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覆膜卷材输送的底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134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覆膜卷材输送的底托,技术方案是,该底托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行走的万向轮,底板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均布的多个呈圆柱形的卷材固定杆,每个卷材固定杆的上端均呈圆弧面形,卷材固定杆的外径为6.5‑7.5cm,高度为40‑60cm,两两卷材固定杆外壁的最小间距D为8‑12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成本低,易操作,可将画面卷和膜卷通过各自的中心孔套装在底板的卷材固定杆上,通过底板底部的万向轮即可轻松推送到各个位置,需要取下时,直接向上举起脱离卷材固定杆即可,使用方便,效果好,是覆膜卷材输送设备上的创新。

A bottom support used for conveying membrane coiled materia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ase used for conveying film-covered coil material.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that the base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 universal wheel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ase plate for walking, and a plurality of uniformly distributed cylindrical coil fixing rods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plate. The upper end of each coil fixing rod is in a circular shape, and the coil is fixed. The outside diameter of the fixing rod is 6.5_7.5 cm, the height is 40_60 cm, and the minimum distance D of the outside wall of the fixing rod is 8_12 c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and unique structure, simple and reasonable, easy production, low cost and easy operation. The picture roll and the film roll can be mounted on the coil fixing rod of the bottom plate through their respective central holes, and through the bottom plate. The Cardan wheel can be easily pushed to various positions. When it needs to be removed, it can be lifted directly up from the fixed rod of the coil material. It is convenient to use and has good effect. It is an innovation on the conveying equipment of the film-covered coil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覆膜卷材输送的底托
本技术涉及覆膜辅助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覆膜卷材输送的底托。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动覆膜机,通常是由画面卷安装轴、不干胶膜安装轴、上胶辊、下胶辊和成品画面收纳轴等构成,将未覆膜的画面卷套装在画面卷安装轴上,将膜卷套装在不干胶膜安装轴上,通过上胶辊将不干胶膜粘覆在画面上,覆膜后的画面从成品画面收纳轴进行收纳,在覆膜过程中,首先需要安装画面卷和膜卷运送过来套装在对应的辊筒上,由于画面卷和膜卷长度较长,而且呈圆形,这个输送的过程十分麻烦,往往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运到位后又没有地方放置,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覆膜卷材输送的底托,可有效解决覆膜过程中画面卷和膜卷输送和临时放置的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覆膜卷材输送的底托,该底托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行走的万向轮,底板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均布的多个呈圆柱形的卷材固定杆,每个卷材固定杆的上端均呈圆弧面形,卷材固定杆的外径为6.5-7.5cm,高度为40-60cm,两两卷材固定杆外壁的最小间距D为8-12cm。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部开有与卷材固定杆下部相对应的安装槽,安装槽中心在安装底座的底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连接孔,卷材固定杆底部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底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同轴设置,连接螺栓从底板的底部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后与第二连接孔旋装固定,构成卷材固定杆与底板之间的拆装式连接结构。所述的安装底座的外壁呈向下、向外倾斜设置。本技术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成本低,易操作,可将画面卷和膜卷通过各自的中心孔套装在底板的卷材固定杆上,通过底板底部的万向轮即可轻松推送到各个位置,需要取下时,直接向上举起脱离卷材固定杆即可,使用方便,效果好,是覆膜卷材输送设备上的创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卷材固定杆上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卷材固定杆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安装底座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6给出,本技术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行走的万向轮5,底板1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均布的多个呈圆柱形的卷材固定杆2,每个卷材固定杆2的上端均呈圆弧面形,卷材固定杆2的外径为6.5-7.5cm,高度为40-60cm,两两卷材固定杆外壁的最小间距D为8-12cm。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底板1上设置有安装底座3,安装底座3上部开有与卷材固定杆2下部相对应的安装槽31,安装槽31中心在安装底座的底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连接孔32,卷材固定杆2底部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22,底板1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三连接孔11,第一连接孔32、第二连接孔22和第三连接孔11同轴设置,连接螺栓7从底板的底部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11、第一连接孔32后与第二连接孔22旋装固定,构成卷材固定杆与底板之间的拆装式连接结构;所述卷材固定杆2为中空的圆形管状结构,卷材固定杆2内中心设置有竖直的连接轴21,第二连接孔22设置在连接轴21中心,这种拆装式结构在不用时可以拆下,方便储存和运输。所述的安装底座3的外壁33呈向下、向外倾斜设置,安装底座3的外壁33的最大直径均小于卷材中心孔的内径,当卷材下落过程中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最终卡在安装底座的外壁上,保证其放置稳定。所述卷材固定杆2的上端连接有蘑菇头4,蘑菇头4侧壁呈圆弧面形,卷材放置时可自动向下滑动,从而迅速进入卷材固定杆,所述蘑菇头4与卷材固定杆2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方便拆卸,损坏后易于更换;所述蘑菇头4上端中心设置有盲孔41,节约材料。所述万向轮5上设置有刹车5a,运输到位后,踩下刹车,即可临时放置;所述底板1四周设置有向下的凸沿6。本技术使用时,将画面卷和膜卷通过各自的中心孔套装在底板的卷材固定杆上,通过底板底部的万向轮即可轻松推送到各个位置,放置卷材时由于每个卷材固定杆的上端均呈圆弧面形,卷材可自动向下滑动,从而迅速进入卷材固定杆;安装底座3的外壁33呈向下、向外倾斜设置,当卷材下落过程中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最终卡在安装底座的外壁上,保证其放置稳定,由于卷材中心孔的尺寸规格基本是统一的,因此本技术限定的卷材固定杆的各个尺寸恰好能够很好的固定市面上最常见的卷材,如果遇到特殊的卷材尺寸,由于卷材固定杆是可拆卸的,拆下后更换即可,运输到位后,踩下刹车即可临时固定,需要取下时,直接向上举起脱离卷材固定杆即可,使用方便,效果好,是覆膜卷材输送设备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覆膜卷材输送的底托,其特征在于,该底托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行走的万向轮(5),底板(1)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均布的多个呈圆柱形的卷材固定杆(2),每个卷材固定杆(2)的上端均呈圆弧面形,卷材固定杆(2)的外径为6.5‑7.5cm,高度为40‑60cm,两两卷材固定杆外壁的最小间距D为8‑12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覆膜卷材输送的底托,其特征在于,该底托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行走的万向轮(5),底板(1)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均布的多个呈圆柱形的卷材固定杆(2),每个卷材固定杆(2)的上端均呈圆弧面形,卷材固定杆(2)的外径为6.5-7.5cm,高度为40-60cm,两两卷材固定杆外壁的最小间距D为8-12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覆膜卷材输送的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设置有安装底座(3),安装底座(3)上部开有与卷材固定杆(2)下部相对应的安装槽(31),安装槽(31)中心在安装底座的底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连接孔(32),卷材固定杆(2)底部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22),底板(1)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三连接孔(11),第一连接孔(32)、第二连接孔(22)和第三连接孔(11)同轴设置,连接螺栓(7)从底板的底部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11)、第一连接孔(32)后与第二连接孔(22)旋装固定,构成卷材固定杆与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英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