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仿竹节麻面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9567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隐性仿竹节麻纺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涤纶57%~63%;阳离子涤纶短纤6%~8%;粘胶短纤31%~35%。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隐性仿竹节麻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粘胶短纤与涤纶混纺再配合一定的混纺比例,大大增加了织物穿着舒适性、抗皱性,阳离子涤纶短纤涤纶易染色且染色后不易褪色,三种原料的不同混纺比,在布面产生隐性的仿竹节麻效果,并具有强度高、耐磨、色牢度好、手感丰满、层次感强等优点。再在股线中加入弹性纤维氨纶,使面料赋有弹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隐性仿竹节麻纺纱线,还涉及该纺纱线织造而成的面料及该面料的 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追求舒服、高档、保健、自 然等成了新时尚,对服装面料的色彩、手感、凤格、功能性等产生种种要求,为了适应 人们的要求,出现一些仿真系列的织物大受欢迎。天然纤维具有健康、舒适、环保性能,但缺少功能性和安全性,新开发的化纤仿真 纤维,能从外观和健康、舒适性方面达到天然纤维,又能达到功能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能做到貌似天然,胜似天然,其中,仿竹节麻面料呈现无规则竹样波纹,有明显的凹凸 立体感,层次丰富,颗粒饱满,风格独特,由于其独特的外观效果,被广泛用于服装、 装饰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开发价值。在仿竹节麻 面料的生产工艺方面的文献资料,我们能见到的有《北京纺织》第25巻第2期,提到 的由罗小芹等所著"仿竹节麻纱织物的组织设计与生产",该文献中织物的原料组合中 经纱采用13texCVC (C / T 60 / 40),纬纱采用14.5tex (C / Modal 50 / 5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隐性仿竹节麻 纺纱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隐性仿竹节麻面料。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隐性仿竹节麻面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隐性仿竹节麻纺纱线,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 涤给 57% 63%;阳离子涤纶短纤 6%~8%; 粘胶短纤 31% 35%。作为优选,以下组分及最佳重量百分比 阳离子涤纶短纤 7%;粘胶短纤 33%。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隐性仿竹节麻面料,由 经纱和纬纱织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纱和纬纱中均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涤纶 57%~63%;阳离子涤纶短纤 6%~8%;粘胶短纤 31%~35%。作为优选,所述的经纱和纬纱中均包括以下组分及最佳重量百分比 涤纶 60%; 阳离子涤纶短纤 7%;粘胶短纤 33。%。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隐性仿竹节麻面料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① 拼线,将40S三合一单纱和40D氨纶在倍捻拼线机上完成拼线;② 整经,在整经机上整为经轴;③ 穿综;④ 织造,将穿综后的纱按照经向和纬向进行织造; 检验打巻,将坯布检验修织后打成巻装;⑥染整,通过平整、预縮、预定型、烧毛,病将阳离子涤纶短纤染深色,粘胶短纤 和涤纶不染色或染浅色进行染整,其中,步骤①中所述的单纱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 涤纶 57%~63%; 阳离子涤纶短纤 6% 8%; 粘胶短纤 31%~35%。作为优选,步骤①中所述的单纱包括以下组分及最佳重量百分比涤抡 60%; 阳离子涤纶短纤 7%;粘胶短纤 33%。进一步,步骤①中所述的拼线捻度为620T/M,氨纶牵伸3 4倍; 步骤②中所述的整经为在分条整经机按上排数720颗、整经6条,整为总经4320 根经轴;步骤③中所述的穿综中,钢筘52.5羽/2英寸,内经2根/齿,边经3根/齿,每边 30根进行穿综;步骤④中所述的织造中,上机纬密17根/CM,经纱张力3KG,投讳时间115度, 平综时间310度,动程30度。