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及安装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098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及安装施工工艺,涉及房屋施工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地基包括若干基体组件,所述基体组件包括基体框架和放置在基体框架内部的若干配重块;相邻所述配重块之间设置有间隔板,所述间隔板和基体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基体框架位于配重块的下方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基体框架内开设有若干与容纳腔连通的伸出孔;所述容纳腔内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沿伸出孔滑移的升降柱,所述升降板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同步的液压缸;所述基体框架的侧边对称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插设有若干紧固件,达到了提高地基的重复利用率的目的。

A fully assembled detachabl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installat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ully assembled demolitibl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an installat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key point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that the foundation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matrix components, the matrix components include a matrix frame and a plurality of counterweight blocks placed inside the matrix frame, and an interval is arranged between adjacent counterweight blocks. The base frame is located below the counterweight block and is provided with an accommodation cavity. A number of outgoing holes connected with the accommodation cavity are arranged in the base frame. A lifting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on cavity, and a number of lifting columns sliding along the outgoing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lifting plate.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lif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synchronous hydraulic cylinders; the side side side of the base frame is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groove, and the connecting groove is inserted with a number of fasteners, so as to improve the reusability of the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及安装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屋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及安装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可拆卸的房屋由于其安装和拆卸方便,被广泛推广用作工地的临时住所等。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481886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房屋及施工方法,其包括若干房屋单元。若干房屋单元依次垒叠于建筑物地基上,然后使用固定结构实现房屋的固定。但是,建筑物地基一般采用混凝土浇筑,当将房屋移动位置后,一方面新的安装位置需要重新铺设建筑物地基,而原来的安装位置上的建筑物地基需要移除。因此会造成建筑物地基的浪费,不利于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其具有提高地基的重复利用率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包括房体和设置在房体下方的地基,所述地基包括若干基体组件,所述基体组件包括基体框架和放置在基体框架内部的若干配重块;相邻所述配重块之间设置有与基体框架侧壁平行设置的间隔板,所述间隔板和基体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基体框架内开设有位于配重块下方的容纳腔,所述基体框架内开设有若干与容纳腔连通的伸出孔;所述容纳腔内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沿伸出孔滑移的升降柱,所述升降板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同步的液压缸;所述基体框架的侧边对称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插设有若干紧固件,相邻所述基体框架通过对应设置在连接槽内的紧固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若干可以相互拼接和固定的基体组件实现地基骨架的拼装和固定,然后将质量较大的配重块放置在基体组件的内部增加基体组件的质量,从而增加地基自身的稳定性。当需要移除地基时,可以先将设置在基体框架内部的配重块依次移除,然后再将固定相邻基体框架的紧固件解除,从而可以将全部的基体框架分离,将地基从原安装位置移除。然后再将基体框架和配重块运输到新的安装位置,然后依次安装基体框架并将配重块放置在其内部,从而实现了地基的重复利用率。通过对地基的重复利用一方面可以加快施工的速度,缩短施工的周期;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建筑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板靠近基体框架的下端部设置有凸棱,所述基体框架开设有与凸棱配合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棱和凹槽的配合能够限制间隔板的位移,减少了间隔板相对于机体框架的位移,从而提高了机体框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柱远离升降板的端部设置有托块,所述基体框架内开设有放置托块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块可以增大升降柱和配重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配重块上升时的稳定性。当将配重块放置在基体框架的内部时,通过将托块放置在凹槽的内部,使得托块的上端面和基体框架的底壁齐平,从而使得配重块和基体框架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定。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上对称设置有吊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配重块采用的是密度较大的材料制成,所以在将配重块的取放时需要借助吊机等其他工具,通过设置吊环方便吊机和配重块的连接。