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981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端子台,可准确地对使用者告知电线的连接状况。端子台包括: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60),伴随导体部的自第1开口部(111)向收纳部(12)的插入来进行转动,从而产生操作感;以及第1突起部(63),在导体部与端子电极部(20)自非连接状态成为连接状态以后,能够与通过导体部的自第1开口部(111)向收纳部(12)的插入而转动的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60)接触,配置于收纳部(12)。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60)具有:第1接触部(61),能够与插入至收纳部(12)中的导体部接触;以及第2接触部(62),具有与第1突起部(63)接触而产生操作感的第2突起部(70)。

Terminal platfor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rminal table, which can accurately tell users the connection status of wires. The terminal table comprises a movable member (60) for sense of operation generation, which rotates with the insertion of the conductor part from the first opening (111) to the receiving part (12), and a first protrusion (63), which is capable of connecting the conductor part and the terminal electrode part (20) from the non-connecting state to the connecting state through the conductor part. A sense of operation by inserting and rotating an opening (111) into the receiving part (12) generates contact with a movable member (60), which is disposed in the receiving part (12). A movable member (60) for sense-of-operation generation has: a first contact part (61) capable of contacting a conductor part inserted into a receiving part (12); and a second contact part (62) having a second protrusion part (70) in contact with a first protrusion part (63) to generate sense of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入连接式的端子台。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一种端子台,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端子连接面,具有能够插拔电线的开口部及与该开口部邻接而配置的观测窗;以及收纳部,设于内部且连接于开口部。在所述端子台中,与电线的插拔相应地,在收纳部的与端子连接面交叉的方向的大致中心将绕转动轴转动的长条的显示体设于收纳部。在该显示体中设有设于长边方向的一端且配置为能够通过显示体的转动而自观测窗露出的显示部,通过该显示部是否自观测窗露出,来对使用者告知电线的连接状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实用新案登录第30989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所述端子台中,例如于在昏暗的作业环境下进行电线的连接的情况下,难以进行显示部是否自观测窗露出的判断,有无法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的担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准确地对使用者告知电线的连接状况的端子台。[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端子台包括:绝缘性的壳体,具有:端子连接面,呈直线排列而设有能够供电线的导体部插拔的第1开口部、及与所述第1开口部邻接且能够供夹具插拔的第2开口部;以及收纳部,设于内部且连接于所述第1开口部及所述第2开口部;端子电极部,配置于所述收纳部且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板弹簧,具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的固定部、与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另一端的弹性部,并以如下方式配置于所述收纳部内,即,所述弹性部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之间夹持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设为连接状态,并且与自所述第2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夹具接触,解除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导体部的接触,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设为非连接状态;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配置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端子电极部的附近,且能够绕在相对于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所述第1开口部及所述第2开口部排列的方向而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并且伴随所述导体部的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的插入来进行转动,从而产生操作感;以及第1突起部,在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自所述非连接状态成为所述连接状态以后,能够与通过所述导体部的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的插入而转动的所述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接触,配置于所述收纳部;所述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具有:第1接触部,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以及第2接触部,能够经由所述弹性部而与自所述第2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夹具接触,并且具有与所述第1突起部接触而产生操作感的第2突起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端子台,包括: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能够伴随电线的导体部的自第1开口部向收纳部的插入而转动;以及第1突起部,配置为在导体部与端子电极部自非连接状态成为连接状态以后,能够与通过导体部的自第1开口部向收纳部的插入而转动的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接触;在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上设有与第1突起部接触而产生操作感的第2突起部。由此,例如即便于在昏暗的作业环境下将电线连接于端子台的情况下,也可利用通过第1突起部与第2突起部的接触而产生的操作感来准确地对使用者告知电线的连接状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端子台的正面图。图3是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图1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图4是将电线的导体部与夹具插入至图1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图5是图1的端子台的端子电极部的立体图。图6是图1的端子台的显示用可动构件的立体图。图7是图1的端子台的状态显示部的立体图。图8是图1的端子台的变形例的正面图。图9是图8的端子台的端子电极部的立体图。图10是图8的端子台的显示用可动构件的立体图。图11是图8的端子台的状态显示部的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端子台的正面图。图14是图12的端子台的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的立体图。图15是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图12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图16是将电线的导体部与夹具插入至图12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图17是用以对图12的端子台的操作感进行说明的图。图18是图12的端子台的变形例的正面图。图19是图18的端子台的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的立体图。