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9133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9:32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包括电源电路,电源采样电路,MCU控制电路,开关位置检测电路和继电器输出电路;电源电路包括两路电源输入电路,电源输入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V1,磁珠BLM1,电感L1,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整流桥BR1和电阻R9;电感L1的输入端的一路经过磁珠BLM1连接于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感L1的输入端的另一路连接于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压敏电阻RV1连接于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之间;电感L1的输出端与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的输入端连接,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经过电阻R9接地,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与整流桥BR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桥BR1的输出端与后续电路连接。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controller circuit

An automatic switching controller circuit includes a power supply circuit, a power supply sampling circuit, a MCU control circuit, a switch position detection circuit and a relay output circuit; a power supply circuit includes two power input circuits, a power input circuit including a varistor RV1, a magnetic bead BLM1, an inductance L1, a single-phase dual-winding transformer T1, and a rectifier. Bridge BR1 and resistor R9; the input of inductance L1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ower input of a common or standby power source via magnetic bead BLM1; the input of inductance L1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power input of a common or standby power source; and the voltage-sensitive resistor RV1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ower supply of a common or standby power source. The output of inductance L1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of single-phase double-winding transformer T1. The single-phase double-winding transformer T1 is grounded by resistance R9. The output of single-phase double-winding transformer T1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of rectifier bridge BR1. The output of rectifier bridge BR1 is connected with the following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程度的普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电源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的供电系统中,通常采用常用电源供电或备用电源供电的双电源供电模式,而自动转换开关就是转换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开关,当常用电源突然故障或停电时,通过转换开关切换为备用电源供电,由此实现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自动转换开关都具有自动切换的切换机构,其输出端接负载,输入端接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为了控制切换机构,转换开关中带有控制器,控制器输出端与切换机构连接,而常用电源侧和备用电源侧分别接入控制器的输入端。当常用电源供电正常时,控制器使切换机构将常用电源和负载之间导通,在常用电源断电或有故障时,控制器使切换机构将备用电源和负载之间导通,利用备用电源供电。国内外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目前主要采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种类型,其中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字电路由于外围电路较少,线路简单,人机界面友好,应用广泛,成为了市场的主流。现有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采样精度较低,容易产生误动作,系统稳定性差,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出现误动作现象,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能安全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的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的输出端与自动转换开关本体连接,控制自动转换开关本体动作使得供电系统在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切换,包括电源电路,电源采样电路,MCU控制电路,开关位置检测电路和继电器输出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位置检测电路、继电器输出电路和MCU控制电路连接为其提供工作电源;包括两个电源采样电路,两个电源采样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连接对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进行电压信号的采样,两个电源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开关位置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检测自动转换开关本体的位置;继电器输出电路的输入端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两路电源输入电路,两路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V1,磁珠BLM1,电感L1,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整流桥BR1和电阻R9;电感L1的输入端的一路经过磁珠BLM1连接于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感L1的输入端的另一路连接于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压敏电阻RV1连接于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之间;电感L1的输出端与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的输入端连接,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经过电阻R9接地,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与整流桥BR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桥BR1的输出端与后续电路连接。