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849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煤气化装置,涉及煤气化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如何使流化床气化炉排出的粗煤气中的飞灰顺利返回流化床气化炉,同时实现飞灰的有效转化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煤气化装置包括流化床气化炉、气固分离装置、返料管、雾化造粒喷嘴和液体供给单元,流化床气化炉包括炉体和设置于炉体上的排气管;气固分离装置与排气管连接;返料管的一端与气固分离装置的固体排出管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炉体连接;雾化造粒喷嘴设置于返料管的侧壁上,液体供给单元与雾化造粒喷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煤气化装置应用于煤气化反应。

A coal gasification pla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al gasification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al gasification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return the fly ash from the coarse gas discharged from the fluidized bed gasifier to the fluidized bed gasifier smoothly and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version of the fly ash. The coal gasification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es a fluidized bed gasifier, a gas-solid separation device, a feed-back pipe, an atomizing and granulating nozzle and a liquid supply unit. The fluidized bed gasifier comprises a furnace body and an exhaust pipe arranged on the furnace body; a gas-solid separa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an exhaust pipe; one end of the feed-back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solid discharge pipe of the gas-solid separation device. The other end extends downward and connects with the furnace body; the atomizing and granulating nozzl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return pipe, and the liquid supply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atomizing and granulating nozzle. The coal gasification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is applied to coal gasification re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气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气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煤气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流化床气化炉因其气化强度大,炉内温度均匀,气固接触好,气化效率高等优势,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流化床气化炉同时也存在排出的粗煤气中携带飞灰的量大的问题,而带出的飞灰若不能实现有效利用,将大大降低系统效率。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粗煤气中的飞灰的有效利用,通常通过气固分离装置分离出粗煤气中的飞灰,并通过返料管道将这些飞灰导入至流化床气化炉内继续转化。但是,在返料管道中,由于流化床气化炉内的压力较高,而飞灰的粒径较小,在高压阻力作用下,飞灰的流动性较差,容易产生堵塞而不能顺利返料,为了避免此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返料管道中设置机械阀,同时外接吹送气,通过机械阀可防止流化床气化炉中的高压串入气固分离装置中,通过吹送气能够将飞灰吹送至流化床气化炉内,但是由于机械阀承受飞灰的冲刷力度较大,机械阀的磨损严重,因此导致返料管道的运行时间较短,且吹送气的吹送压力不好控制,若吹送气的压力过小,则不能将飞灰吹送至流化床气化炉内,若吹送气的压力过大,则会导致流化床气化炉内的高压串入气固分离装置内,从而导致气固分离装置失效,进而导致飞灰无法返回气化炉内。此外,由于飞灰的粒径较小,即便返回至流化床气化炉内,也会因粒径较小而很快就被气体带出气化炉,因此在流化床气化炉内停留的时间较短,飞灰的转化效率较低,未得到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气化装置,用于解决如何使流化床气化炉排出的粗煤气中的飞灰顺利返回流化床气化炉,同时实现飞灰的有效转化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气化装置,包括流化床气化炉、气固分离装置、返料管、雾化造粒喷嘴和液体供给单元,其中,流化床气化炉包括炉体和设置于该炉体上的排气管,炉体内用于煤气化反应,排气管用于排出煤气化反应产生的粗煤气;气固分离装置与排气管连接,气固分离装置用于分离出由该排气管排出的粗煤气中的飞灰,并使飞灰由气固分离装置的固体排出管排出;返料管的一端与固体排出管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炉体连接,由固体排出管排出的飞灰能够沿返料管返回至炉体内;雾化造粒喷嘴设置于返料管的侧壁上,液体供给单元与雾化造粒喷嘴连接,该液体供给单元用于向该雾化造粒喷嘴供给液体介质,雾化造粒喷嘴用于将供给至其内的液体介质喷入返料管内。进一步的,返料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其中,第一管段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第一管段的上端与固体排出管连接,第二管段的上端与第一管段的下端连接,第二管段的下端向靠近炉体的方向倾斜并与该炉体连接。进一步的,雾化造粒喷嘴设置于第二管段的上端或者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的拐角处。进一步的,第二管段内串接有缓存仓,第二管段中位于缓存仓上方的管段为第一子管段,第二管段中位于缓存仓下方的管段为第二子管段。进一步的,第一子管段的内径大于第一管段的内径。进一步的,第一子管段的内径与第一管段的内径的比值区间为(1,1.5]。进一步的,第二子管段的内径与第一管段的内径相等。进一步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内径之比为10~20。进一步的,第一子管段和第二子管段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45~60°。