图20是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图16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图21是将电线的导体部与夹具插入至图16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平面图。图23是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图19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图24是将电线的导体部与夹具插入至图19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符号的说明]1:端子台10:壳体11:端子连接面12:收纳部13: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4:倾斜壁部20、120:端子电极部21:横板部22:第1纵板部23:第2纵板部24、124a:矩形贯通孔25:固定用孔26、42、642:突出部30:板弹簧31:固定部32:弹性部33:弯曲部40、140:状态显示部41:圆柱体43:连接显示区域44:非连接显示区域45:切口部50、150:显示用可动构件51、151:本体部52:接触部53:弹性腕部(施力部的一例)54:第1爪部(转动机构部的一例)55:第2爪部(转动机构部的一例)56、146:贯通孔60: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61:第1接触部62:第2接触部63:第1突起部64:移动限制部65:转动部66:第1构件67:第2构件68、168、641:腕部70:第2突起部80:电线81:导体部90:夹具100:电线插入区域101:第1壁部102:第2壁部103:第3壁部104:第4壁部105:第1收纳凹部106:第2收纳凹部107:阶差部110:夹具插入区域111:第1开口部112:第2开口部113:第3开口部121:第1区域122:第2区域123:第1通路部124:第2通路部125:显示收纳部126:第1可动构件用倾斜面127:第2可动构件用倾斜面141:板弹簧用倾斜面142:第1间隙形成面143:第2间隙形成面144、145:间隙147:收纳切口部401、601:转动轴521:接触面611:第1面612:第2面A、B、C:位移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再者,以下的说明中,视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包含“上”、“下”、“右”、“左”的用语),但这些用语的使用是为了容易理解参照附图的专利技术,并非通过这些用语的含义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另外,以下的说明从本质上来说只不过为例示,并非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其应用物、或者其用途。进而,附图为示意性者,各尺寸的比率等未必与实际者一致。(第1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矩形盒状的绝缘性的壳体10。该壳体10具有设有能够插拔电线80的导体部81(图6及图7所示)的第1开口部111、能够供夹具90(图7所示)插拔的第2开口部112、及第3开口部113的端子连接面11。在所述端子台1中,端子连接面11为壳体10的上部的矩形面(图1的上表面),第1开口部111、第2开口部112、及第3开口部113是沿端子连接面11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且呈直线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性的壳体,具有:端子连接面,呈直线排列而设有能够供电线的导体部插拔的第1开口部、及与所述第1开口部邻接且能够供夹具插拔的第2开口部;以及收纳部,设于内部且连接于所述第1开口部及所述第2开口部;端子电极部,配置于所述收纳部且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板弹簧,具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的固定部、与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另一端的弹性部,并以如下方式配置于所述收纳部内,即,所述弹性部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之间夹持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设为连接状态,并且与自所述第2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夹具接触,解除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导体部的接触,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设为非连接状态;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配置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端子电极部的附近,且能够绕在相对于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所述第1开口部及所述第2开口部排列的方向而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并且伴随所述导体部的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的插入来进行转动,从而产生操作感;以及第1突起部,在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自所述非连接状态成为所述连接状态以后,能够与通过所述导体部的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的插入而转动的所述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接触,配置于所述收纳部;所述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具有:第1接触部,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以及第2接触部,能够经由所述弹性部而与自所述第2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夹具接触,并且具有与所述第1突起部接触而产生操作感的第2突起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28 JP 2017-0375501.一种端子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性的壳体,具有:端子连接面,呈直线排列而设有能够供电线的导体部插拔的第1开口部、及与所述第1开口部邻接且能够供夹具插拔的第2开口部;以及收纳部,设于内部且连接于所述第1开口部及所述第2开口部;端子电极部,配置于所述收纳部且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板弹簧,具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的固定部、与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另一端的弹性部,并以如下方式配置于所述收纳部内,即,所述弹性部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之间夹持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设为连接状态,并且与自所述第2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夹具接触,解除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导体部的接触,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设为非连接状态;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配置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端子电极部的附近,且能够绕在相对于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所述第1开口部及所述第2开口部排列的方向而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并且伴随所述导体部的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的插入来进行转动,从而产生操作感;以及第1突起部,在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自所述非连接状态成为所述连接状态以后,能够与通过所述导体部的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的插入而转动的所述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接触,配置于所述收纳部;所述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具有:第1接触部,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以及第2接触部,能够经由所述弹性部而与自所述第2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夹具接触,并且具有与所述第1突起部接触而产生操作感的第2突起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感产生用可动构件的所述第1接触部与所述第2接触部分开构成,所述第1接触部具有:第1面,与所述导体部接触;以及第2面,与所述第1面相对向;所述第2接触部具有:转动部,在中心配置有所述转动轴;第1构件,自所述转动部在与所述转动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以及第2构件,自所述转动部在与所述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真広藤原泰治郎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