进一步,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一DC转换电路,第二DC转换电路,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两路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DC转换电路和第二D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与通信电路连接,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位置检测电路连接,第二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MCU控制电路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DC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19,电容C4,电容C5,DC转换芯片U1,电容C1,二极管D2,电感L3,电容C3,极性电容C2,电阻R24和电阻R28;所述电容C4和电容C5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19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DC转换芯片U1的第一管脚和DC转换芯片U1的第七管脚连接,DC转换芯片U1的第六管脚与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DC转换芯片U1的第二管脚经过电感L3与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DC转换芯片U1的第四管脚接地,电容C1并联连接在DC转换芯片U1的第四管脚和DC转换芯片U1的第三管脚之间,二极管D2、电容C3和极性电容C2依次并联连接在DC转换芯片U1的第四管脚和DC转换芯片U1的第二管脚之间,二极管D2位于电感L3的前端,电容C3和极性电容C2位于电感L3的后端,电阻R24并联连接在DC转换芯片U1的第五管脚和电感L3的一端之间,DC转换芯片U1的第五管脚经过电阻R28接地;所述第二DC转换电路包括电容C30,极性电容C31,电阻R46,DC转换芯片U5,电容C32,二极管D1,电容C33,极性电容C34,电感L1,电阻R47和电阻R48;所述电容C30和电容C31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46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DC转换芯片U5的第一管脚和DC转换芯片U5的第七管脚连接,DC转换芯片U5的第六管脚与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DC转换芯片U5的第二管脚经过电感L1与输入端与MCU控制电路连接,DC转换芯片U5的第四管脚接地,电容C32并联连接在DC转换芯片U5的第四管脚和DC转换芯片U5的第三管脚之间,二极管D1、电容C33和极性电容C34依次并联连接在DC转换芯片U5的第四管脚和DC转换芯片U5的第二管脚之间,二极管D1位于电感L3的前端,电容C33和极性电容C34位于电感L1的后端,DC转换芯片U5的第五管脚经过电阻R48接地,DC转换芯片U5的第五管脚同时经过电阻R47与MC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电路包括隔离芯片U3,隔离芯片U3的第一管脚与第一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隔离芯片U3的第二管脚接地,隔离芯片U3的第三管脚和第四管脚与通信电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路包括隔离芯片U4,隔离芯片U4的第一管脚与第一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隔离芯片U4的第二管脚和隔离芯片U4的第四管脚接地,隔离芯片U3的第三管脚与开关位置检测电路连接。进一步,所述每个电源采样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Y2,磁珠BLM2,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6,限流电阻R7,限流电阻R8,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45,运算放大器U03,运算放大器U01,电流互感器CT1,电容C21,电容C39和二极管D3;所述电阻R45的一端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经过二极管D3接地,二极管D3和电阻R45的中间节点与电阻R43和电阻R44串联连接,电阻R43和电阻R44的中间节点与运算放大器U03的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03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36与运算放大器U01D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37的两端并联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01D的正相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U01D的输出端,电流互感器CT1的一路输入端依次经过电阻R7、电阻R6、电阻R5和磁珠BLM2连接至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一输入端,电流互感器CT1的另一路输入端连接至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二输入端,压敏电阻RY2并联在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一输入端或者第二输入端之间,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U01C的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01C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U01D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01D的输出端与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的输出端与自动转换开关本体连接,控制自动转换开关本体动作使得供电系统在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电源采样电路,MCU控制电路,开关位置检测电路和继电器输出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位置检测电路、继电器输出电路和MCU控制电路连接为其提供工作电源;包括两个电源采样电路,两个电源采样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连接对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进行电压信号的采样,两个电源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开关位置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检测自动转换开关本体的位置;继电器输出电路的输入端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两路电源输入电路,两路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V1,磁珠BLM1,电感L1,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整流桥BR1和电阻R9;电感L1的输入端的一路经过磁珠BLM1连接于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感L1的输入端的另一路连接于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压敏电阻RV1连接于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之间;电感L1的输出端与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的输入端连接,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经过电阻R9接地,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与整流桥BR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桥BR1的输出端与后续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的输出端与自动转换开关本体连接,控制自动转换开关本体动作使得供电系统在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电源采样电路,MCU控制电路,开关位置检测电路和继电器输出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位置检测电路、继电器输出电路和MCU控制电路连接为其提供工作电源;包括两个电源采样电路,两个电源采样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连接对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进行电压信号的