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胸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016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胸腔引流装置,其包括引流管体和固定球囊;引流管体包括引流部和连接部;引流部具有用于伸入下胸腔内并使其头端部向胸腔下后方延伸至肋膈角位置处的弧形结构;连接部用于连接体外的胸腔引流瓶;固定球囊设在引流部和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用于将引流部固定在下胸腔内;引流部的侧壁上设有引流口,引流口从引流部的头端部延伸至靠近固定球囊的位置处;引流部和连接部分别朝向固定球囊的中轴线的同侧延伸,并且引流部和连接部配合形成类L形结构。采用该下胸腔引流装置能够用于下胸腔积液的引流,并且能够使引流过程通畅,使术后疼痛感消失或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胸腔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胸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微创手术中的单孔胸腔镜手术切口一般位于腋前线至腋中线第5肋间,长度约3-6cm,而胸部肋隔角深至第9-10肋间。然而目前没有专门应用于单孔胸腔镜的下胸腔引流管。胸外科医生只能选择传统的胸腔引流管作为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下胸腔引流管。但是传统的胸腔引流管不能放置到需要引流的下胸腔深部,如果将传统胸腔引流管的头端部放置在上胸腔,则引流效果非常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下胸腔引流的下胸腔引流管。一种下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体和固定球囊;所述引流管体包括引流部和连接部;所述引流部具有用于伸入下胸腔内并使其头端部向胸腔下后方延伸至肋膈角位置处的弧形结构;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体外的胸腔引流瓶;所述固定球囊设在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用于将所述引流部固定在下胸腔内;所述引流部的侧壁上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从所述引流部的头端部延伸至靠近所述固定球囊的位置处;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分别朝向所述固定球囊的中轴线的同侧延伸,并且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配合形成类L形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部为两端呈圆弧连接的扁长条形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口有两个,两个所述引流口分别位于长边所在侧的两个所述侧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引流口相对错位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胸腔引流装置还包括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设在所述引流管体的内侧壁上,并从所述引流部的头端部延伸至所述连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起与所述引流口相对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起有两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胸腔引流装置还包括冲洗管道,所述冲洗管道的一端设在所述引流管体的腔体内部并延伸至所述引流部的头端部,所述冲洗管道的另一端从所述连接部穿出所述引流管体,且该端用肝素帽封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胸腔引流装置还包括注气管道,所述注气管道的一端伸入所述引流管体的腔体内部并与所述固定球囊连通,所述注气管道的另一端在所述连接部穿出所述引流管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还设有梭形膨大腔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还设有梭形膨大腔体结构,用于必要时夹闭连接部以促进引流管体内气体或液体的流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体的长径为5-12mm,短径为3-6mm,能够满足微创手术需要,可以作为单孔胸腔镜手术专用的下胸腔引流管。上述下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体和固定球囊,其中引流管体包括用于伸入下胸腔内并使其头端部向胸腔下后方延伸至肋膈角位置处的引流部和用于连接体外的胸腔引流瓶的连接部,所述固定球囊设在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用于将所述引流部固定在下胸腔内;引流部的侧壁上设有从所述引流部的头端部延伸至靠近所述固定球囊的位置处的引流口以用于使下胸腔内的积液顺利流出;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分别朝向所述固定球囊的中轴线的同侧延伸,并且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配合形成类L形结构符合人体的下胸腔解剖结构特点。该形状结构的下胸腔引流装置通过对尺寸调整能够符合单口胸腔镜手术的切口特点,进而满足下胸腔内积液的引流需求,符合微创手术的需要。同时该形状结的引流管体放置后,弯折部位对肋间组织挤压减少,使术后疼痛感消失或减轻,整体上引流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下胸腔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下胸腔引流装置中的引流部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的下胸腔引流装置10,包括引流管体100、固定球囊200、注气管道210和冲洗管道300。引流管体100包括引流部110和连接部120。引流部110具有用于伸入下胸腔内并使其头端部向胸腔下后方延伸至肋膈角位置处的弧形结构,使下胸腔内的积液充分引流出来。连接部120用于连接体外的胸腔引流瓶。固定球囊200设在引流部110和连接部120的连接位置处,用于在对下胸腔引流时使引流部110限位在胸腔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引流部110和连接部120分别朝向固定球囊200的中轴线的同侧延伸,并且引流部110和连接部120配合形成类L形结构,符合人体的下胸腔解剖结构特点,该形状结的引流管体100放置后,引流部110对肋间组织挤压减少,使术后疼痛感消失或减轻,整体上使引流效果更好。优选地,引流部110和连接部120可形成30-90°的夹角。在本实施方式中,引流部110为两端呈圆弧连接的扁长条形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少对下胸腔内的肋间组织的挤压,减轻患者的疼痛。整体上该形状结构的引流管体100能够符合单口胸腔镜手术的切口特点进而能够满足对下胸腔积液的引流需求。尤其,当引流管体100的长径为5-12mm,短径为3-6mm,引流部110的长度为15-20cm时,能够满足微创手术需要,可以作为单孔胸腔镜手术专用的下胸腔引流装置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引流部110的头端部开口,并且引流部110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引流口102。引流管体100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凸起130,支撑凸起130的高度小于引流管体100的内径,支撑凸起130用于支撑引流管体100以整体上引流管体100内积液流出顺畅。在本实施方式中,引流管体100的引流部110和连接部120的长度可根据需要制作,使用时可以根据切口至肋膈角的长度进行适当修剪。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地,两个引流口102分别位于引流管体100的两个长边所在的侧壁上,两个引流口102错位布设,并且引流口102从引流部110的头端部延伸至靠近固定球囊200的位置处,以增大开口面积,保证引流通畅。这在脓胸等需要充分引流的手术中,引流将更有效。优选地,引流口102的开口宽度为2-8mm。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凸起130有两个,两个支撑凸起130分别与两个引流口102相对设置,支撑凸起130从引流部110延伸至连接部120,支撑凸起130的高度稍微小于引流管体100的短径即可,整体上保证引流管体100的腔体101内的积液流通顺畅,且使引流管体100不易打折或弯折,同时保证引流管体100的开口面积,以保证引流过程顺畅。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凸起130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成多个,只要能够支撑引流管体100保证腔体101内积液能够顺畅流出即可。支撑凸起130的形状不限制,能够起到支撑引流管体100的作用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体和固定球囊;所述引流管体包括引流部和连接部;所述引流部具有用于伸入下胸腔内并使其头端部向胸腔下后方延伸至肋膈角位置处的弧形结构;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体外的胸腔引流瓶;所述固定球囊设在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用于将所述引流部固定在下胸腔内;所述引流部的侧壁上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从所述引流部的头端部延伸至靠近所述固定球囊的位置处;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分别朝向所述固定球囊的中轴线的同侧延伸,并且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配合形成类L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体和固定球囊;所述引流管体包括引流部和连接部;所述引流部具有用于伸入下胸腔内并使其头端部向胸腔下后方延伸至肋膈角位置处的弧形结构;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体外的胸腔引流瓶;所述固定球囊设在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用于将所述引流部固定在下胸腔内;所述引流部的侧壁上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从所述引流部的头端部延伸至靠近所述固定球囊的位置处;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分别朝向所述固定球囊的中轴线的同侧延伸,并且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配合形成类L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为两端呈圆弧连接的扁长条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口有两个,两个所述引流口分别位于长边所在侧的两个所述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引流口相对错位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庆莒瑞红闫玉生陈坤棠张福伟谭峰莒国涛阮宝琴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