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支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114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把手支架及汽车,把手支架包括一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架本体包括:板状主体,板状主体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设置,并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于第一侧边的第一加强翻边;设于第二侧边的第二加强翻边;其中,在支架本体的第一端,板状主体、第一加强翻边与第二加强翻边的用于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焊接;以及,设于支架本体的第二端的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部,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处设有一螺母,安装部与板状主体之间具有夹角,且安装部包括相邻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第三侧边与板状主体连接,第四侧边与第一加强翻边连接。这样,可以使提高把手支架的强度。

A handle bracket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andle bracket and an automobile. The handle bracket comprises a support body with a relative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The support body comprises a plate-shaped body, a plate-shaped body including a first side and a second side, a first side and a second side are arranged relative to each other, and are located at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A first reinforcing flanging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a second reinforcing flanging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side, wherein at the first end of the bracket body, a plate-shaped body, a first reinforcing flanging and a second reinforcing flanging are used for welding with the instrument panel cross beam, and a mounting part for mounting a handle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end of the bracket body. The moun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hole and a nut at the mounting hole. The mounting part has an angle between the mounting part and the plate-like body, and the mounting part includes the adjacent third side and the fourth side, the third si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late-like body, and the fourth si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trengthened flanging. In this way, the strength of the handle bracket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把手支架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把手支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把手支架是用于安装汽车把手的重要零部件,汽车通过把手支架安装汽车把手后,可以对汽车的很多方面发挥着作用。例如,在副驾驶的仪表板处通过把手支架安装把手后,可以使得乘坐人员在上车时能够拉住该把手,从而更加安全、便捷的上车;此外,乘坐人员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还可以用手扶住该把手,以保证自己重心的稳定,从而防止自己发生磕碰。然而,现有的把手支架通常强度较低,难以承担乘坐人员在上车及行驶过程中对把手产生的巨大载荷。由此,现有的把手支架的强度较低,容易导致安装在把手支架上的把手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支架及汽车,解决了现有的把手支架的强度较低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把手支架,用于将把手安装于仪表板横梁上,所述把手支架包括一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板状主体,所述板状主体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设于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一加强翻边;设于所述第二侧边的第二加强翻边;其中,在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所述板状主体、所述第一加强翻边与所述第二加强翻边的结构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的结构相匹配,用于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焊接;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的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设有一螺母,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板状主体之间具有夹角,且所述安装部包括相邻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板状主体连接,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第一加强翻边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翻边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可选的,所述板状主体上设有第二加强筋,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翻边在垂直于所述板状主体的方向上的宽度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变小。可选的,所述板状主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减重孔。可选的,所述安装部上还设有定位孔。可选的,所述支架本体为金属支架本体。可选的,所述板状主体与所述安装部通过冲压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安装部还包括与所述第四侧边相对的第五侧边,其中所述第四侧边上设有第三加强翻边,且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第三加强翻边与所述第一加强翻边焊接;所述第五侧边上设置有第四加强翻边。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把手支架。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翻边和所述第二加强翻边,可以使所述把手支架的强度更高;并且通过所述板状主体、所述第一加强翻边与所述第二加强翻边与汽车的仪表板横梁焊接,可以提高连接强度,从而使安装在所述把手支架上的把手不易失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把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把手支架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把手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把手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把手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把手支架1,用于将把手2安装于仪表板横梁3上,所述把手支架1包括一支架本体10,所述支架本体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所述支架本体10包括:板状主体100,所述板状主体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之间;设于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一加强翻边1001;设于所述第二侧边的第二加强翻边1002;其中,在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101,所述板状主体100、所述第一加强翻边1001与所述第二加强翻边1002的结构与所述仪表板横梁3的结构相匹配,用于与所述仪表板横梁3焊接;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10的第二端102的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部1020,所述安装部1020上设有安装孔1021,所述安装孔处设有一螺母1022,所述安装部1020与所述板状主体100之间具有夹角,且所述安装部1020包括相邻的第三侧边1023和第四侧边1024,所述第三侧边1023与所述板状主体100连接,所述第四侧边1024与所述第一加强翻边1001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把手2可以为设置于副驾驶的仪表板处的把手,所述把手除了在汽车行进时可以辅助乘坐人员保持重心稳定外,还可以辅助副驾驶的乘坐人员上车。而所述把手支架1为将所述把手2与汽车进行连接固定的部件,具体可以先将所述把手支架1与所述仪表板横梁3进行连接,再将把手安装于其上。而所述仪表板横梁3可以为位于副驾驶的仪表板下的横梁,由于所述仪表板横梁3的强度较高,将所述把手支架连接固定在所述仪表板横梁上,可以使所述仪表横梁分担载荷,从而使所述把手支架1不易脱落。此外,所述板状主体100,主要用于在安装把手2后对把手2进行支撑,因此需要高的强度;而所述第一加强翻边1001和所述第二加强翻边1002,可以对所述板状主体100进行加强,从而提高所述板状主体100的强度。而所述板状主体100、所述第一加强翻边1001与所述第二加强翻边1002可以与所述仪表板横梁3焊接,通过三个焊接点,可以使所述把手支架1的连接强度更高。此外,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在所述安装孔1021设置所述螺母1022。还需说明的是,所述把手支架1为一体结构;而所述第四侧边1024与所述第一加强翻边1001连接,这是由于所述第一加强翻边1001和所述第二加强翻边1002与正面模具的脱模方向存在负角,若将所述把手支架1制成一体结构,则必须对模具增加斜顶,这样将会大大提升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故所述把手支架1通过分体,将所述安装部的第四侧边1024与所述第一加强翻边1001连接,以制成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第四侧边1024与所述第一加强翻边100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这样,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翻边1001和所述第二加强翻边1002,可以使所述把手支架1的强度更高;并且通过所述板状主体100、所述第一加强翻边1001与所述第二加强翻边1002与汽车的仪表板横梁3焊接,可以提高连接强度,从而使安装在所述把手支架1上的把手2不易失效。可选的,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加强翻边1001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0011;这样,可以提升所述第一加强翻边1001的强度,从而提高对把手的支撑能力。可选的,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板状主体100上设有第二加强筋1003,且所述第二加强筋100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样,可以提升所述板状主体100的强度,从而提高对把手的支撑能力。可选的,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加强翻边1002在垂直于所述板状主体的方向上的宽度从所述第一端101向所述第二端102逐渐变小;这是由于要对所述安装孔1021焊接所述螺母1022,因此在以所述螺母1022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不能存在结构,这样更有利于所述螺母1022的设置。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板状主体100上设有至少两个减重孔1004;这样,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减重孔1004可以在保证所述板状主体100的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减轻所述板状主体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把手支架,用于将把手安装于仪表板横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架包括一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板状主体,所述板状主体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设于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一加强翻边;设于所述第二侧边的第二加强翻边;其中,在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所述板状主体、所述第一加强翻边与所述第二加强翻边的结构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的结构相匹配,用于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焊接;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的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设有一螺母,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板状主体之间具有夹角,且所述安装部包括相邻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板状主体连接,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第一加强翻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支架,用于将把手安装于仪表板横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架包括一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板状主体,所述板状主体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设于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一加强翻边;设于所述第二侧边的第二加强翻边;其中,在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所述板状主体、所述第一加强翻边与所述第二加强翻边的结构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的结构相匹配,用于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焊接;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的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设有一螺母,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板状主体之间具有夹角,且所述安装部包括相邻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板状主体连接,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第一加强翻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翻边上设有第一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秦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