采样,两个电源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开关位置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检测自动转换开关本体的位置;继电器输出电路的输入端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两路电源输入电路,两路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V1,磁珠BLM1,电感L1,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整流桥BR1和电阻R9;电感L1的输入端的一路经过磁珠BLM1连接于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感L1的输入端的另一路连接于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压敏电阻RV1连接于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之间;电感L1的输出端与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的输入端连接,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经过电阻R9接地,单相双绕组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与整流桥BR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桥BR1的输出端与后续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一DC转换电路,第二DC转换电路,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两路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DC转换电路和第二D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与通信电路连接,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位置检测电路连接,第二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MCU控制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19,电容C4,电容C5,DC转换芯片U1,电容C1,二极管D2,电感L3,电容C3,极性电容C2,电阻R24和电阻R28;所述电容C4和电容C5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19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DC转换芯片U1的第一管脚和DC转换芯片U1的第七管脚连接,DC转换芯片U1的第六管脚与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DC转换芯片U1的第二管脚经过电感L3与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DC转换芯片U1的第四管脚接地,电容C1并联连接在DC转换芯片U1的第四管脚和DC转换芯片U1的第三管脚之间,二极管D2、电容C3和极性电容C2依次并联连接在DC转换芯片U1的第四管脚和DC转换芯片U1的第二管脚之间,二极管D2位于电感L3的前端,电容C3和极性电容C2位于电感L3的后端,电阻R24并联连接在DC转换芯片U1的第五管脚和电感L3的一端之间,DC转换芯片U1的第五管脚经过电阻R28接地;所述第二DC转换电路包括电容C30,极性电容C31,电阻R46,DC转换芯片U5,电容C32,二极管D1,电容C33,极性电容C34,电感L1,电阻R47和电阻R48;所述电容C30和电容C31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46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DC转换芯片U5的第一管脚和DC转换芯片U5的第七管脚连接,DC转换芯片U5的第六管脚与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DC转换芯片U5的第二管脚经过电感L1与输入端与MCU控制电路连接,DC转换芯片U5的第四管脚接地,电容C32并联连接在DC转换芯片U5的第四管脚和DC转换芯片U5的第三管脚之间,二极管D1、电容C33和极性电容C34依次并联连接在DC转换芯片U5的第四管脚和DC转换芯片U5的第二管脚之间,二极管D1位于电感L3的前端,电容C33和极性电容C34位于电感L1的后端,DC转换芯片U5的第五管脚经过电阻R48接地,DC转换芯片U5的第五管脚同时经过电阻R47与MC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电路包括隔离芯片U3,隔离芯片U3的第一管脚与第一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隔离芯片U3的第二管脚接地,隔离芯片U3的第三管脚和第四管脚与通信电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路包括隔离芯片U4,隔离芯片U4的第一管脚与第一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隔离芯片U4的第二管脚和隔离芯片U4的第四管脚接地,隔离芯片U3的第三管脚与开关位置检测电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源采样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Y2,磁珠BLM2,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6,限流电阻R7,限流电阻R8,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45,运算放大器U03,运算放大器U01,电流互感器CT1,电容C21,电容C39和二极管D3;所述电阻R45的一端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经过二极管D3接地,二极管D3和电阻R45的中间节点与电阻R43和电阻R44串联连接,电阻R43和电阻R44的中间节点与运算放大器U03的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03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36与运算放大器U01D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37的两端并联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01D的正相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U01D的输出端,电流互感器CT1的一路输入端依次经过电阻R7、电阻R6、电阻R5和磁珠BLM2连接至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一输入端,电流互感器CT1的另一路输入端连接至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二输入端,压敏电阻RY2并联在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的第一输入端或者第二输入端之间,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U01C的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01C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U01D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01D的输出端与MCU控制电路连接,电阻R35和电容C21并联连接后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01C的反相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U01C的反相输出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所述人机交互界面包括LED指示灯电路,按键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和蜂鸣器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包括LCD显示屏,电阻R21,三极管Q3,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和电阻R25,电阻R21的一端与MCU控制电路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源电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过电阻R22与L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斌詹小霞柴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