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9016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包括:主导管,其顶端为主导管输注出口,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第一尾端注射口;主动脉弓部球囊,连接在主导管的顶端以下的部分;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附着在主导管上;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的顶端连通主动脉弓部球囊;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第二尾端注射口;主动脉远端球囊,连接在主导管的中段部分;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附着在主导管上;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的顶端连通主动脉远端球囊;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第三尾端注射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改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效持续血流灌注而提高失血性心脏骤停患者抢救复苏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
本技术属于创伤失血性心博骤停急救心肺复苏领域,涉及一种主动脉腔内加压输注系统,尤其是一种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
技术介绍
据统计,创伤是0-44岁人群中致死的首要原因,在创伤原因导致的心博骤停中,失血则是创伤直接导致心脏骤停最多见的原因,占40%。创伤失血性心脏骤停(CA)发生时,时间紧迫与非创伤性心博骤停相同,不同之处是:失血性心博骤停往往失血达到人体总血液循环容量的40%以上,以心腔及主动脉等大血管内血液容量剧降为基础,导致心博停止。此时,在常规进行心肺复苏术(CPR)的同时,循环系统快速大量的液体、血液输注成为急救复苏中自主循环能否恢复的关键。急救时同时开通2-3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液、输血,作为创伤失血性休克以及由此引起的极端状态—心博骤停进行复苏救治的常规措施。但是,日常创伤失血急救工作中,常常由于液体和血液灌注不能及时达到恢复自主循环的容量而抢救失败,或者是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而由于脑缺血缺氧时间较长致永久性意识功能障碍。只有快速有效的恢复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心脏复跳才成为可能,快速恢复脑灌注压才不至于植物人或脑死亡发生。临床上在抢救严重失血性休克中采用周围快速输血的报道,以及在开胸手术时大出血临时采用升主动脉穿插快速输血的个案报道。既未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也未见更深入的研究报道。近年开展的快速骨髓腔内输液其速度也仅仅达到静脉输液的速度。无论是重度失血性休克还是发展致失血性休克极端状态的心博骤停,抢救成功率极低,一直以来都是对创伤急救及心肺复苏工作者构成严峻挑战。非创伤性心博骤停时心肺复苏已有经多年研究多次更新版本的美国以及欧洲心肺复苏指南,而失血性心博骤停则缺乏更直接有效的快速恢复冠状动脉及脑灌注压的输液、输血复苏措施。冠状动脉灌注压(CPP)是评价CPR效果的最重要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了提高CPP,快速改善导致失血性心博骤停心肺复苏期间心、脑等重要器官持续血流灌注不足。通过CPR期间介入快速液体、血液灌注新设备及新技术方法,在液体复苏、心肺复苏的更合理的血流动力学机制下,快速提高CPP和脑灌注压继而提高CPR成功率,是目前失血性心博骤停心肺复苏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行失血性心搏骤停期间急救处理措施在快速提升心脏骤停患者CPP及脑灌注压方面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它经股动脉腔内置入顶端至主动脉腔内,以利于争分夺秒紧急加压灌注心脑,继之加压灌注胸腹腔内脏器及脊髓血供,因而用于在失血所致心脏骤停急救期间,能依抢救心脑等生命器官重要性之秩序,分时段分别快速提高冠状动脉及脑灌注压、腹腔内脏血流灌注、下半身血流灌注,以进一步提高失血致心博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包括:主导管,其顶端为主导管输注出口,当所述主导管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主导管输注出口被置于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腔内,而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一尾端注射口;主动脉弓部球囊,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顶端以下的部分;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附着在所述主导管上;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的顶端连通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二尾端注射口;主动脉远端球囊,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中段部分;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附着在所述主导管上;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的顶端连通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三尾端注射口。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的进一步特征,所述第一尾端注射口内装有加压输注泵。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的进一步特征,所述主导管的底端的分支连接压力传感器,其接收来自于所述主导管的顶端部位的主动脉弓腔内压力,并连接体外的接受显示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的进一步特征,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与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的形状是圆球形或椭圆柱球形。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的进一步特征,所述主导管输注出口具有输注液体或血液的端孔及侧孔。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的进一步特征,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连接在距所述主导管顶端5cm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的进一步特征,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连接在距所述主导管顶端35cm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的进一步特征,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的底端设有主动脉弓部球囊的体外球囊。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的进一步特征,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的底端设有主动脉远端球囊的体外球囊。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的进一步特征,所述加压输注泵连接多功能生物信息采集仪和心电图插槽。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强调“经股动脉置管”实现的“主动脉弓加压灌注”,因而创新地设计并运用于失血性心脏骤停(ECA)的复苏。在失血性心脏骤停发生期间,通过逆主动脉血流方向的置管方式所实现的主动脉弓加压灌注,可在主动脉弓内形成逆向加压血流,主动脉弓部球囊充气暂时阻断输注液向主动脉远端流失,使得以最短的时间能够开启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灌注,同时产生主动脉弓部血压升高的动力,改善脑灌注,最终实现提高失血性心脏骤停的复苏效果。并且,在自主循环建立之前及自主循环建立后,所述系统在主动脉腔内分别于主动脉弓部及腹主动脉远端分叉部位两个水平导管球囊可先后选择性充气阻断主动脉腔,阻断部位和时机还可根据CPP恢复情况及出血部位不同选择不同水平的球囊紧急充气阻断。所述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应用于失血性心脏骤停复苏,国内外未见报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安装入主动脉内的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导管输注出口;2:主动脉弓部球囊;3:主导管:4:主动脉远端球囊;5:第二尾端注射口;6:主动脉弓部球囊的体外球囊;7:第三尾端注射口;8:主动脉远端球囊的体外球囊;9:第一尾端注射口;10:压力传感器;11:心电图插槽;12: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13: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14:多功能生物信息采集仪。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主导管3,其顶端为主导管输注出口1,其尾端为用于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一尾端注射口9;主动脉弓部球囊2,连接在主导管3的顶端以下的部分;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12,附着在主导管3上;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12的顶端连通主动脉弓部球囊2;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12的底端为用于向主动脉弓部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二尾端注射口5,并被引至体外;主动脉远端球囊4,连接在主导管3的中段部分;主动脉远端球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管,其顶端为主导管输注出口,当所述主导管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主导管输注出口被置于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腔内,而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一尾端注射口;主动脉弓部球囊,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顶端以下的部分;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附着在所述主导管上;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的顶端连通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二尾端注射口;主动脉远端球囊,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中段部分;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附着在所述主导管上;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的顶端连通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三尾端注射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管,其顶端为主导管输注出口,当所述主导管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主导管输注出口被置于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腔内,而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一尾端注射口;主动脉弓部球囊,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顶端以下的部分;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附着在所述主导管上;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的顶端连通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注入导管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主动脉弓部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二尾端注射口;主动脉远端球囊,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中段部分;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附着在所述主导管上;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的顶端连通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注入导管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主动脉远端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三尾端注射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端注射口内装有加压输注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管的底端的分支连接压力传感器,其接收来自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钢郑汝钢菅洪健张旻海梁国栋钟涛廖生武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