进一步的,缓存仓的底壁为锥筒状底壁,该锥筒状底壁的锥角为45~120°,该锥筒状底壁的开口较大端朝上,该锥筒状底壁的开口较小端朝下,返料管中位于缓存仓的下方的管段的上端连接于该锥筒状底壁的开口较小端。进一步的,缓存仓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为第一子管段的内径的3~30倍。进一步的,第一子管段的下端连接于该缓存仓的顶壁上靠近该缓存仓的侧壁的位置。进一步的,雾化造粒喷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雾化造粒喷嘴被划分为多个雾化造粒喷嘴组,多个雾化造粒喷嘴组沿返料管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个雾化造粒喷嘴组均包括至少一个雾化造粒喷嘴。进一步的,每个雾化造粒喷嘴组均包括多个雾化造粒喷嘴,多个雾化造粒喷嘴围绕返料管的侧壁一周均匀分布。进一步的,雾化造粒喷嘴组包括的雾化造粒喷嘴的数量为偶数个。进一步的,煤气化装置还包括气体吹送单元,该气体吹送单元与雾化造粒喷嘴连接,气体吹送单元用于在通过液体供给单元向雾化造粒喷嘴供给液体介质的同时,向该雾化造粒喷嘴供给气体,并使得气体进入雾化造粒喷嘴的方向与液体介质进入雾化造粒喷嘴的方向保持一致。进一步的,液体供给单元供给的液体介质的压力比返料管内的压力大0.2~0.8Mpa。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煤气化装置,由于煤气化装置包括流化床气化炉、气固分离装置、返料管、雾化造粒喷嘴和液体供给单元,流化床气化炉包括炉体和设置于该炉体上的排气管;气固分离装置与排气管连接;返料管的一端与气固分离装置的固体排出管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炉体连接;雾化造粒喷嘴设置于返料管的侧壁上,液体供给单元与雾化造粒喷嘴连接。因此,炉体内产生的粗煤气在由气固分离装置分离出飞灰后,可通过返料管将分离出的飞灰返回至炉体内继续转化,且在飞灰沿返料管移动的过程中,可通过液体供给单元和雾化造粒喷嘴向返料管内喷入液体介质,进入返料管的液体介质能够吸附并团聚飞灰,以使细颗粒飞灰造粒成较大粒径的飞灰颗粒,飞灰颗粒的质量较大,能够克服炉体内的高压阻力而沿返料管顺利返回至炉体内,同时,由于飞灰颗粒的质量较大,因此飞灰颗粒在返回炉体后的停留时间较长,气固接触时间较长,飞灰的转化率较高。且在返料管中,无需用到机械阀,因此能够延长返料管的运行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煤气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煤气化装置中缓存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流化床气化炉,11—炉体,12—排气管,13—进煤管,14—进气管,15—排渣管,16—锥形分布板,2—气固分离装置,3—返料管,31—第一管段,32—第二管段,321—第一子管段,322—第二子管段,4—雾化造粒喷嘴,5—液体供给单元,51—供给管道,52—液压泵,6—缓存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描述的煤气化装置内各结构之间的方位关系,均是指煤气化装置在处于使用状态时,其内部各结构之间的方位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煤气化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煤气化装置包括流化床气化炉1、气固分离装置2、返料管3、雾化造粒喷嘴4和液体供给单元5,其中,流化床气化炉1包括炉体11和设置于该炉体11上的排气管12,炉体11内用于产生煤气化反应,排气管12用于排出煤气化反应产生的粗煤气;气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化床气化炉、气固分离装置、返料管、雾化造粒喷嘴和液体供给单元,所述流化床气化炉包括炉体和设置于所述炉体上的排气管,所述炉体内用于煤气化反应,所述排气管用于排出所述煤气化反应产生的粗煤气;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与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用于分离出由所述排气管排出的粗煤气中的飞灰,并使所述飞灰由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固体排出管排出;所述返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固体排出管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炉体连接,由所述固体排出管排出的飞灰能够沿所述返料管返回至所述炉体内;所述雾化造粒喷嘴设置于所述返料管的侧壁上,所述液体供给单元与所述雾化造粒喷嘴连接,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用于向所述雾化造粒喷嘴供给液体介质,所述雾化造粒喷嘴用于将供给至其内的液体介质喷入所述返料管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化床气化炉、气固分离装置、返料管、雾化造粒喷嘴和液体供给单元,所述流化床气化炉包括炉体和设置于所述炉体上的排气管,所述炉体内用于煤气化反应,所述排气管用于排出所述煤气化反应产生的粗煤气;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与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用于分离出由所述排气管排出的粗煤气中的飞灰,并使所述飞灰由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固体排出管排出;所述返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固体排出管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炉体连接,由所述固体排出管排出的飞灰能够沿所述返料管返回至所述炉体内;所述雾化造粒喷嘴设置于所述返料管的侧壁上,所述液体供给单元与所述雾化造粒喷嘴连接,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用于向所述雾化造粒喷嘴供给液体介质,所述雾化造粒喷嘴用于将供给至其内的液体介质喷入所述返料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管段的上端与所述固体排出管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下端向靠近所述炉体的方向倾斜并与所述炉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造粒喷嘴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上端或者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之间的拐角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内串接有缓存仓,所述第二管段中位于所述缓存仓上方的管段为第一子管段,所述第二管段中位于所述缓存仓下方的管段为第二子管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管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管段的内径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的比值区间为(1,1.5]。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管段的内径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相等。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燕东刘雷李克忠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