进一步地,全部所述基体组件的上方设置有稳固板,所述稳固板上开设有放置吊环的置物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在全部的基体组件上方的稳固板通过和基体框架固定,增加了基体组件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了地基自身的稳定性。通过将吊环放置在置物槽内减少了稳固板和配重块之间的缝隙,从而提高了稳固板和基体组件之间固定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基体框架和间隔板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与配重块接触的摩擦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基体框架和间隔板侧壁上的摩擦垫一方面可以增大配重块与基体框架之间的静摩擦力,增大配重块和基体框架之间固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具有一定弹性力的摩擦垫可以填充配重块与基体框架和间隔板之间的缝隙,进而增加了配重块固定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安装施工工艺,其具有提高地基的重复利用率的优势。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安装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地质检测报告进行地面平整,然后在地面上铺设地基,并在转角处设置抗拔锚栓的预埋;S2、将地锚固定在抗拔锚栓上并夯实,使得地锚支撑面板与地面契合后,再根据地面的高度合理的调节锚嵌套件,从而使得地锚与地面保持水平;S3、将槽钢开口向上固定在铺设平整的结构上作为地梁,通过若干的角钢将地梁和地面固定;S4、对已经运输到施工地点的墙体进行吊装,并将房体放置在地梁内与地梁固定;房体的安装完成后,对楼面模块进行吊装并安装;S5、对二层房体模块进行吊运和安装,在墙帽单独设置配件收口,并将挤塑板用胶带粘结在墙帽上;S6、对山形墙进行吊装和安装,然后分别对屋面桁架、屋脊主梁和屋面板进行吊运和安装;S7、安装屋脊盖板并进行局部校正和补强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房屋的各部分分开加工后再进行拼接处理,方便了房屋的拆除和搭建,提高了房屋的利用率。同时全装配可拆卸的房屋提高了房屋施工的速度;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方法可以便于检测和控制房屋各部分的质量。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地基铺设的施工步骤如下:S11、根据房屋的施工要求确定所需基体框架的数量,然后将全部的基体框架依次放置在平整后的地面上,并将相邻的基体框架依次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S12、然后将间隔板依次插设进基体框架内部,并将间隔板和基体框架固定;S13、启动基体框架内部的液压缸调整升降板的高度,使得升降柱的上端面和基体框架的底壁齐平;S14、然后将配重块依次放置在基体框架的内部,待全部的配重块放置在基体框架的内部后将稳固板放置在基体框架的上方,并将稳固板和基体框架焊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若干个机体组件相互拼接并固定实现地基的施工。当需要移除地基时只需将放置在基体组件内部的配重块取出并将机体框架移动到新的安装地点即可。通过机体框架和配重块的组合实现了地基的重复使用,提高了建筑物的利用率。同时因为配重块和间隔板与机体框架均采用可拆卸连接,当配重块和间隔板损坏时方便更换。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机体框架、配重块、间隔板和稳固板,通过机体框架和配重块的组合实现地基的拆装,从而提高了地基的重复利用率;2、通过设置容纳腔、伸出孔、升降板、液压缸、升降柱、托块和吊环,方便将配重块从基体框架内部取出。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基体组件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中基体框架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中地基的部分视图;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房体;2、稳固板;21、置物槽;3、基体组件;4、基体框架;41、连接槽;411、紧固件;42、伸出孔;43、容纳腔;44、凹槽;45、摩擦垫;46、滑槽;5、配重块;51、吊环;6、间隔板;61、凸棱;7、升降板;71、液压缸;72、升降柱;73、托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参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包括房体(1)和设置在房体(1)下方的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包括若干基体组件(3),所述基体组件(3)包括基体框架(4)和放置在基体框架(4)内部的若干配重块(5);相邻所述配重块(5)之间设置有与基体框架(4)的侧壁平行设置的间隔板(6),所述间隔板(6)和基体框架(4)可拆卸连接;所述基体框架(4)内开设有位于配重块(5)下方的容纳腔(43),所述基体框架(4)内开设有若干与容纳腔(43)连通的伸出孔(42);所述容纳腔(43)内放置有升降板(7),所述升降板(7)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沿伸出孔(42)滑移的升降柱(72),所述升降板(7)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同步的液压缸(71);所述基体框架(4)的侧边对称开设有四个连接槽(41),所述连接槽(41)内插设有若干紧固件(411),相邻所述基体框架(4)通过对应设置在连接槽(41)内的紧固件(41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包括房体(1)和设置在房体(1)下方的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包括若干基体组件(3),所述基体组件(3)包括基体框架(4)和放置在基体框架(4)内部的若干配重块(5);相邻所述配重块(5)之间设置有与基体框架(4)的侧壁平行设置的间隔板(6),所述间隔板(6)和基体框架(4)可拆卸连接;所述基体框架(4)内开设有位于配重块(5)下方的容纳腔(43),所述基体框架(4)内开设有若干与容纳腔(43)连通的伸出孔(42);所述容纳腔(43)内放置有升降板(7),所述升降板(7)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沿伸出孔(42)滑移的升降柱(72),所述升降板(7)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同步的液压缸(71);所述基体框架(4)的侧边对称开设有四个连接槽(41),所述连接槽(41)内插设有若干紧固件(411),相邻所述基体框架(4)通过对应设置在连接槽(41)内的紧固件(4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板(6)靠近基体框架(4)的下端部设置有凸棱(61),所述基体框架(4)开设有与凸棱(61)配合的滑槽(4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72)远离升降板(7)的端部设置有托块(73),所述基体框架(4)内开设有放置托块(73)的凹槽(4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5)上对称设置有吊环(5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基体组件(3)的上方设置有稳固板(2),所述稳固板(2)上开设有放置吊环(51)的置物槽(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框架(4)和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荣华孔德旺任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汤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