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及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87409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连廊及形成在所述钢结构连廊上的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与钢结构连廊边缘的凸出部间隔预定距离,以形成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底部设有水泥砂浆层,所述钢结构连廊和混凝土层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经过所述水泥砂浆层外侧延伸至所述凸出部的顶部,所述排水沟上方盖有雨水篦子。还公开了一种上述结构体系的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采用排水沟结构,在降水量较大也能满足排水需求,不会在连廊地面形成积水,所述排水沟与凸出部侧壁之间,以及排水沟与面层之间均设有第一油膏层。

Drainage structure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teel structure corrid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drainage, and discloses a steel structure Gallery drainage structure system, including a steel structure gallery and a concrete layer formed on the steel structure gallery, the concrete layer and the protruding part of the edge of the steel structure gallery are separated by a predetermined distance to form a drainage ditch, and the bottom of the drainage ditch is provided with water. The steel structure corridor and the concrete layer are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first waterproof layer, the first waterproof layer extends to the top of the protruding part through the outer side of the cement mortar layer,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drainage ditch is covered with a rainwater grate. 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above structural system is also disclosed. The drainage structure system of the steel structure Gallery of the invention adopts a drainage ditch structure, which can meet the drainage demand when the precipitation is large and does not form water accumulation on the gallery floor. A first layer of ointm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drainage ditch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protruding part, and between the drainage ditch and the surfac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及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排水
,特别涉及一种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及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伴随着建筑造型的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出现在建筑中,针对钢结构连廊的排水,通常的做法是设置地漏进行排水。但是顶层露天钢结构连廊仅采用地漏进行排水往往无法满足排水需求,易出现积水的情况,尤其在一些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及构建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顶层露天钢结构连廊排水无法满足需求,易出现积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和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位于钢结构之上以共同形成连廊,所述混凝土层在连廊两侧设有凸出部,连廊至少一侧的阴角处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阴角线延伸,排水沟一侧的混凝土层之上设有回填层和面层,所述回填层和混凝土层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经过所述排水沟底部沿阴角延伸至所述凸出部的顶部,所述排水沟上方盖有雨水篦子,所述排水沟与凸出部侧壁之间,以及排水沟与面层之间均设有第一油膏层。其中,位于所述凸出部顶部的所述第一防水层的边缘之上设有铝条,且通过水泥钉将铝条和第一防水层固定在所述凸出部顶部。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层的边缘处还设有第二油膏层。其中,所述连廊的两边均设有所述排水沟,所述连廊在宽度方向上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形态。