块化涵道风扇推进型复合升力辅翼与其他复合升力辅翼相并联,并通过机翼铰链和电液气接口进行连接,同步受复合升力飞行器主控单元控制,再次拓展并可将翼面的电池/燃料等能量传递给飞行器主机,提高飞行时间。8.推力装置模块化,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维修更换。9.本专利技术中,辅翼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电液气接口,实现了辅翼与复合升力飞行器主翼面之间的能量互通,且动作受复合升力飞行器的控制,提高了整机的灵活性。10.辅翼还内置有水平升降舵翼,提高整机操控敏捷性!11.翼面型能量装置,有效利用空间。12.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复合多种机型使用,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平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斜视图;图中:101:机体;102:复合升力机翼;104:自封闭涵道风扇;105:垂直尾翼;1051.垂直舵翼;106:推进器;107:能量管理系统;1021:升力主翼;1022:水平升降舵翼;1023:平衡尾翼;1028:机翼铰链;1001:插座;1002:空腔;1003:固定孔;1006:电池/燃料;108:摄像机;1026:凸型串联头;1027:凹形串联座;1031、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10311、升力辅翼;10312、平衡辅尾翼;1026、电液气接口;10261、盖子;111、发动机安装位;112、载人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带无推复合辅翼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载人飞行器,包括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活动安装在复合升力飞行器两侧的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1031组成;111、发动机安装位;载人仓安装在安装在机体的下方。其中,所述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体101、固定安装在机体101两侧复合升力机翼102、推进器106;其中,所述的机体101设置为甲板平台;所述的复合升力机翼102内置自封闭涵道风扇104,复合升力机翼102外侧设计有机翼铰链11028;所述的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1031内设置有自封闭涵道风扇104,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1031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电液气接口1026和机翼铰链11028,并通过机翼铰链11028与复合升力机翼102活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推进器106为电动螺旋桨、油动螺旋桨等多种动力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复合升力机翼102可分为升力主翼1021以及平衡尾翼1023两个部分,分别设置在复合升力机翼102的前后方;升力主翼1021与平衡尾翼1023之间预留有空间,空间内设置有水平升降舵翼1022;其中,升力主翼1021内部至少安装有一个自封闭涵道风扇10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垂直尾翼105,垂直尾翼105设置在机体101上方或下方;所述垂直尾翼105设置在机翼两侧;所述垂直尾翼105可以实现折叠;所述垂直尾翼105后面安装有可活动的垂直舵翼105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机体101设置为甲板平台;所述的甲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无推复合辅翼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装配在其机翼两侧的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以及载人仓(112);其中,所述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体(101)、固定安装在机体(101)两侧复合升力机翼(102)、推进器(106);其中,所述的机体(101)设置为甲板平台;所述的复合升力机翼(102)内置自封闭涵道风扇(104),复合升力机翼(102)外侧设计有机翼铰链(11028);推进器(106)为螺旋桨推进器;所述的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内设置有自封闭涵道风扇(104),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电液气接口(1026)和机翼铰链(11028),并通过机翼铰链(11028)与复合升力机翼(102)活动连接;所述的载人仓(112)安装在机体(101)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无推复合辅翼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装配在其机翼两侧的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以及载人仓(112);其中,所述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体(101)、固定安装在机体(101)两侧复合升力机翼(102)、推进器(106);其中,所述的机体(101)设置为甲板平台;所述的复合升力机翼(102)内置自封闭涵道风扇(104),复合升力机翼(102)外侧设计有机翼铰链(11028);推进器(106)为螺旋桨推进器;所述的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内设置有自封闭涵道风扇(104),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电液气接口(1026)和机翼铰链(11028),并通过机翼铰链(11028)与复合升力机翼(102)活动连接;所述的载人仓(112)安装在机体(101)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无推复合辅翼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进器(106)为电动螺旋桨、油动螺旋桨等多种动力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无推复合辅翼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升力机翼(102)可分为升力主翼(1021)以及平衡尾翼(1023)两个部分,分别设置在复合升力机翼(102)的前后方;升力主翼(1021)与平衡尾翼(1023)之间预留有空间,空间内设置有水平升降舵翼(1022);其中,升力主翼(1021)内部至少安装有一个自封闭涵道风扇(10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无推复合辅翼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载人飞行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曲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常探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