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1766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包括:粘弹性耗能机构,其包括第一板体以及两个分别水平固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靠近第二端的两表面上的第二板体;任一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设有粘弹性材料层;两个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第一板体的靠近其第二端的两表面上,任一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第三板体以及嵌设于第三板体一表面上的第一复合铜板;两个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板体的一表面上,任一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第四板体以及嵌设于第四板体的一表面上的第二复合铜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很好的加固和耗能减震效果,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安装适用性强,性能可靠。

Compound angular displacement damp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osite angular displacement damper, which comprises a viscoelastic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comprising a first plate body and two second plates respectively fixed horizontally on two surfaces near the second end of the first plate body; a viscoelastic material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any second plate body and the first plate body; and two first rotations. A dynamic 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is located on two surfaces near the second end of the first plate body. Any first rotating 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third plate body and a first composite copper plate embedded on a surface of the third plate body; two second rotating 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s are located on one surface of two second plate bodies. Any second rotating 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fourth plate body and a second composite copper plate embedded on a surface of the fourth plate bod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reinforcement and energy dissipation effect, simple structure, repeatable use, strong installation applicability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角位移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结构工程减震
,涉及一种减震耗能构件,本技术涉及一种设置于高耸结构或桥梁结构构件主材与斜材或斜材与斜材节点处,用于高耸结构或桥梁结构风震控制或地震控制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
技术介绍
目前,结构耗能减震技术在实际结构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粘弹性阻尼器作为一种常用的减震结构,一般情况下,其是在线位移下起作用。当结构受到地震或风荷载时,结构层间发生相对位移,内外钢板发生相对运动,带动粘弹性材料往复变形发热,损耗能量,从而减小并迅速衰减结构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的震动,实现减震耗能的目的。但是此类阻尼器并不适用于高耸结构或桥梁结构梁柱节点的加固和角位移型耗能减震。申请公开号为CN101713226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梁柱节点加固弧形粘弹性阻尼器,其作为适用于梁柱节点耗能减震的阻尼器由滑动摩擦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器构成,该技术所示的阻尼器呈弧形布置,能够适用于角位移型减震耗能,但是其构造复杂,只能用在夹角为90度的梁柱节点处,不适用于高耸结构中夹角为锐角的主材斜材节点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将粘弹性耗能机构与转动摩擦耗能机构结合的复合耗能机制,适用于高耸结构或桥梁结构主材与斜材或斜材与斜材节点的加固和耗能减震,以及梁柱节点的加固和耗能减震,可实现较大的变形量,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安装适用性强,性能可靠。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包括:粘弹性耗能机构,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以及两个分别水平固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靠近其第一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第二板体;任一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设有粘弹性材料层;两个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靠近其第二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任一所述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三板体,以及水平嵌设于所述第三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表面上的第一复合铜板;两个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栓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表面上,任一所述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四板体,以及水平嵌设于所述第四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表面上的第二复合铜板;任一所述第四板体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板体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任一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任一所述粘弹性材料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齐平,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齐平且与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三板体不接触。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任一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二端突出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端。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任一所述第三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表面上设有开放式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靠近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的第一侧面以及与第一侧面相交的两个第二侧面分别为贯通,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的第三侧面可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端齐平;所述第一复合铜板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一复合铜板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表面齐平。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任一所述第四板体的第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任一所述第四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表面上设有开放式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靠近所述第四板体的第二端的第一侧面以及与第一侧面相交的两个第二侧面均为贯通,所述第二凹槽的与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一侧面平行的第三侧面可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齐平;所述第二复合铜板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二复合铜板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四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表面齐平。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粘弹性材料层与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比为2.2:1:2.2,宽度比为1:1:1,厚度比为1:1:1;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一复合铜板与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比为1:0.7:2.2,宽度比为1:1:1,厚度比为1:0.5:1;所述第四板体、所述第二复合铜板、所述第二板体的长度比为1:0.7:2.2,宽度比为1:1:1,厚度比为1:0.5:1。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所述粘弹性材料层为硅橡胶阻尼材料制成。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两个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和两个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是可转动的位于粘弹性耗能机构的两端,即可通过松动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调节第一转动摩擦耗能、第二转动摩擦耗能与粘弹性耗能机构的角度,以实现在任意夹角的节点连接处的安装;不仅能适用于夹角为90度的梁柱节点处,而且能够适用于高耸结构中夹角为锐角的主材斜材节点处;2、本技术采用了转动摩擦耗能机制与粘弹性耗能机制相结合的复合耗能机制,两种耗能机制相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了耗能,提高减震效果,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可设计性强。安装适用性强,性能可,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成本低。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包括:粘弹性耗能机构,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1以及两个分别水平固设于所述第一板体1的靠近其第一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第二板体2;任一所述第二板体2与所述第一板体1之间设有粘弹性材料层3;粘弹性材料层3的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固定连接;两个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体1的靠近其第二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任一所述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三板体4,以及水平嵌设于所述第三板体4的靠近所述第一板体1的一表面上的第一复合铜板5;两个所述第三板体4与所述第一板体1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栓8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1的一表面上,任一所述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四板体6,以及水平嵌设于所述第四板体6的靠近所述第二板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粘弹性耗能机构,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以及两个分别水平固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靠近其第一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第二板体;任一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设有粘弹性材料层;两个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靠近其第二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任一所述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三板体,以及水平嵌设于所述第三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表面上的第一复合铜板;两个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栓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表面上,任一所述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四板体,以及水平嵌设于所述第四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表面上的第二复合铜板;任一所述第四板体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板体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螺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粘弹性耗能机构,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以及两个分别水平固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靠近其第一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第二板体;任一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设有粘弹性材料层;两个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靠近其第二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任一所述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三板体,以及水平嵌设于所述第三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表面上的第一复合铜板;两个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栓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表面上,任一所述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四板体,以及水平嵌设于所述第四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表面上的第二复合铜板;任一所述第四板体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板体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螺栓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粘弹性材料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齐平,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齐平且与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三板体不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二端突出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三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表面上设有开放式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