其中,阴角处还形成有L形的第二防水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构建方法,包括步骤:S1:在钢结构上形成混凝土层,且混凝土层的两侧形成凸出部;S2:在混凝土层上形成至少一层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层沿阴角延伸至凸出部顶部;S3:在至少一侧的阴角处安装排水沟,使排水沟沿阴角线延伸;S4:在所述混凝土层之上形成回填层和面层,找坡使水流向排水沟,并在排水沟与凸出部侧壁之间以及排水沟与面层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油膏层。其中,所述步骤S1和S2之间还包括:在阴角处形成一L形的第二防水层。其中,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将第一防水层端部用铝条压实,再用水泥钉进行固定,并在第一防水层边缘形成第二油膏层密封。本专利技术的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及构建方法中,在连廊的至少一侧采用排水沟结构,在降水量较大也能满足排水需求,不会在连廊地面形成积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示意图;图2为图1中虚线圆框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的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如图1和2所示,包括:钢结构1和混凝土层2,混凝土层2位于钢结构1之上以共同形成连廊。混凝土层2在连廊两侧设有凸出部21,连廊至少一侧的阴角处设有排水沟3,排水沟3沿阴角线延伸,排水沟3一侧的混凝土层2之上设有回填层4和面层5。回填层4和混凝土层2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第一防水层6,第一防水层6经过排水沟3底部沿阴角延伸至凸出部21的顶部,排水沟3上方盖有雨水篦子。排水沟3与凸出部21侧壁之间,以及排水沟3与面层5之间均设有第一油膏层7,避免水从排水沟3的边缘向下渗漏。排水沟3与凸出部21侧壁之间可设有填缝材料12(如:水泥砂浆或陶泥等)先填充缝隙,再形成第一油膏层7。本专利技术的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在连廊的至少一侧采用排水沟结构,在降水量较大也能满足排水需求,不会在连廊地面形成积水。第一防水层6延伸至凸出部21顶部,覆盖面积大,即使由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收缩率不同导致混凝土层2开裂,也能覆盖所有可能开裂的位置,包括凸出部21的侧面。本实施例中,采用两层第一防水层6,加大厚度,提高整体韧性,避免在混凝土层2开裂的位置第一防水层6被撕裂。本实施例中,位于凸出部21顶部的第一防水层6的边缘之上设有铝条8,且通过水泥钉9将铝条8和第一防水层6固定在凸出部21顶部。铝条8用于将第一防水层6边缘压平且紧压在凸出部21顶部表面,避免边缘卷曲而渗水,水泥钉9对铝条8和第一防水层6起固定作用,且在固定第一防水层6的同时,防止第一防水层6边缘因为墙体收缩而被拉裂,导致整个第一防水层6开裂。为避免第一防水层6的边缘渗水,第一防水层6的边缘处还设有第二油膏层10,对第一防水层6的边缘起密封作用。连廊的两边均设有排水沟3,连廊在宽度方向上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形态,以便使地面的水更容易流向连廊两边的排水沟3,避免积水,这种形态可以通过在形成回填层4和面层5找坡实现。连廊的阴角处还形成有L形的第二防水层11,以加强排水沟3区域的防水,避免渗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构建方法,包括:步骤S1,在钢结构上形成混凝土层,且混凝土层的两侧形成凸出部,凸出部可以与混凝土层一体形成。步骤S2,在混凝土层上形成至少一层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层沿阴角延伸至凸出部顶部。步骤S3,在至少一侧的阴角处安装排水沟,使排水沟沿阴角线延伸。步骤S4,在所述混凝土层之上形成回填层和面层,找坡使水流向排水沟,并在排水沟与凸出部侧壁之间以及排水沟与面层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油膏层。具体地,在在排水沟与凸出部侧壁之间可先采用水泥砂浆等填缝材料填缝,再在填缝材料之上形成第一油膏层。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和S2之间还包括:在阴角处形成一L形的第二防水层。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将位于凸出部顶部的第一防水层端部采用油膏密封,并将第一防水层端部用铝条压实,再用水泥钉进行固定。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和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位于钢结构之上以共同形成连廊,所述混凝土层在连廊两侧设有凸出部,连廊至少一侧的阴角处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阴角线延伸,排水沟一侧的混凝土层之上设有回填层和面层,所述回填层和混凝土层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经过所述排水沟底部沿阴角延伸至所述凸出部的顶部,所述排水沟上方盖有雨水篦子,所述排水沟与凸出部侧壁之间,以及排水沟与面层之间均设有第一油膏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和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位于钢结构之上以共同形成连廊,所述混凝土层在连廊两侧设有凸出部,连廊至少一侧的阴角处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阴角线延伸,排水沟一侧的混凝土层之上设有回填层和面层,所述回填层和混凝土层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经过所述排水沟底部沿阴角延伸至所述凸出部的顶部,所述排水沟上方盖有雨水篦子,所述排水沟与凸出部侧壁之间,以及排水沟与面层之间均设有第一油膏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凸出部顶部的所述第一防水层的边缘之上设有铝条,且通过水泥钉将铝条和第一防水层固定在所述凸出部顶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的边缘处还设有第二油膏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廊的两边均设有所述排水沟,所述连廊在宽度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敏雷宏徐梅叶添榆谢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