作为优选,步骤④中所述的织造后的产品经向紧密度为55%~65%,讳向紧度 47%~57%,经讳向縮率控制在2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涤纶具有优良的弹性,但吸湿性比较差, 用全涤纶织的织物穿着有闷热感,粘胶短纤的回潮率为13%,有较好的吸湿、排汗及透 气功能,粘胶短纤与涤纶混纺再配合一定的混纺比例,大大增加了织物穿着舒适性、抗 皱性,阳离子涤纶短纤涤纶易染色且染色后不易褪色,三种原料的不同混纺比,在布面 产生隐性的仿竹节麻效果,并具有强度高、耐磨、色牢度好、手感丰满、层次感强等优 点。再在股线中加入弹性纤维氨纶,使面料赋有弹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隐性仿竹节麻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织造而成,经纱和讳纱中均包括以下组分 及重量百分比涤论 57%~63%; 阳离子涤纶短纤 6%~8%;粘胶短纤 31%~35%。经纱和纬纱中均包括以下组分及最佳重量百分比 涤纶 60%; 阳离子涤纶短纤 7%;粘胶短纤 33%。隐性仿竹节麻面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① 拼线,将40S三合一单纱和40D氨纶在倍捻拼线机上完成拼线,按S向,拼线 捻度为620T/M,氨纶牵伸3 4倍,以3.5倍为最佳;② 整经,在分条整经机按上排数720颗,车速控制在220r/min,整经6条,整为总 经4320根经轴,确保经轴质量合格率98%以上;③ 穿综,按穿综法1234顺穿,钢筘52.5羽/2英寸,内经2根/齿,边经3根/齿, 每边30根进行穿综; 织造,按起综法(1) 12 (2) 3 4,上机纬密17根/CM,经纱张力3KG,综框高 度7.8CM,后梁高度+3,投纬时间115度,平综时间310度,动程30度进行织造,织造后的 产品经向紧密度为55%~65%,纬向紧度47% 57%,经纬向紧密度比1.2:1为最佳,经 讳向缩率(即延伸率)控制在20%~25%;⑤检验打巻,将坯布检验修织后打成巻装;⑥染整,通过平整、预縮、预定型、烧毛,根据阳离子涤纶、粘胶、涤纶对染料的 吸色要求不同,将阳离子涤纶染深色,粘胶、涤纶不染色或染浅色进行染整。 其中,步骤①中单纱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 涤纶 57%~63%;阳离子涤纶短纤 6%~8%;粘胶短纤 31%~35%。步骤①中单纱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最佳百分比 涤纶 60%; 阳离子涤纶短纤 7%;粘胶短纤 33%。权利要求1、一种隐性仿竹节麻纺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涤纶 57%~63%;阳离子涤纶短纤 6%~8%;粘胶短纤 31%~35%。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隐性仿竹节麻纺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涤纶 60%; 阳离子涤纶短纤 7%;粘胶短纤 33%。3、 一种隐性仿竹节麻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织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纱和纬纱中均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涤给 57% 63%;阳离子涤纶短纤 6%~8%;粘胶短纤 31%~3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性仿竹节麻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纱和纬纱中均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涤给 60Q%;阳离子涤纶短纤 7%;粘胶短纤 33%。5、 一种隐性仿竹节麻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① 拼线,将40S三合一单纱和40D氨纶在倍捻拼线机上完成拼线;② 整经,在整经机上整为经轴;③ 穿综; 织造,将穿综后的纱按照经向和纬向进行织造; ⑤检验打巻,将坯布检验修织后打成巻装;(D染整,通过平整、预縮、预定型、烧毛,病将阳离子涤纶短纤染深色,粘胶短纤 和涤纶不染色或染浅色进行染整,其中,步骤①中所述的单纱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 涤纟仑 57%~63%; 阳离子涤纶短纤 6% 8%; 粘胶短纤 31%~35%。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性仿竹节麻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所 述的单纱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性仿竹节麻纺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 涤纶 57%~63%; 阳离子涤纶短纤 6%~8%; 粘胶短纤 31%~3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卫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凯化纤有限公司浙江正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